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下,上海这些正能量都真实存在吗?“是的,我们的志愿者真的很好”

转载自上观新闻微信号(ID:shobserver)

作者 舒抒

“对我们来说,
有时候已经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了。”

4月6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拨通张华的电话时,她正在两个小区之间移动。也只有这样的碎片时间,她才稍微有空。说话喘着气,声音有些沙哑……

居民为张华绘制的素描

从电话那头
已经能感受到这些天
或者说近一个月来
上海基层社区干部的不易


本轮疫情,张华所在的徐汇凌云地区受影响周期较长,几乎所有小区在过去20多天中都处于封闭状态。

张华是凌云街道兴荣苑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与她共事的还有6名居委干部和社工,7个人要管理一个3500人左右的社区。

“非战时”,这些人力在繁忙的加装电梯、垃圾分类、小区综合改造等工作中,已经需要社区干部们掌握多种技能、多线程办公;而到了“战时”,当居民区的3个小区都经历10几天的封控期,要撑起3500人安全、有序和正常的生活,7个人显然不够。

他们需要更多的帮手。

4月6日,兴荣苑居民区干部、志愿者与援沪医疗队合影。  受访者供图

讲述人:张华
徐汇区凌云街道兴荣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我们兴荣苑居民区有3个小区,分别是罗秀路955弄(兴荣苑)、985弄和1001弄。小区房龄都在20年以上,每个都有自己独立的物业和业委会。面积最大的兴荣苑有1040户共2400多位居民,过去20多天中,经历最长的封控期有13天。另外两个人数较少的小区也经历了差不多时长的封控。

但是,我们只有7名居委干部,没有外援,如何撑过多个小区同时封闭的时间?现在想来,我想我可以自豪地说,三个小区都是志愿者和我们共同撑起来的

兴荣苑人数较多,封控刚开始,小区居民就自发摸索出了7支志愿者团队,包括送菜、送快递、配药、分拣物资、维持核酸秩序等,总共有100多人。



送菜志愿团队为例,居民们又细分出了分拣配菜送菜两个团队。配菜队每天早上在业主群统计当天的订菜需求,涵盖蔬菜、肉蛋、水果、牛奶。下午菜品抵达小区后,配菜队与送菜队一起消毒、卸货、分拣,再由送菜队送往每个楼栋。因此,无论是之前的封控期还是现在的静态管理期,兴荣苑的居民基本每天都能订到菜且有人送,民生保障不曾停歇。

快递团队有十几人,也分为两个小组,一天隔一天轮班。每新到一批快递,他们就统一进行一遍消杀,然后根据门牌号让居民错时来取。这两天静态管理,居民都足不出户,于是家有电瓶车的志愿者主动承担任务,把快递分批送到居民楼下。

物资组经常要在晚上甚至半夜上岗,有时候晚上7、8点物资运抵小区,白天当班的志愿者都回家了,但是只要我在群里问“谁有空”,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有时候我看到正好在门口取快递的居民,询问可否帮忙,每一次都有人举手说“书记,我来”,我就把防护服和消毒液递给对方。


有件事我一定要证明一下,大家都觉得现在上海的社区志愿者还是热心的阿姨、爷叔们多,但是我们居民区每次遇上体力活,都是年轻人最先站出来,照顾年长的志愿者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配药志愿团队。封控期间社区医生每次来小区配药,时间大约2个半小时。但除了开药,还涉及配送、发药、医保卡收钱等环节,甚至不能用医保卡的药品,还要帮助老年人通过美团、饿了么从药店买药,这些都需要志愿者来协助。

有2名患糖尿病的老年居民,突然跟我说家中胰岛素没有了,着急求药,我们的志愿者马上联系中山医院,但不巧当天配不上,老人万分焦急。我们又联系了华氏、汇丰等药房,最后通过闪送从10多公里外的番禺路把药送到了小区门口。



最近两周,核酸检测志愿团队几乎没有休息,组织居民、叫号、扫PDA、登记健康云都是他们负责。4月以来的核酸筛查,我们居民区的要求是“居民不动大白动”,因此志愿者不仅要一个楼栋接一个楼栋地搬动桌椅、物资,还要负责每个楼栋采样完毕后的现场消杀——大家现在听到“消杀”两个字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在社区,严格执行消杀是所有居民健康的基石。

