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市震荡中,哪类基金更赚钱?

主讲人:李扬帆

基金豆投研总监,清华大学本硕,7年量化投资策略开发经验,具有基金、股票、期货等专业投资经验。

震荡牛选基金,看重哪些指标?

在刚刚过去的7月,A股先后出现了2次剧烈调整,7月16日大盘下跌4.5%,24日再次大跌3.86%。

尽管如此,公募基金发行仍然呈现火爆之势。

7月,100亿规模的爆款基金已经退居二线,200亿、300亿的规模才成为众多基金公司追逐的目标。

不过,根据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报,不少发行时名噪一时的爆款基金,仅在二季度短短三个月,规模就遭遇腰斩。

投资者普遍喜欢短期赚取一定收益就跑,接下来再出现爆款基金还能跟吗?

1、近期市场波动加大,基金也面临挑战,爆款基金为何遇冷?

今年是公募基金的一个大年。今年基金规模增长了2.6万亿,新发基金1.5万亿,今年包括去年大家其实更爱买新基金。

那新发基金的规模创了新高,但总的基金管理规模的增长没有成比例地跟上,那说明投资者有大规模的调仓操作,也就是卖了旧的去买新的。

有新的爆款先无脑上,等建仓完毕能赎回了再去赎回,再买新的爆款基金。我们粗略估算这样做的资金规模在几十亿到100亿左右。

2、能不能用炒股的思路炒基金?

我觉得把旧基金卖成现金,然后再去认购新基金,这是一个非常魔幻的操作。

首先从费用上讲,赎回费一般是0.5%,认购费一般是1.2%还不打折,那一来一回1.7%的交易成本就出去了,相当于余额宝一年的收益,这是100%要扣除掉的。

然后从机会成本上讲,这是一个先卖后买的操作。

新基金从认购到建仓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我们算3个月。而股市的年化收益率大概10%,也就是空仓3个月平均来看要踏空2.4%的涨幅。

这两项相加,相当于每操作一次要亏4.1%

一年操作两次以上,那算总账就很难赚到钱了。除非是在空仓的时候股市出现下跌那才能占到便宜,而这种事是很难说的。

最后从投资策略上来讲。

新基金募集的时候一般都带一个历史业绩,而这个历史业绩就是这个基金经理的老基金。

那基金经理的老基金持有一些股票说明基金经理看好这些股票,所以新基金募到了钱以后大概率还是去买这些老股票,也就是说新基金可能会给老基金来抬轿,拉升了老基金的业绩表现。

从这个角度讲,卖老基金买新基金还有这种隐性冲击成本的损失。

新基金为什么卖的比较火呢?

是因为认购费1.2%不打折,而且全都给销售渠道。

所以销售渠道卖新基金的动力足、宣传力度大。所以如果有人特别热情地对您来推荐新基金,尤其是建议您赎回各方面差不多的老基金来买新基金的话,那么其实可以考虑考虑。

刚才说了新基金不能炒,那老基金能像股票一样炒吗?我对这个问题有非常切身的体会,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交易成本的问题还是其次,最大的问题是基金的交易非常缺乏灵活性。

比如要调仓的话,先赎回再买入中间会有2到3个交易日的空仓时间。那如果行情比较极端,比如就刚好这两三天涨了10%的话,那就是目送&心在滴血。

然后任何一次调仓完如果说想赎回,那必须要等7个自然日,否则要交惩罚性赎回费1.5%。

所以如果您真的很热爱交易,想反复横跳来回走位的话,可以去炒股,甚至去交易各种T 0的品种。

但我认为大多数人没有这种投资能力。

3、基金规模越大,是不是越难管理?

这个是肯定的。基金规模过大和过小都很难管理。

过小的坏处是固定成本占比过高,比如律师费、审计费、信息披露费、可能的指数使用费等等。

过大的坏处是做交易的冲击成本高,进出非常不灵活,所以可选的标的有限,潜在的对手盘有限,捕捉时机的能力也大大受限。

这样的后果就是许多在小资金上能赚钱的套路在大资金上就没法赚钱,或者收益率被大大地摊薄。

可能有许多不在金融行业的人,认为想把收益金额提高10倍,那么只需要把本金也就是规模扩大10倍就可以了。

但不是这样的,资金规模只是所有投入的资源的一部分而已。

如果从制造业的角度讲,相当于原材料多了10倍,那同样时间里的产出一定会多10倍吗?

不是,还需要人、工具、方法、环境等很多要素也得同步扩大好几倍才行。

4、目前基金仓位该如何调整?现在该卖掉赚钱的基金还是卖掉赔钱的基金?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来把它抽象一下,这个问题其实是想问我如何做才能最大化未来的收益率?

