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之源 诗之巅

我最喜欢的古文、古诗词和古楹联(续十八)

    中国最早的诗源自《诗经》,迄今约3000年的历史。中国最早以诗人名字流传下来的第一人是屈原。故对古诗词爱好者言,理当对《诗经》和屈原及其诗作有所认知。

    但无论是《诗经》还是屈原的诗,以现在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很难学的。坦率的说,我是没有学好的。一部《诗经》我一遍都没有通读过,屈原的全部作品我也没有整体通读过,这是我的浅薄和不足。其中原因,除了难度大,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不够也是原因,同时似也觉得没那个必要,并不影响我对她们的爱好。但历代和现代公认《诗经》和屈原诗作中的佳作精品,比如我下面推荐的这些诗作,甚至还有一些没有列在其中的,我都借助工具书和白话译文做了用心的学习,有的还做了反复背诵。屈原的诗句更是晦涩拗口,这里推荐的仅选用了《九章·橘颂》一个完整篇,而《离骚》、《九章·涉江》和《九歌·国殇》则是撷取了其中的一些名句,未做全文选用,顾忌过于负累,建议爱好者在熟读,理解和掌握这些名句时,可通过结合阅读全文来帮助加深理解,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义、意境及写作技巧。作为屈原的代表作,《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和《山鬼》我也读过,文章优美,也是虑其整体选用显得负累而未选。

     我们对《诗经》和屈原及其诗作需要认知一些什么呢?

     先谈对《诗经》的认知。我们最要明确的是《诗经》是中国古诗词的源头,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年前就开始有诗了。“诗三百”对后世影响极大,中国古诗词其后的繁荣与兴盛,被称为“诗之国”就是以《诗经》为基础发展起来;《诗经》是在西汉被尊奉为《诗经》,后沿用至今。在先秦时称作“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现存305篇,有目无诗6篇,共311篇),至汉武帝时,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虽冠以《诗经》之名,却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写诗的书,其作者绝大部分已无从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有关乎宗教信仰,有论及家国兴衰,有记叙平民喜怒哀乐,是周那一时代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孔子给予《诗经》极高评价,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特别强调弟子要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的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其文章中,常引述《诗经》中的话语来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诗经》又确是一本关乎诗词的书。它在结构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人在生活中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都以歌谣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词句优美清丽,情感真挚深厚,意境广阔深远,读之摄人心魄,动人肺腑,思之余味隽永,神韵悠长!三千年岁月悠悠其间王朝更迭不断,时俗易,《诗经》却生命之树常青。 

    说来有趣,我最早读到的《诗经》中的一首诗是下面选用的那首《小雅·伐木》,是读大学时读到的,诗中有个“矧(shěn)”字不识,是查字典识得,这么多年过去了,此字至今不忘。尤其喜欢诗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两句,觉得词句优美,特别形象生动。后来给友人写信时还爱用这两句诗,现在想来,不禁哑然。

   附录我特别钟爱的《诗经》名篇佳句如下—— 

  《周南·关雎(jū)》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选择)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桃夭》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佩戴的一种玉)。匪报也,永以为好       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jiê鸡鸣声)。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凄凄,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chōu病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áo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邶(bèi)风·击鼓》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白露未晞(xī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升,高起)。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chí水中小沙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水中小沙滩).

《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shěn况且)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

《小雅·采薇》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屈原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特别是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在中国社会或可比《诗经》更深入人心,更具广泛的影响力。屈原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一个由大雅歌唱到个体独创的新时代的开始。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文学上对后世辞赋的影响可谓巨大。但辞赋的写法因其局限性,后来走入了死胡同。今人多赞屈原为浪漫主义诗人,余更倾向屈原为现实主义诗人。我们无论从屈原所处的时代,所在的楚国,其本人当时的境遇以及屈原本人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屈原似乎都不具备浪漫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条件。屈原是在其诗作中发挥了许多奇特的想象,或比较夸张的描写,其本质上无不都是为他写实服务的,或是对当时流传在民间上古时代传说的汇集和叙述。正是屈原诗歌中表现出的博闻强识、睿智和文采瑰丽的描写,自己身处逆境却意志不屈,使其作品更加具有感召人的强大吸引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特别是他突破《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这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说屈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一生不改初衷的爱国情怀,虽然他一再被误解,楚怀王和楚襄王听信谗言,由疏远不信任他到一再将他贬斥,流放,他始终对楚国抱有深深的情怀,直至最后秦国攻下楚国京城郢都,灭掉楚国,屈原绝望之下,怀抱石头沉江自尽,以身殉国。这一身处逆境而不失志向,至最后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壮举,为他身后赢得了极大声誉,被众多文人士子和爱国者引为楷模。余以为屈原一生的遭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文人士大夫悲剧的缩影,因为他首开先河,也因为社会形态朝代相袭而始终未有本质变更,后世文人士子一边吟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边在他走过的路上步履蹒跚的行走着,不断重复上演着屈原的悲剧人生,似乎成了他们天生就难以逃脱的宿命。对此,司马迁做《屈原列传》于结尾处感慨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以其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司马迁智者,又有类似于屈原的亲身经历,他会于此中分辨不清而感到茫茫然失落了什么吗?自屈原以来的社会历史告诉人们,在极权专制统治文化居于社会主导地位背景下,文人士子的家国情怀不啻为一具自我束缚的精神枷锁,你背负的越重,带给你痛苦会愈加深重,从肉体到灵魂,直至献出生命。 

   我特别钟爱的屈原诗作名篇佳句如下——

《离骚》

    ……   

    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九歌·国殇》

     ……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魂以灵,

    子魂魄兮鬼雄。……

《九章·涉江

    ……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分,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事之始,事之根,事之宗,谓之源;居之高,让人仰望,谓之

巅。《诗经》和屈原及其诗作正是。

    20211010日成稿于长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学名著简介(1)
中华文化—不可不读的百篇诗作《春秋战国篇》(8)
“楚辞”重难点知识
秦汉诗文名篇鉴赏大辞典(三)
《楚辞》赏析讲义(第1讲:概述)
《楚辞》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