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轮《经济生活》丨考点十二 我国的分配制度
[励志]  不要回避哪怕是一个简单得不好意思的问题,其实它对你很重要,其实它对别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难题。
◆ ◆ ◆
考点十二  我国的分配制度
㈠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⒈原因:
⑴根本原因:是由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实行现行的分配制度。
⑵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发展市场经济,需要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只有让不同资源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调动所有者的积极性。因此,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⑷实践证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的劳动热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⒉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创造更多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①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等获得的收入。
②工资性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工资。
③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性支付和家庭间的转移性支付。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
④经营性收入,又叫商业买卖收入,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包括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所产生的收入;农民通过经营家庭承包的土地而获得的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⒈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但并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收入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着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⒉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⒊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⒋原因:
⑴必然性: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⑵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①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②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
◎共产主义劳动,是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劳动者为了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不计报酬的劳动。具有自觉性、普遍性、全面性、乐生性和直接社会性。共产主义劳动已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人都从事劳动。
▲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⒈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⒉具体形式:
⑴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⑵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储蓄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利息等。
⑶按技术要素分配:指技术要素所有者将自己拥有的技术投入生产经营所取得的收入。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⑷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管理者。
⑸按信息要素分配:指信息要素所有者提供信息时所获得的收益。如,中介公司收取的信息费。
⑹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
⑴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⑵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可能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权不等、使用的效率不同,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整体发展。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所有制
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分配方式
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业按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支付劳动报酬。
相同点
都是合法的劳动收入,都受国家法律保护。
▲合法的劳动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指劳动收入以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按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也包括通过政府转移支付获得的福利性收入、养老保险金等社会保障性收入和接受慈善机构、企业、个人捐赠获得的收入以及购买彩票中的奖项等。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和按土地要素分配:我国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属于公有制经济范畴,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但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以上内容节选自《高考政治教学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有区别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2013年高考政治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之个人收入与分配
知识清单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