然后所给的信息是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表现或者说是收益率,也就是所谓的赚钱赔钱,赚多赚少哈。

如果从历史大样本的角度来看,基金未来的收益率与过去的业绩表现是有比较弱的相关性。

也就是说根据历史净值选基金,选收益高同时波动小的有正向的效果,从大样本统计概率的角度讲,比随机瞎选是要强一些的,或者说卖掉赔钱的买赚钱的会有一点点优势。

这说的是大样本。

如果是根据当前的市场状态来看这一个小样本呢,那我觉得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动还是被动,哪种基金更赚钱?

基金豆数据显示,2006年4月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年化收益率17.54%,增长9.05倍。

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12.60%,增长了4.45倍。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10.63%,增长了3.23倍。

1、目前市场中,赚钱效应好的是主动型基金还是指数基金?

在过去这一年里面,主动型基金是大幅跑赢了指数基金的。

从去年6月20日起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也就是所有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数上涨了63%,而同期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上涨了26%,也就是主动型基金一年跑赢了37%。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把主动型基金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幅度去掉了趋势再进行对比,发现主动型基金跑赢的沪深300指数的幅度在今年6月30日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值。

所以有人说这轮行情是机构驱动的结构性牛市,是非常有道理的。

2、主动型基金为什么能跑赢指数基金?

从比较长期的历史来看,我国股市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散户或者说是非专业投资者比较多。

而非专业投资者在投资能力和投资心态上都不具备优势,因此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他们比较难跑赢指数。

而公募基金主动型基金是典型的专业投资者,而且在专业投资者里面也是非常优秀的一拨人,所以他们跑赢指数相对来说是有保证的。

从短期历史也就是最近一年的行情来看呢,可以发现A股的投资者结构和定价方式发生了转变。

从行业上来看,长期前景更有前途的行业受到了追捧,比如消费、医药、科技等等。

从行业内部来看,竞争力比较强的基本面龙头受到了追捧。

然后这类股票也不多,其实只有不到200只,不足以带动整个大盘显著地向上。

所以说这段行情用基本面投资或者基本面投机或者业绩的动量来做会比较好做,选股的重要性特别高。

这种行情是特别适合主动型公募基金的。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就是把2015年以来的全部行情分为了13个阶段,其中有6段是大家一起涨或者一起跌的行情,也就是牛市和熊市,另外还有7段是结构性行情,或者叫分化行情。

我们发现13段行情里面有8段公募基金跑赢了沪深300指数,而且基本上只有在疯牛行情中才会跑输指数。

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去买主动型基金是更好的选择。

2、既然主动型基金更好,为什么专业人士更愿意劝投资者买指数基金呢?

这个确实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用现在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历史来推测我们未来几十年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指数型基金自从1976年发明以来,从根本不受认可一直到规模超过主动型基金,这是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有效性高,主动型基金大多数都跑不赢大盘。

而指数基金具有费率低的优势,以及指数基金也没有跑输大盘的风险,所以指数型基金受到了追捧。

所以从长期来看,比如在三五十年以后,相信我国也会沿着这个路径去走,指数基金代表了未来的终点。

而且指数型基金选股策略透明,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工具。

而主动型基金可能会有风格漂移、基金经理更换、道德风险等等一些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从透明性和工具性上来讲,指数型基金有一定的优势。

而短期来看,其实指数型基金从2016年年中到2019年年中这连续3年的时间里,整体的收益率和主动型基金是差不多的。

比如2016年到2018年,买一个沪深300或者随便一个smart beta基金都可以比较轻松、比较容易、比较稳定、而且让人比较放心地取得一个还可以的收益,而且它们费率还低,所以对比一下就显得主动型基金没那么吸引人。

当然现在大家都发现过去一年主动型基金远远跑赢大盘,所以大家又想起来说注册制了、专业投资者要跑赢业余投资者了。

所以现在主动型基金又开始香了,大家又开始挖掘主动型基金。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3、接下来的时间里,指数基金和主动型基金,更看好谁?

这个问题其实就涉及到对于未来行情的判断了,有不确定性,所以我得提前声明以下都是主观看法,有出错的可能性,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从未来一年左右这个时间跨度来看,随着经济逐渐复苏、通胀逐渐起来、货币政策逐渐变得没有那么宽松了,这种宏观状态是比较利好金融板块和周期板块的,也就是利好大盘指数型基金比如沪深300。

而且我们知道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稍微低一些,那反过来想就是明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同比会非常非常好。

还有一个变数是新冠疫苗如果顺利的话可以在明年年初出来,这也会让大家对经济有一个很好的预期。

再加上从历史的统计数字来看,主动型基金跑赢沪深300的幅度已经在6月底达到了历史极值,所以我们相对来说未来一年左右更看好大盘指数基金。

但是时间再拉长,三年五年,那我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告诉我们,主动型基金长期来看还是能跑赢指数,那更看好主动型基金。

