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五藏六府咳嗽的穴位治疗
利有用无
>《健康》
2017.08.19
关注
咳嗽不只是肺病,还关乎五藏六府。
《内经·素问·咳论》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乘,即传行,《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曰:“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即病在肺,传行于肝为肝咳,传行于心为心咳,传行于脾为脾咳,传行于肾为肾咳。
传行并不抽象,而有实实在在物的形态可察,比如经络,通过经络可以认知藏气传行的规律,刺激经络也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咳仍与肺相关,但通过经络等传行途径与其它藏气建立了病气的联系,即为
五藏之咳
。不同藏气的咳,症状不同,取穴也不同。
1
5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王冰曰:“心荣面色,肺主音声。”故肺咳时喘而有声,甚则肺络逆,故唾血。
治疗穴位:
尺泽,列缺,孔最,太渊。(针刺或手指点揉)
尺泽
为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主合藏,为止咳平喘的佳穴;
列缺
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善止肺络之逆;
孔最
为肺经郗穴,“郗穴孔隙意,气血深藏聚”,故邪深咳急取此穴,且能止咳血;
太渊
为肺经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同时又为手太阴五输穴之俞穴,《咳论》曰:“治藏者治其俞”,故咳甚当取之。
2
5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手太阴之脉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包之前;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行太阴、少阴之间;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支从心系上挟咽,其别复从心系上肺。三条经络都主要巡经了心肺,咳嗽心痛,咽喉肿痹的症状也都是相关经络不通所致。
治疗穴位
:
鱼际,极泉,天泉,膻中。(针刺或手指点揉)
鱼际
为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火,应于心,可治疗心咳,主治咳嗽发热,咽喉肿痛;
天泉
属手厥阴心包经,处于天部,自天而下之经水,天气通于肺,故善治心肺的病症,主治咳嗽心痛;
极泉
属手少阴心经,为心经首穴,位处最高,具有宽胸理气之功,主治心痛,也能治疗喉痹咽干;
膻中
虽属任脉,但为心包之募穴,募穴为藏府气血被招募聚集之所,故通于心包,膻中也是八会穴之气会,肺者气之本,所以此穴与心肺俱合,善治咳嗽气喘,胸痹心痛。
若心痛的症状严重,可取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之俞穴大陵。
3
5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足厥阴之脉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其支复从肝别贯膈注肺,故肝咳发作会伴有胁肋疼痛的症状。
治疗穴位:
行间,期门,膈俞,太冲(针刺或手指点揉)
行间
为足厥阴肝经五输穴之荥穴,属火,胜金,能治肺病传肝之疾,善治胁痛,咳嗽;
期门
也属足厥阴肝经,为肝之募穴,善治胁肋胀满疼痛,呕逆咳喘;
膈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肝藏血,其经其支皆贯膈中,故膈俞穴与肝关系密切,又主治气喘咳嗽,为治疗肝咳的主要穴位;
太冲
为足厥阴肝经原穴,五输穴之俞穴,病甚当取之。
肝咳有时也会伴有少腹、前阴痛的症状,可加足厥阴肝经大敦穴。
4
5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足太阴脉上贯膈挟咽,其支别复从胃别上膈,脾肺又由太阴所连系,其主右,故咳嗽而右胁下痛,痛引肩背。脾失健运,故不可以动。
治疗穴位:
天溪,周荣,中府,章门(针刺或手指点揉)
天溪、周荣
都属足太阴脾经之天部穴位,通于肺气,二穴皆主治咳嗽胁痛;
中府
为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肺之募穴,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
章门
属足厥阴肝经,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藏会,善于健脾,此穴处于胁下,亦针对右胁下的疼痛,但不一定取右侧穴位,可视血气虚实逆从的情况,以左治右。
若脾咳而伴有腹痛腹泻的症状,可加足太阴脾经五输穴之俞穴太白。
5
5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足少阴脉贯脊属肾,络肺系舌本,故咳时腰背相引而痛,脾主口,其液为涎,故咳涎。
治疗穴位:
俞府,大锺,大杼,太溪(针刺或手指点揉)
俞府
为足少阴肾经天部穴位,通于肺气,为治疗咳嗽气喘的常用穴位;
大锺
为足少阴肾经络穴,从络脉通于肺,故可止咳平喘,同时又善治腰脊疼痛,是治疗肾咳的主要穴位;
大杼
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骨会,肾主骨,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故大杼穴可治疗肾咳,主治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太溪
为肾经原穴,五输穴之俞穴,肾咳的症状加剧当取之。
若为肾水不足之咽痛干咳,可加足少阴肾经涌泉、照海穴。
以上为五藏之咳的穴位治疗,虽名为藏咳,但未必真的入藏,《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
邪入于阴经,则其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府。故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府。
