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从脾胃论治眩晕

   眩晕之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上气不足”、“髓海不足”等论述,河间崇风火;丹溪力倡痰,景岳主虚,归纳起来无非风、火、痰、虚四端,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其中脾胃之地位至关重要。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居于中土而灌溉四旁,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精微。脾胃互为表里,燥湿相济,升清降浊,其在眩晕的发病和诊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风土乘侮

  “无风不作眩”,肝风与脾土关系密切:首先,风生必挟木势而克土,如仲景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治疗上“当先实脾”,以防止土病聚湿而成痰。其次,脾土不足,亦可生风,即所谓“土疏木摇”或“土不荣木”,究其因盖母病及子,土不生金,致肺失清肃降难制肝木,遂出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的眩晕证。最后,脾失健运,阴浊内盛,或食滞不化,可致中土壅实,反侮风木,使木难疏土,失于疏泄亦可郁而生风,此即“土壅木郁,郁而化火生风”,此当以培土植木、理脾和胃为治,正如朱丹溪所言“阳明土气一通,厥阴风木自平”。因此,对木郁化风、化火之证,当时时顾护脾胃,适当选用味甘健脾、降逆和胃之品,或选平胃散、半夏泻心汤等成方,使土疏木达。亦即前贤王旭高所说:“滋阳明,泄厥阴是也”。

  2、痰浊之源

  脾胃主运化水湿:“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或因过进寒凉、损伤脾阳,或脾胃本虚,致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为痰饮湿浊,故曰“脾为生痰之源”,而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痰湿蒙蔽,清阳不升,则发为眩晕。如《证因脉治》所谓:“饮食不节,水谷过多,胃强能纳,脾弱不能运化,停滞中脘,有火则灼炼成痰,无火者凝结为饮,中州积聚。清阳之气窒塞不通,而为恶心眩晕矣”。在痰浊眩晕的治疗上,华岫云主张“痰多者必理阳明,消痰如竹沥、姜汁、菖蒲、橘红、二陈汤之类;中虚则兼用人参,外台茯苓饮是也。”对痰湿证之治,立法遣方常用半夏天麻白术汤、温胆汤;对水饮证,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脾肾阳虚时可用真武汤或《近效方》之术附汤。

  3、理虚之本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海,后天之本也,《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故东垣谓“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景岳力崇“无虚不作眩”,又云“虚者居其八九”。然五脏之虚,无论气血阴阳之损,饮食药饵之治,皆需脾胃之运化以濡养,故古人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说,亦有“脾虚不能运药何?”之叹。如《是斋医方》说:“脾胃既壮,则能饮食,饮食既进,能生营卫,营卫既状,滋养骨髓,补益精血,肾精得充,眩晕立瘥”。《慎斋遗书》认为眩晕“有脾虚生痰者;有寒凉伤其中气,不能升发,故上焦元气虚而晕者;有肺虚肝木无制晕者”。治法上“脾虚者用四君子汤加半夏、天麻;肝木无制而晕则黄芪建中汤以助气血生化之源”。《景岳全书》认为“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如四君子汤、五君子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如兼呕吐者,宜圣术煎加人参之类是也。……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如大补元煎,十全大补汤诸补阴补阳等剂,俱当酌宜用之”,充分体现了补脾在虚眩中的重要性。

  4、气机枢纽

  脾主升发清阳,胃主通降浊阴,构成人体气机之枢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胃升降有序,方能使人体“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病理上不论因脾气亏虚、清阳不升,致元神之府失养;或因胃失和降、浊阴上蒙,致清空之窍受扰;抑或痰浊中阻,肝脾、胆胃失和致升降失司,都可致眩晕。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论脾运“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故斡旋中气,调理脾胃、升清降浊之治,实为调畅气机之关键,医治眩晕之妙法。升清降浊之机,在于中气之健旺,执中州而驭四旁也,代表方如益气聪明汤。若眩晕有枢机不利者,当注重在辨证方中选加升清、降浊之品,升清如柴胡、葛根、升麻、荷叶、桔梗等舟楫之药。其中柴胡能引生发之气上行,配补药既能升举又防壅滞;葛根、升麻为脾胃二经之引经药、轻扬升发,鼓舞胃气,引脾胃之气上腾,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桔梗可载药上浮。降浊如杏仁、枳实、厚朴、苏梗、牛膝等药,或通腑降逆,或引气下行以降浊。

  5、协同致病

  脾胃常与它脏同病,共致眩晕,或在对它脏致眩的论治中起着关键作用。如虚证眩晕中,常见者有:①肺脾气虚:因肺气亏虚、金不克木、肝木无制而作晕者,培土生金乃其治本之图,遣方如前述之黄芪建中汤,以土为金之母故也。②心脾两虚:二者为母子之脏,或母病及子,或子盗母气,皆可致心脾两虚之候。气血亏虚,元神失养者,可予归脾汤治理气血生化之源;气虚血瘀,清窍失荣者,治予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③脾肾两虚:头为诸阳之会,人体之阳气,赖肾阳之温煦,脾阳之升清方可上达巅顶,二天不足则清阳不举而作眩,法当补后天以养先天,前述大补元煎,十全大补汤之类是也。④肝肾两虚:精血不足,阴不潜阳,风阳上扰作眩,“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阴柔滋腻之品最易碍胃,故又须顾护中焦,伍用补气运脾法以治化源。

  实证眩晕可有:①肝脾不调:与前述风土乘侮理同,遣方可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②胆胃失和:六腑以通降为顺,少阳不利、胆病及胃,或中焦湿阻、胃病及胆,皆可致胆胃不和,浊气悖逆,上扰清窍而作眩,方用小柴胡汤、温胆汤之类。

  总之,脾胃为易受邪之地。诸多致病因素如饮食不节、情志抑郁、失治误治、将息失宜皆易损伤脾胃,变生它证。在眩晕发病的四大病因中,风、痰、虚与脾胃密切相关,而对于心肝火旺等火证眩晕的治疗,又当注意勿过苦寒,以免伤及脾胃,谨遵前贤所谓“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之旨,是谓王道之治。当然,我们在临证工作中,除注意调理脾为重点外,尚宜考虑各脏腑的寒热虚实,兼挟症等问题而灵活辨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胆“太吵”,想不好!这是关于失眠的中华祖训,不能忘啊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原文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百病丛生都跟脾胃有关,调好胃,脾胃好人长寿
伤“脾”专业户们,吃了这个“养脾土奶粉”之后
(拼音T)第二篇
木乘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