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疾病自愈的条文,其相关文字表述有“愈”、“欲愈”、“必自愈”、“必愈”、“解”、“欲解”、“自止”等。六经病各篇、霍乱病篇、阴阳易差后劳复篇均有此类条文若干条。这些条文虽然表述不同,但均表明伤寒病(外感病)到了某一特定的阶段,正气来复,出现了自动向愈的趋势,医者要审察病机,勿失其宜,要因势利导,促其阴阳自和,帮助患者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伤寒病为外来之邪损伤了人体的正气,正气被邪气郁遏,表现为正气不足的病理状态。人体正气集中体现在阳气的固密、阴液的濡润和胃气的充沛,因此,仲景在《伤寒论》中非常重视扶阳气、存津液和保胃气,认为此三者有助于正气来复、有助于疾病自愈。

  一方面,强调阳气回复是其病自愈的征兆。如《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太阳病脉象本为浮紧,今见脉微缓,是阳气伸张,邪退正复的征兆,再加上不呕(无少阳证)、清便欲自可(无阳明证)故为欲愈。

  另一方面,胃气和津液的存亡是决定自愈与否的关键。如《伤寒论》第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人以胃气、津血为本,有胃气、津液则生,无胃气、津液则死,所以仲景非常重视保胃气、存津液,并以胃气、津液的存亡来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人体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自愈功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人体战胜疾病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医学治病养生的内在依据。辨证论治的出发点应是协助人体实现“阴平阳秘”,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论《伤寒论》的自愈机理
舍表救里与存津液是真诠
中医论汗
《伤寒论》试解No.213
我对伤寒论大承气汤的理解
疾病都是自愈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