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持!坚守!为百姓守牢“安全线”
userphoto

2022.07.27 上海

关注

团结一心,共抗疫情!连日来,我市各街道社区驻守干部、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与医护工作者一道坚守,牢牢守住抗疫“安全线”。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记录下他们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向他们道一声“辛苦”!让我们坚持再坚持,共同迎接疫情防控的胜利时刻!

用“辛苦指数”守护

辖区群众的“安全指数”

连日来,西湖街道小西湖西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退伍军人凝心聚力,用默默付出的“辛苦指数”守护着辖区群众的“安全指数”。

“作为一名党员,当然要带头去干,家庭需要我,但是岗位更需要我。”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了担当。自疫情发生以来,西湖街道小西湖西街社区党委书记王亚娟始终坚守抗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件马甲,一只口罩,一支笔,一张纸就是她的日常装备。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那里搬”。这是辖区退伍军人任克宏的口头禅。兰州几次疫情防控中,都有他的身影。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以热情和微笑面对群众,指导群众有序排队、安抚群众情绪、维护现场秩序、三不管楼院值守、运送物资等工作。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赵克胜是社区综治员。从去年10月份疫情爆发以来,他一直负责开三马子拉医护人员,为重点区域来兰返兰、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上门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每天都要早早到社区准备物资以及规划最快捷的路线。有时候上门核酸的人员多达上百户,他和搭档霍桂芬带着医护人员挨个“敲门入户”。社区老旧楼院众多,大多没有电梯,常常要上下几十趟甚至上百趟的跑,但他们从未有过怨言。

自此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驻守社区,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小西湖西街社区驻守干部中的一员,张羽奋勇前行,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员干部“用生命守护百姓、用实干诠释担当”的为民情怀。“最近疫情形势复杂,非必要不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人多莫去凑热闹。”每到一处,他都要重复这些简单的话语。作为社区驻守干部,他始终冲在抗“疫”一线,与社区“社工委”一起用心用情用力参与各类抗疫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一次特殊的党员先锋行动

甘肃省中医院核酸采集组工作素描

“不惧是党员的模样,不退是医护的担当。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把党员和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迎难而上,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7月19日,甘肃省中医院再次紧急抽调300名医护人员,参与兰州市上门做核酸及提供相关服务。郑访江、付雪松被分配到核酸采集组第三大组,出发前他们写下了这段文字。

7月22日22时20分许,郑访江、付雪松,还有第三大组的其他队员圆满完成了一整天高强度的核酸采样任务,很多人都已无力洗漱,准备休息。

突然,大家微信响了。临时党支部书记白淑然在微信工作群发布:紧急通知,有封控小区紧急核酸采样任务,请支部党员22时30分到楼下紧急集合。

“快、快、快收拾。”大家相互催促。

不到10分钟时间,临时党支部23名党员,以最快的速度整备集结完毕。“要在当晚完成封控区域内所有居民的入户采集工作,与普采相比,这个工作难度大、风险高。”郑访江和付雪松探讨。在车上,他们说着说着,话锋一转,说,怕什么,咱们是党员,听召唤再出发。

晚上11点,所有人准时到达龚家湾片区,这对忙碌了一天的他们来说,精力、体力等都是巨大的考验。

郑访江、付雪松和其他队员一样,有的将标本管放在盒子里做成背包斜挎在肩上,有的将废物袋用胶带捆绑在身上,并将其余物资装在袋子里提在手上……
不管咋样,他们尽可能将采样所需物资想方设法“安装”在身上。

“同志们,出发。”队员们彼此鼓劲。龚家湾片区范围大,住户分散,个别队员携带好检测用品,队员们乘坐三轮电动车,在暗夜中来回穿梭。

每层楼、每户(间)人、队员们来回敲门、等待,消毒、扫码、采集、封装等等熟练的进行着,做到“一户一管,黄(红)码单管”,确保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正确、高效地完成采样任务。

“大爷,真的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休息了!”郑访江边敲门边采样,还耐心地对家中待了好久的大爷解释。

“不要紧,我们白天黑夜都在休息,你们白天黑夜地工作,这么辛苦的,都是为了我们大家好啊!”一位78岁的大爷暖心地说。

在进行核酸采样的同时,队员们以中医人的专业素养,当看到居民舌苔增厚、扁桃体发炎等情况,并不厌其烦地主动询问被采人员的身体近况,同时给出专业的诊疗建议。

3个小时后,已经到了第二天凌晨2点,队员们完成采样任务,踏上回住所的路。在夜里的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疲惫,也流露出圆满完成任务后的喜悦。

