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身说法 || 谁先译靠抓阄:联合国口译员揭秘同传箱里不为人知的故事

        联合国的同声传译员们来自世界各地,除了拥有一些常人难以企及的必备“天赋”之外,他们还具有极端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强悍的心理素质。在种种光环之下,高翻们不为人知的生活和工作引人遐想。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联合国同声传译员季晨在视频中的讲述,了解同传箱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视频来源:联合国)


季晨,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留校任教并从事双语词典编译,后在香港、英国从事翻译工作,并担任BBC播音间节目制作人,是英国外交部指定口译员之一,2002年起在日内瓦为联合国提供口译服务,2015年正式加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担任全职同声传译员。


“译员都是冲锋陷阱的兵”,于2015年起担任联合国同声传译员的季晨,用这么一个比喻来描述同声传译员的日常工作的难度及强度。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联合国会议上的同声传译员无疑是个自带光环的职业,台上各国领导人在口若悬河地发言,而坐在高处“翻译箱子”中的他们,像机器一样,随即就能把演讲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几乎在同一时间滔滔不绝地跟着说出来。然而,在这“高大上”背后,承受的压力与责任也可想而知。


“一定要全神贯注。精神要高度集中,20分钟就差不多是个极限了。所以,每个‘箱子’有3个翻译员,一个小时每人轮流翻译20分钟。”


季晨在谈及其工作状态时称,“翻译是个体力活,要静心宁神,灵动。前一天得休息好,不然不能集中精神,脑子转不过来;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怕太亢奋,控制不住声调和音量,影响翻译效果。”


随着电脑科技发展,联合国的演讲者由以前的靠提纲来自由发挥,变成了直接读电子版的稿件,而会议对演讲者的发言时间又有严格控制,导致语速越来越快。据统计,联合国同声传译员每小时需翻译处理的字数,短短3年间已由4200字提高至6700字。季晨称,“在联合国口译处工作,就像每天进考场,每天进学堂”。


除口译以外,季晨对笔译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以“作者泣血,译者沥血”来表明自己对待翻译的严谨态度。他表示,“翻译要对得起作者。必须一字不丢。如果为了彰显艺术性彰显文采,而把原作者的一些内容给忽略掉,那就不是翻译,是篡改”。为了让翻译达到“信、达、雅”的三个准则,季晨把翻译操作比喻成“掰开、揉碎、再搓圆,食之、化之、复吐之”。他表示,“其实要翻译得好,归根究底要热爱这一行。对自己的要求要比老板、上司对自己的要求都要高。你得乐在其中。”


(文字来源:纽约侨报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联合国翻译员
同声传译—靠舌头打天下的职业
联合国译员揭秘:在联合国翻译处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在联合国做口译是怎样一种体验?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还会增加哪几种?
同声传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