兴荣苑每个志愿者团队少则12人,多的超过15人。而在居民数量较少的罗秀路1001弄,虽然居民只有480人,但13天的封控期里只有1名居委干部和1位小区物业值守。每天的大门值守、买菜登记、配药登记、核酸检测通知,都靠居民志愿者自发地组织完后才能。封控期有13天,我就在13个夜晚准时收到了当天值班志愿者发来的值班记录。

而每一次我问志愿者们,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匀一位居委干部过来时,他们都说:“书记放心,这是我们的家,我们会守护好它。”



很多人会问,这些正能量都真实存在吗?
是的,我们的志愿者真的很好!

3月31日晚,得知小区第二天要封控,大家都要足不出户,兴荣苑的志愿者们就自己组织把小区每个楼道前都放上了垃圾桶。当时正好有穿西装的居民下班路过,二话不说,脱了西装就开始帮忙搬运垃圾桶,也不说自己住哪栋楼,干完活、消毒好,拎起西装就走了。


这两天医护资源紧缺,没有多余人力上门,高龄老人也需要下楼做核酸。在没有电梯的小区,我们的志愿者就背着老人一步一步下楼。有志愿者说,“现在虽然背的是别人的妈妈,但是我在老家的母亲如果需要帮助,我也希望有人愿意背我的妈妈。”


居委会的防护服有限,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大白”穿,我也不止一次跟志愿者们说,做志愿者是有风险的,“你们真的想清楚了吗?”但我们的志愿者却说,“书记,我们会先保护好自己,再服务大家。”他们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只要关照任务就可以,其他的不要担心。”


3月以来,我们居民区报名志愿者的人,没有一个退缩。甚至,还有滞留小区的加梯工人看到居委干部人手不足,主动跟我说,他们来帮忙值班,轮流守门。电梯施工的时候,一些居民对他们还有不满,觉得影响了大家进出。但现在,他们都为工人们送去了家里的馄饨、包子、烧卖,真的很让人欣慰。

我出生于1981年,从事社区工作已经11年。这次疫情,对我和所有其他社区干部来说,应该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和居民一同封控在小区,24小时不分离。有时候,我们甚至会相互问“今天是星期几”,因为每一天要解决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小区里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此刻都扛在我们肩上。仅仅以我为例,就遇到过:

  • 老人在小区封控期间病逝,需要居委会联系殡仪馆,处理后事;


  • 9个月大的小宝宝转“阳”,一时半会没有儿科有余量的医院接收,我就跟家长一起打“12345”求助;


  • 小区封控时有居民在家里摔伤,我过去一看,居民躺倒在地,头破血流,我赶紧联系120急救;


  • 小朋友半夜发病需要送医,家长凌晨3点半打电话给我,我也没有别的渠道,只能一边联系街道,一边拼命打“12345”,最后总算把小孩送进医院,我才松口气,至少有个交代了……


各种各样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社区小居民绘画为抗疫加油

最近,我们也听到不少吐槽埋怨声,但是我相信,很多像我们一样拼搏了20多天的同行,都能说自己做到了问心无愧

我们也感受到许多温暖:前些日子天气冷,有居民看到我们社区干部连续好几天在居委会睡行军床,很冷,就拿来了家里的取暖器。社工没地方洗澡,居民就拉着他们说,“走,去我们家洗。”

静态管理还在继续,此刻,大家都在为了最后的胜利足不出户,或各自拼搏。我相信,依旧有很多小区需要源源不断的志愿者,因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跑赢病毒,我们的家园也才会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光聚星火,他们奋战在杨浦防疫一线!
杨浦首个街道解封!居民可凭绿码外出,经历过黑暗,这个大型社区如何守住防线
一个居委管辖14个小区,疫情以来这里发生了什么……
春阳里攻坚战:“重灾区”重现生机的背后
如何解锁小区封闭管理难题?这里有“三把金钥匙”!
封控时期,这群人大代表“疫”往无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