携手护家园 让检徽在“疫”线闪耀

近日,城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们穿上志愿者红马甲,积极奋战在一线抗疫岗位上,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向疫情宣战,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减少跨区域流动,城关区检察院干警徐忠宏主动住在单位、坚守岗位,积极加入城关区疫情防控党员志愿队。“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我想为社区、为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以“战斗者”的姿态肩负责任和使命,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当中。

晚上10点30分,城关区检察院干警宋超群坚守在张苏滩社区安居小区,配合医务人员搬运防疫物资、摆放核酸检测设施,争分夺秒投入防控一线。张苏滩社区人员情况复杂,人员众多,白天他顶着烈日在小区里忙碌奔走,从早晨8点开始,直至晚上10点30分结束,他一直做着引导排队、解答问题、维持秩序等工作,经过约10多个小时的努力,协助该小区完成采样工作。

城关区检察院老党员向维斌带着其他四位年轻干警欧阳子钦、徐凡玉、魏栓、白寅峰坚守在大雁滩社区,从早到晚,电话一刻不断、脚步一刻不停,检测点需要人手他们积极上前,卡点需要物资他们协调配送,他们时刻想在先、干在前,战高温斗酷暑,在大雁滩社区所辖小区,到处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以“多重身份”承担着疫情防控工作中上传下达的重大任务,全面筑牢防疫保障“防火墙”。

在城关区,处处可见像徐忠宏、宋超群、向维斌等这样的党员干警身影,烈日骄阳下,户外三十几度的高温,他们早已汗流浃背,但他们默默用行动彰显着检察干警的责任与担当。

检察干警王照、秦绍霞住在城关区雁滩片区,本轮疫情开始没几天,他们所居住的小区就被临时管控,所有居民不能出小区。作为驻守干部的他们虽说不能参与社区的统筹安排,但在小区里,他们的任务没有停止。他们积极参与核酸检测秩序引导、为小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

“请打开核酸预约登记二维码,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城关区检察院干警张丽主动担负起信息录入的工作,与医护人员一起上门做核酸,为了在最短时间里确保核酸检测顺利完成,她奔赴多个小区,严谨对待每条信息,有序高效做好每个环节,她一项一项录入信息,做到规范、科学、快速有序开展登记和检测,没有丝毫不耐烦情绪,最大限度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城关区检察院在雁南街道所辖小区派驻党员干警值守,严格执行静态管理的疫情管控要求,监督居民非必要不外出,不扎堆不聚集,为居民守好健康之门,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1.2万名教师同筑防疫“红色屏障”

“刚到学校时,同事们热情接待了我,我对兰州这座城市倍感亲切。面对疫情,我怎能置身事外,看到学校志愿者征集通知,我毫不犹豫主动报名。”这是五十一中青年教师丁强《志愿者日记》的一段。据悉,志愿者招募信息在市属学校工作群一经发布,像小丁这样的党员教师们纷纷带头报名、踊跃参加,全市教育系统1.2万余名志愿服务者筑起防疫的“红色屏障”。

本次进驻兰州市第二中学雁滩校区住宿的志愿者共有82人。接到通知的当天,二中校长李向荣深知时间紧、任务重,立即紧急带领行政团队5人从各自驻守的社区奔赴雁滩分校,与物业人员一同为志愿者入校进行准备。整体消杀、清扫宿舍、准备床铺、安排人员……为了让志愿者们有一个舒适的住宿环境,全体留校人员抢时间、做保障。凌晨时分,在雁滩分校的楼道里、宿舍里,依然是他们忙碌的身影。志愿者进驻后,二中本校的12名志愿者在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为其他志愿者做好后勤保障的任务。

18日,各志愿队与社区完成对接。下午4点,下起阵雨,但是大规模核酸筛查工作一刻也不能停。在核酸检测现场,市第五十三中学的9名志愿者在副校长窦岷山的带领下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测温亮码、秩序维护、信息登记、防控提醒等工作。风雨中,志愿者们浑身湿透,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全身心投入,为群众筑起一道“红色屏障”,最终顺利完成检测工作。志愿者们经常白天黑夜地开展防疫工作,间隙时间认真学习防疫相关知识。东郊学校的14名志愿者在校长朱文龙的带领下奋战在社区一线,开展防疫物资分发工作,市第五中学的11位志愿者还在社区配合开展核酸检测。

“您好,请您按照防疫要求,佩戴好口罩、间隔一米,出示健康码……”市第三十三中学副校长张钰在这次驻守中冲锋在前,不仅与本校其他14位队员一道齐心协力、规范操作,还格外注重服务态度和人文关怀。他们用微笑承接使命、用爱心传递力量、用信心构筑防线,反复引导社区群众遵守纪律、规范流程、避免交叉。他们晒黑的脸庞、汗水浸透的衣服,是志愿者们扎实工作的缩影。

