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达大师最牛建盏揭秘


摘要: 李达老师作为建盏界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其深厚的建盏制作功力,二是其学术研究奠定了建盏的理论基础,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解读李达老师对建盏斑纹的揭秘。


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陶瓷艺术—这是在我们公众账号之前分享过的李达老师文章《建盏鉴赏》中描述,文中从四个因素阐述了建盏各种斑纹的烧制难度,并指出建盏斑纹的特点就是“隐”,今天我们将继续建盏解读深层次的世界。
众所周知,建盏珍贵的品种分三种,兔毫,油滴和曜变,这些斑纹有些浮出釉面,有些沉入釉中,存在清晰不一的现象,属于三维立体结晶釉,油滴和曜变的析晶不仅与空间有关,还与时间密切相关。


1.斑纹的形界
兔毫的斑纹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斑纹边界在平面上的变化大,还存在纵向变化,即有隐有显,所以兔毫形状清晰不一,不同部位的斑纹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

兔毫的结晶物质是填充在一串类似鱼草的钙长石晶间,这串鱼草在釉浅出浮出釉面,在釉深处就沉入釉中,兔毫的形状取决于鱼草的沉浮状况。

油滴斑纹的形成是浮萍机理,釉面斑点是由许多小斑点拼合而成。小斑点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随机而遇靠在一起,组成许多形状不一的大斑点,斑点内的结晶物质没有连成一体,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见的沟纹。



油滴的斑纹很容易变灰或者消失,甚至在一个斑点中(即很小的范围内)就可以观察到这种变化,斑点的边界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变化都很大。高温时,结晶物质在釉面漂游,分分合合,在纵向突起又沉入,突起变灰色,沉入就消失。所以油滴斑纹形状变化剧烈无常,有明显的立体感、层次感。它的烧成受胚、釉、窑温和还原气氛的严重制约,烧成范围极窄。

曜变的斑纹其实是圆环周围的薄膜,它像光晕,以圆环为中心向外散射,构成斑纹的物质最分散,最自由,其主要特征其实是“影像”,而不是“形状”,这些“影像”是结晶物质在釉面剧烈动荡留下的踪迹。曜变的斑纹在釉面上的分布也最无规律,最不均匀。曜变是国际公认的瓷釉艺术的“神品”,现代陶艺家经过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至今还无人能烧制。




2. 斑纹的物质
兔毫斑纹的结晶物主要成分是赤铁矿。
油滴斑纹的物质推测是磁铁矿,其结晶颗粒非常小,在显微镜下难以分别是什么晶体。油滴斑纹有金属感,而金属和陶瓷是两种水火不容的材料,斑纹物质是金属铁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判断是磁铁矿(金属铁是单质铁,磁铁矿是氧化铁)

构成曜变斑纹的成分是一个谜,其结晶体非常小,即使放大400倍也不能一一分辨它们的形状。这些不知为何物的东西薄薄地浮现在漆黑的釉面上,若用放大镜看,可以从细小的瑕疵间看见下面的黒釉,曜变斑纹的厚度估计约万分之一毫米,是一层非常薄的膜。


3.斑纹色界的变化
建盏属于黒釉瓷,区别于其它黒釉瓷的地方是,它能够变幻出曜变,油滴,兔毫等形形色色的斑纹,又可以轻易地吞噬它们。黒釉如同宇宙中具有吞吐星球能力的黑洞,隐藏着自然界的许多奥秘。一个碗也是一个小宇宙。日本人称油滴盏为星建盏,称毫变为曜变,把釉色和宇宙星辰相连,这种称呼实则更贴近自然,反映自然。
黑色能把入射光吸收,是混合色,还原气氛越浓,三价铁变二价铁越多,釉色就越黑,而斑纹也越容易消失,如油滴的斑纹就极容易被污染变质(即被氧化变灰色斑)或熔入釉中使自身消失。


综合以上建盏结晶的阐述,李达老师认为,建盏器型小,釉色黑,斑纹隐,但“朴虽小,天下不敢臣”,浓缩的是宇宙万物般的精华,这也是审美的新潮流,审美的智慧在于感知有与无的辩证关系。
感谢李达老师对建盏学术研究的突出贡献,小编将一如既往为您带来关于建盏的学术文章和奇闻轶事,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盏揭秘 ——铁系结晶釉斑纹的形神之变
「知尘学堂」简述建盏的纹饰特点
揭秘建盏之斑纹色界的变化
建盏艺术特色|建盏鉴定拍卖价格
【藏家笔会】被两宋皇族、文人雅士追逐的稀罕茶器 ——鹧鸪斑建盏
建盏的烧制为什么需要1300度以上的高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