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博物馆系列 | 看博物馆数字化的起源与发展

博物馆数字化最初起源

数字博物馆早期发展主要受到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强调以藏品资源数字化为主要内容。

 一般认为,最早的数字博物馆实践是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的“美国记忆”计划。该计划预期将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的数百万件有关美国历史和文化的手稿、书籍、印刷文本、影像及录音等资源数字化,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手段,让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和家庭用户都能像那些公共阅览室的长期读者一样,便捷地接触到这些数字资源。

受上述计划影响,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世界记忆”计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水准上,将全世界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人类文化遗产进行永久性的数字化存储和记忆,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进展

我国文博领域数据总量已达到PB级,国家文物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总量超过100TB。

在全国被调查的2401251件文物中,已有1059192件完成了数字化工作,占总数的44.11%,其中珍贵文物藏品515304件,已完成数字化349479件,占总数的67.82%。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启动了“数位博物馆专案计划”,10多年来,专案一直致力于将文化资产资源发展成为数位典藏,旨在将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在内的文化机构的珍贵典藏进行数字化,以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促成数位内容与技术在研究、教育、文化与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内的发展。

藏品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但对海量资源的数字化是一项极其艰辛而漫长的工作。由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据采集方法和采集精度不断提升。如为了采集藏品外观信息,照片拍摄精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从300万像素提高到2000万像素。在不久的将来,二维拍照记录方式也许很快就会被三维扫描记录方式替代。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博物馆的资源数字化是一项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个共享,让文博走入数字化未来!
虚拟博物馆的交互设计
关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深度思考,好文!
加快建设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
数字化与文物归还
专家谈文化场馆如何进行藏品库建设及数字化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