如果时间再拉长,30年50年的话,那会像美国一样普通投资者被淘汰,机构互相伤害,跑赢指数很难,所以那时候更看好指数基金。

所以一年左右,我这相信常识,看好指数型基金,三五年看好主动型基金,在很远的将来看好指数型基金。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二选一是世界难题。股市里有几个定理,其中一个就是二选一必选错定理。

一般来说也没人会逼着你非要两个选一个,做一个分散一些的组合,全都买了也是非常合理的。

因为对于超级高手来说,他知道哪个基金甚至全A股里面哪只股票未来涨得最好,那就没必要分散化了,满仓一只就可以了。

但那只是理想情况,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不是神,还要去满仓一只,那一旦中间的过程不顺利心态就容易炸,心态一炸那接下来大概率就会做出比较差的选择。

所以做一个分散化的组合,谁好都能蹭上,对普通人来说是更好的一个参与的方式。

4、宽基指数,行业指数,更看好哪几只?

我们有短期策略。短期来说我们在宽基里面看好创业板指,以及深圳的smart beta指数比如深证基本面60指数。

行业里面看好科技100、新能源车、中证证保

中长期来看的话,我更推荐均衡一些的配置。

宽基指数我可能会选恒生国企指数(估值低),行业指数可以选中概互联网指数、科技龙头指数、精准医疗指数和中证食品饮料指数。

创业板基金、新三板基金、科创板基金

该怎么选?

1、科创主题基金和科创板基金有区别吗?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们两个还是比较有区别的。

科创主题基金它的投资范围更加灵活或者说它可以全市场选股,股票在不在科创板上市都可以,只要是科技创新主题类的股票就可以了。

而科创板基金是更纯粹的投资于科创板股票的基金,也就是说它的投资范围更集中一些。

科创板基金目前批下来了1批一共6只。

这6只基金都规定了投资于科创板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类资产的80%,也就是说这6只是比较纯正的科创板基金。

而科创主题基金就更加灵活一些。

当然它们也有共同点。

第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主投科技股的,而且绝大多数基金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以比较高的仓位运行。

另一个共同点是这两种基金如果同时又是封闭式基金或者定开基金,那么可以参与科创板的战略配售。

2、科创主题基金该怎么选?

这个问题还是挺重要的。

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一共有6批38只科创主题基金获批,目前发出来的有34只,规模都是在10亿元左右。

这里面大概有一半的基金采取了封闭运作和定期开放形式,另一半虽然理论上是开放式基金,但一直在控制规模,没有放开申购。

所以在这种运作方式下,投资者一共有3个选择:1是等待开放期的时候去买这些基金,2是不想等,随时去买类似的科技主题基金,3是在场内买封闭式基金的场内份额。

我这就直接说结论吧。

肯定是第三种方法最好,也就是开一个股票账户,在股票账户里面买入封闭式的科创主题基金的场内份额。

买这个的话可以有4个收益来源:

1是科技板块上涨的收益也就是板块贝塔,2是基金经理的选股收益也就是阿尔法,3是封闭式基金折价修复的收益,目前主要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都在10%以上,也就是你可以打9折买入一篮子股票,这个折价在2年后抹平。也就是这两年如果基金跌10%那不赚不亏,如果涨10%那可以赚20%,这还是非常划算的,4是打新收益和战略配售的收益。

也就是说如果您自己买科技股,那只能赚到板块贝塔和打新收益,也就是1和3,如果选股选不好那可能是负的阿尔法也就是负的选股收益。

如果买场外基金,那大概率基金经理选股更好,很可能能赚到收益123都能赚到。

但如果在场内买封闭式基金的话4份收益都可以赚到。尤其是3和4属于制度红利,可以为科技股提供一些安全垫,有收益增强的效果。

当然这个讨论的前提是看好科技板块看好科技股啊,我认为在场内的科创主题封闭式基金是最好的工具。

看对了有收益增强,看错了可以降低亏损,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这类基金代码基本都是5010开头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其实除了华安的仓位比较轻以外,其它的大同小异。

在这其实我想说的是,这种系统性地占市场的便宜、用打折价购买一篮子股票的机会并不多。

而且赚这种钱不需要预测市场、不需要准确判断市场,总之市场免费送给您一个安全垫或者说缓冲区。

我个人还是比较重视这种机会的,发现了以后一般会比较珍惜。

3、看好科创板基金吗?

