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下垂的原因、按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
胃下垂专题

  站立位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称胃下垂。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正常情况下,胃与十二指肠两端是固定的,主要靠食管贲门部(胃上口)韧带的固定,以及十二指空肠,弯在内腹壁固定。由于韧带松弛、体质体形因素可形成胃下垂。胃下垂常见于女性、瘦长体形者。此外,经产妇人多次腹部手术者,有切口的疝气患者以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长期立坐不动者如司机等,均易引发本病。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病因是由于长期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劳伤过度,致中气下陷,脾胃失和,饮食减少,味不能归于形,使形体消瘦,肌肉不坚而形成胃下垂,或先天禀赋薄,分娩后腹肌松弛,均可使肌肉不坚而形成胃下垂,引起脾功能失调。本病是虚征,但因运化受阻亦可夹湿、夹饮,淤血内停,故多呈虚实夹杂,正虚邪实。

  【临床表现】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下垂明显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易饮、厌食、恶心、嗳气,亦可有便秘、腹泻,可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有时伴身部隐痛,可同时伴有其他内脏下垂之表现,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乏力,眩晕等。肋下角常小于90度,上肢部可能触到较明显的腑动脉搏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腹隆起,上肢部压痛点可因卧立体位变动,而不固定,因胃排空延缓而出现振水声。其他内脏下垂,如肝、肾、结肠及子宫等也有下垂现象,有时须借助X线、超声波等仪器确诊。

  【中医辨证】

  本病临床常见症状及表现特点如下。

  1.脾虚气隐,面色萎黄,语言低微,精神倦怠,乏力气短,念少纳怠,脘腑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舌淡舌苔白,脉缓弱。

  2.肝胃不和,两肋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叹息,舌苔薄腻,脉弦小。

  3.虚寒夹饮型则脘膜坠胀不适,食后加重,喜暖喜按,心下悸动,水走肠间汩汩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虚,舌淡白滑,脉象沉细。

  4.胃络淤湿型则胸膈痞寒,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淤斑,舌苔薄,脉沉细或涩。

  【按摩治疗】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让患者仰卧治疗床上,施术者立于其右侧,用一指禅推揉法,于腹部以鸠尾穴、中脘穴为重点,然后循序往下至腹部及小腹部,推揉天枢气海及脐周围5~6遍。再用手掌根推法,由下腹向上反复推按腹部,促使胃上升回原处。再用双手反复抓提腹壁肌肉,边抓边提放3~5次。再用双手拇指按揉两侧章门穴。然后施术者四指并拢以螺纹面着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根据胃下垂的不同程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自下而上托之,边托举边震颤5~7遍。再用拇指点揉两侧足三里穴,使其酸胀,上下放散。然后让患者翻身俯卧,施术者先用双手掌按揉腰背脊柱两侧夹脊穴,再点揉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俞穴各反复做3~5遍。然后在脾俞胃俞肝俞,用轻揉的手法按揉,时间为10分钟。

  【预防与护理】

  胃下垂多见于体型较瘦弱、腹肌松弛者。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肌力,选择有营养、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禁止暴饮暴食,进餐后要平卧一段时间,均有利于恢复。按以上方法进行按摩按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溃疡性结肠炎按摩治疗
中医特色疗法应对胃下垂疾病
胃下垂症状:胃脘痞胀,甚则胀及胸胁,嗳气频频,食后尤甚,舌苔薄白
中医自我按摩治疗胃下垂
脾胃病怎么辨治?老中医指点迷津!
引起胃下垂的病因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