”所以藏咳的多数症状是表现在经络上的,邪气浅,治疗穴位相对分散。“还之于府”与《咳论》所言“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是吻合的,
六府的咳嗽实则更深,治疗穴位也相对集中。
1
6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脾与胃合,脾咳传之于胃,咳则呕吐,且呕吐不在上焦,而在胃,故甚则长虫出。
治疗穴位:
足三里 丰隆 缺盆(针刺或手指点揉)
《咳论》曰:“治府者治其合”,病在于府,六府的咳嗽首先取其合,《邪气藏府病形》曰:“胃合于三里”,
足三里
属足阳明胃经,也为五输穴之合穴,保健要穴,主胃痛呕吐;
丰隆
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是治疗咳嗽的常用穴位,化痰效果好,且能止呕逆;
缺盆
位于足阳明胃经天部,别名天盖,肺者五藏六府之盖,故此穴能宣调肺气,主治咳嗽气喘。
2
6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肝与胆合,肝咳传之于胆,故咳呕胆汁。
治疗穴位
:
阳陵泉 足窍阴 天池(针刺或手指点揉)
“胆合入于阳陵泉”,
阳陵泉
也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之合穴,治疗胆咳首选,可止胆汁呕逆;
足窍阴
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金,能降胆火,可治疗喉痹咳嗽;
天池
为足少阳、手厥阴交会穴,天部储液之池,主治心烦咳嗽,痰多气喘。
3
6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肺与大肠合,肺咳传之于大肠,大肠为传导之府,故咳嗽而大便失禁。
治疗穴位:
上巨虚 合谷 扶突(针刺或手指点揉)
“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
上巨虚
穴处于足阳明胃经下部,为大肠下合穴,善于治疗大肠的疾病;
合谷
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阳明主合,大便失禁为阳明失合所致,合谷可以调节阳明的合机,也可治疗咳嗽咽痛;
扶突
为手阳明大肠经天部穴位,别名水穴,能清润肺气,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4
6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心与小肠合,心咳传之于小肠,咳嗽的同时会放屁,小肠属火,为受盛之官,故气坚干而不易泻。
治疗穴位:
下巨虚 少泽 前谷(针刺或手指点揉)
“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
下巨虚
也位于足阳明胃经下部,为小肠下合穴,主治小肠诸疾;
少泽
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井穴,属金,泽亦为金,故能生水,有润下所用,主热病,可治疗咳嗽咽干咽痛;
前谷
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荥穴,属水,同样能润下主热病,可治疗咽喉肿痛,乳少等症。
5
6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肾与膀胱合,肾咳传之于膀胱,则咳嗽而遗尿。
治疗穴位
:
委中 膏肓 至阴(针刺或手指点揉)
“膀胱合入于委中央”,
委中
为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之合穴,主腰痛遗尿;
膏肓
亦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为养生保健穴,主咳嗽气喘,遗精遗尿;
至阴
为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之井穴,能收敛膀胱经气,加强止咳缩尿的疗效。
6
6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久咳不愈,当皆受病,但病聚于胃关于肺,主要集中在上焦、中焦,故咳嗽、腹满而气逆,三焦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故三焦受病,会出现浮肿的现象。
治疗穴位:
委阳 四渎 支沟(针刺或手指点揉)
“三焦合入于委阳”,
委阳
属足太阳膀胱经,为三焦下合穴,主治腹满浮肿、小便不利;
四渎
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为决渎之官,四为肺金之生数,故四渎可交通肺与水道,能清利咽喉,开窍聪耳,主治三焦之咳;
支沟
为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之经穴,通调水道的要穴,《咳论》曰:“浮肿者治其经”,即指此穴。
《邪气藏府病形》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即若经与府俱受病,病即传至藏,此时穴位必须要针刺,并处以药物治疗,患者应当立即就医。另外,治疗咳嗽的取穴不可拘泥,病或未入于藏,但病情顽固或病症复杂,亦当及时就医诊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
。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七回)
脏腑别通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倪海厦针灸教程以及临床经验
针灸经纬-杨维杰
脏腑别通[整理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留言交流
回顶部
联系我们
分享
收藏
点击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导长图
关注
一键复制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微信登录中...
请勿关闭此页面
先别划走!
送你5元优惠券,购买VIP限时立减!
5
元
优惠券
优惠券还有
10:00
过期
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