几天下来,志愿者们的日平均服务时间达到13个小时,科中党总支书记刘伟带领的6人志愿队和科小党支部书记、校长马应库带领的15人志愿队,服务工作涵盖维持秩序、分发抗原、值守大门、配送物品、转运物资等方方面面。所有人都在抗疫岗位上书写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都在用实干担当展现着新时代党员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先锋特质。

舍小家为大家

把辖区群众当亲人

雁儿湾社区副主任段佳蕊:我是疫情防控的“一块砖”
“不是在配备物资就是在送物资的路上。”这是在疫情期间,东岗街道雁儿湾社区副主任段佳蕊每日的工作写照:每天六点多到社区服务中心,把每个点位需要的试剂、棉签等医疗物资分配好并打包;分配给各个采集点的工作人员;作为后勤保障随时补给配送采样所需物资、及时收集采样样本……直至晚上十点进入收尾工作,与工作人员一同清理采样台、收集完医疗废物、送走医护人员后,段佳蕊才回到社区服务中心吃饭,此时已到凌晨。

“我还需要跟社区领导汇报一下当天的工作情况,沟通一下明天要开展的工作,然后跟数据人员再核对一下第二天需要入户的重点人员信息,统计一下存在风险的楼院的信息。”段佳蕊说,确保各项工作及时顺利地开展我心里才能踏实。”

有时忙起来的时候饭也顾不上吃,每天超过18小时的超长“待机”工作,这对段佳蕊来说并不算什么。“对我来说,每天最担心的事就是人手不够,导致采样物资没办法及时送到点位,让居民们和医务人员一直等待。”段佳蕊表示,人手不够的时候,她也会穿上防护服亲自上阵。“我就是疫情防控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段佳蕊坚定地说,疫情当前,一切都要以保障辖区群众生命安全为出发点。

段佳蕊有一个五岁半的女儿,从疫情开始就送到了母亲家中。“到现在一直没见过面,连个视频也没打过,因为早上很早就出去了,白天忙的根本顾不上,晚上回去又特别晚了,孩子都睡觉了。”她说,我家里人都比较支持我的工作,我也很感谢我的家里人,能够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让段佳蕊感到欣慰的是,她的付出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可。“我和一位医护人员入户给居民做核酸。居民都很热情,几乎每做一户,大家都会说辛苦了。”段佳蕊回忆说,尤其有一位特别热心的阿姨,非要让我们喝水吃东西,我们告诉她我们穿的防护服不能脱,好说歹说才给她做通工作……段佳蕊一边说一边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虽然这段时间很辛苦,但在那一刻心里特别高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丽娟:为辖区群众当好“服务员”

“孙主任,我家孩子摔了,这可怎么办?”安宁区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丽娟一接到电话后,迅速协调上级卫健部门,对接省中医院骨科,及时为市民就诊。

疫情防控中,孙丽娟悉心解决辖区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她说,这就是基层办事人员的使命。孙丽娟帮助解决了辖区孕产妇、透析人员、危重病人等60多名病患平安顺利就医。

“我女儿还得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怎么办?”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前夕,辖区一位家长着急地给孙丽娟打电话,希望能尽快解决孩子出门参加考试的问题。孙丽娟安抚家长的情绪,请她不要着急,告诉她,一定会尽力保障孩子正常参加考试。她立即落实该学生核酸检测情况等,协调工作人员及时上门做核酸,确保考生按时顺利解封,全力实现“健康考试”“平安考试”。

把街道当成“家”,把辖区群众当成“家人”,连日来,孙丽娟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她与同事们积极与上级联防联控、物业公司等协商沟通,对人员进行转运。每一次,她都身先士卒,核酸怎么做、抗原怎么安排、人员怎么转运,怎么消杀,事无巨细,精心安排。彻夜不眠已成常态,最长的时候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她的同事们见她一脸憔悴,让她休息一会儿,她说:“不用,熬得住。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守卫好疫情防控线,必须值好这班岗,一刻都不能松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孙亚斐 

张烁  周栋楠  刘超  谯喜龙

 通讯员  景涛  郭亚丽 文/图


本期编辑丨安   娜
本期审核丨孙   悦
本期校对丨朱 葆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总  值  班丨汪世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心抗疫 志愿有我 重庆广大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奔赴抗疫一线
齐心协力,微光成炬——市贸促会办公室朱江宁下沉社区抗疫所见所感
深度|面对疫情 泉州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考”
参与枫亭镇铺头社区 疫情防控的实践感悟
24小时完成核酸采样超1666万份
沈抚示范区深井子街道织密“小网格”筑牢“防控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