对于科创板和这个科创50指数,我长期是非常看好的。

随着未来各种独角兽的上市,以及优秀中概股的回归,在经过一阵子优胜劣汰,成分股相对稳定以后,科创50是我国最有希望对标纳斯达克的指数。

科创板它长期乐观,但是中期来看确实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比如差不多的股票在科创板上估值明显比别的板高一大截,比如未来应该还会有减持,甚至没准会让一些科技工作者变得有点浮躁。

所以科创板我觉得是一个适合定投的指数,而且要有一些耐心。

4、对新三板基金怎么看?

新三板确实相比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来说稍微边缘化一些,无论是准入门槛、交易规则、打新规则、减持规则等等都不太一样。

我认为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投资新三板精选层的股票,它的主要盼头可能在于转板制度,也就是上市满一年又满足创业板或者科创板的上市条件的话,可以转板过去。

毕竟它们两边的估值差距是非常大的。

目前新三板精选层的中位数市盈率是29倍,而创业板中位数市盈率是49倍,科创板是87倍。

也就是一年以后转板成功的话,光涨估值就可以涨一到两倍,这个收益还是比较有想象空间的。

然后新三板基金实在6月份获批的,一共有5只,募集情况也比较理想。

首批新三板基金更像是目前常见的偏股混合型基金,真正投资新三板的仓位会比较低。

一方面是客观约束:在产品封闭期投向新三板精选层企业的比例不超过20%,开放期投资比例不高于15%。

另一方面是主观的谨慎行为:参考科创主题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力度,一季报科创板持仓比例仅占重仓市值的8%左右。

所以这几只基金的投资方向仍以目前已经成熟运行的其他板块为主,所以我认为风险收益特征可能更像是科创主题基金。

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我认为买新三板基金不如直接在场内买科创主题基金的场内份额。

5、什么是战略配售基金?该怎么选?

战略配售是股票上市的时候,向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对公司运作有协同作用的投资者分配更多的新股,并且规定锁定期至少1年。

由于我国新股定价不高,而且投资者非常喜欢追捧次新股,所以战略配售赚钱的概率比较大,甚至可以粗略地理解为配售得越多,赚得越多。

我想提醒的是,最近有很多基金都是以封闭式或者定期开放的形式运作的。

这个其实对大家的财务规划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中途如果想用钱想退出的话是不太方便的。

而且同样很重要的是,如果您判断接下来的行情不好,想卖出的话,那封闭式和定期开放式基金是无法卖出的,而且基金经理一般来说是不会做择时的,所以直接参与这种基金,尤其是认购这方面的新基金不是特别划算。

所以对于这几只创业板的战略配售基金,我的建议仍然是等场内份额上市以后,直接去买场内份额。

这样持有的话能吃到4种收益,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的话也可以随时退出。

6、注册制初期,会给哪类基金带来投资机会?

确实啊,这两年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逐渐成型,我们多出了很多的交易场所,比如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还有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

在注册制初期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个明显的机会就是新股会上市比较多,所以打新的收益会比较可观。

如果是普通的股票投资者自己去打新呢,一方面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比如50万100万的资产,另一方面如果资金量不大的话收益率很不稳定,可能中一个大肉签就起飞了。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是怎么也不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普通投资者是网上打新,中签率会低一些。

所以通过公募基金去参与打新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目前有一些基金是相对专注于打新的,一年可能会有5%左右的收益增强,相比理财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

当然打新肯定不是说无风险白给你5%,而是基金里面的股票底仓如果没有对冲的话会有波动。这种基金的规模最好在5亿以下。

当然了,关于这个打新基金我最好不要直接给代码,毕竟如果大家集中去买那规模就变大了,谁都赚不到。

我这里可以分享一个小技巧,如果您真的挺想买一种基金,但有很多个选择不知道怎么选的话。

我建议是在目前的环境下,优先选择规模在1亿到5亿之间的,而且股票仓位大于1000万或者大于2000万的。这种基金有可能会有一定的收益增强。

其实我最后想说的是,我国股市当然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对投资者来说还是非常厚道的,总是有一些制度的红利。

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可以把沪深300指数当做年化收益率10%的余额宝。

如果想赚更多的钱,取得远远高于10%年化收益率的话,那就需要准确地判断未来涨跌,而这个判断总是容易出错的。

但是由于制度的红利,会有一些相对的收益是不需要判断涨跌就有的,比如刚才说的打新,还有封闭式基金的折价,还有今天没说的可转债等等。

因为投资这件事情还是有比较大的科学的成分,所以不断地积累概率上的优势总是不会错的。

这5%的打新收益,或者说10%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坚持个3年5年下来,投资收益高出来一大截都是有可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金入门与技巧——赚你能看懂的钱
长期投资宜选净值增长稳定基金
做好资产配置(5)——理解收益与风险(下篇)
2008财富地图:市场有哪些诱人的机会?
喜迎金猪 基金再演疯狂 2007年的机会在哪里?
高手带路!手把手教你买折价基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