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区微信群建设北京经验

社区工作者资料库

“致力成为社区工作者的锦囊团”

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广泛推广社区微信群建设。经过近4年的建设,社区微信群已深入北京各个社区,那么北京社区微信群建设的路径是怎样的呢,又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一起来文中看看趴~如果喜欢的话,记得点击上方关注哦~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社区微信群建设与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相结合

社区微信群建设,就是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区分楼栋建设微信群,邀请居民加入,通过微信群问民需、汇民智、解民忧、聚民心,探索城市的基层社会治理。

01

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

鼓励社区居民、网格员通过微信群报送网格化事件,探索完善将微信群收集到的问题转接到区、街道(乡镇)、社区网格化平台的机制,完善社区微信群从问题收集到转接、处理、反馈的闭循环机制。将社区微信群作为收集社情民意的主渠道之一。

02

与群众工作相结合

针对互联网时代居民上网时间长、使用微信多的特点,街道、社区工作要线上线下相结合,把通过微信联系居民的数量和服务居民的质量作为评价社区工作的主要指标。

03

与社区自治工作相结合

探索以楼门单元为单位建立微信群,鼓励楼门院长、热心居民等担任微信群群主。鼓励社区居民基于微信群开展社区建设“群商群治”,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家园建设、改善邻里关系、形成楼门公约等提供“网络场地”,将竖起的居民楼变为“网上四合院”,进一步促进社区自治。

北京社区微信群建设经验

据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各区域有大多小区都已建立了社区微信群,且类型多样,规模不一。


丰台

每栋楼都有群 实名入群有“群规”

丰台区芳古园二区共有9栋楼,从2014年开始社区便建立了一个志愿者微信群。此后几年,社区在街道办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群,目前一共有46个微信群。主要包括1个社区大群、9个楼栋骨干居民群、9个居民联络群、各领域兴趣爱好群等。

“不是每个居民都入了群,每家至少保证一个人在群里,同时,我们还邀请了物业、水电热力等部门人员加入'骨干群’。目前社区平均入群率达到了92%。”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宝忠说,居民入群采用实名制,需到居委会登记门牌号。在加入每个群后,群员都要遵守相应的纪律要求:不能发敏感信息、黄赌毒等有害信息、不能发推销广告等。

据该小区一位居民表示,“有了居民群很方便,诸如维修路灯、窗户等很多小事都能解决。但对于一些顽固问题,比如与物业相关的问题,我们期待能定期召开协调会,让微信群更有活力也更有力量。”


海 淀

33栋楼14个群 每天发送工作日常

海淀区中关村附近的科育社区共有33栋楼,目前建立了14个居民微信群。不同的群承担着不同分工,包括房主群、党员群、未成年人群、读书会群、高龄老人服务群等。科育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元莹说,这些群每天大约能保持共计1000条左右的交流和咨询信息。

社区微信群均采用实名制入群,居民需拿有效证件才能入群,群规也很严。除了求助类、非盈利类的信息以外,拼团广告、谣言、反动信息等都不许发。平时,社区居民可以在群里咨询柴米油盐、水电气网等各类生活问题,社区也会在群内发布天气预报、相关政策和活动等信息。保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举办一些线下活动,保持居民微信群的活跃度。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会在工作日每天向居民群发送“工作日常”总结。社区里开了什么会、举办了什么活动、有哪些居民参与,居民当天咨询了什么问题等等,每天都会总结8条左右。同时,还会配上名词解释,方便服务居民。

除了文字性的内容,每天还会要求工作人员轮值,在发送“工作日常”的时候,将最近或当天的工作图片,采用“九宫格”的方式制作成一张图,发到14个居民群。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社区工作,知道身边发生的事,同时也给居民提供一些便民信息和服务。既然建了微信群,就要让群出点效果。


朝 阳

群内邀请“专业人士”,促进“老大难”问题解决

朝阳区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居民议事平台,大概从两年以前就开始在党员网格内使用,然而,真正大规模推开居民微信群是在去年7月份。当时,社区开启了一项管理模式创新:以每栋楼为单位,为居民建设一个微信群,邀请居民入群,搭建居民楼宇议事微平台。

据了解,截至目前社区共有稳定的微信群33个。其中主要包括党建类、居民自治类、社会组织类和品牌服务类微信群以及一些临时组建便于服务群众的群。

这些微信群,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及时联系、增强沟通、政策宣传、效果分享等多种作用。比如,居委会会不定期在群里发布号召居民集体灭蟑的通知、号召倡议居民和志愿者自发清理楼道小广告、解决居民房屋漏水、暖气等问题;居民之间,平时也可以询问邻居一些生活工作上的问题等。

随着居民群的建设和实行,一些群也邀请了“专业人士”,促进了“老大难”问题解决。

建了社区微信群,如何用群、管群?

建立微信群,可以将社区大事小情发布在群里群商群治。但是,动辄几百人的大群,该如何用好,管好,乃是个棘手的问题。

今年4月初,江西赣州市纪委监委发文要求在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建立“村务公开微信群”,各乡镇建立“村务监督微信群”,打造群众指尖上的监督平台。基于此,江西赣州市探索出一条如何用群管群的良好经验。


用 群

01

以公信力立群

强化“两个微信群”的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作用,由乡镇纪委负责拟定公开公示清单,村“两委”负责搜集公开公示内容,乡镇纪委指定专人按程序进行审核,并督促群主每日进行滚动式公开公示。

对在群内反映的问题线索,由专人确认登记、跟踪处理,并及时公示处置情况。崇义县纪委建立 “双备案”机制,要求乡镇纪委对“两个微信群”中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问题诉求要及时处置并备案,其中有重要价值的还应在5日内书面报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备案。

02

靠服务力聚群

“两个微信群”围绕群众需求,整合多部门、碎片化、粗放型服务项目,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便捷化服务。

03

凭沟通力强群

增强“两个微信群”活跃度,让其永葆生命力。在每个微信群建立一支骨干群员队伍,选举一些责任心强的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组成,并实行轮值制度,避免出现“互动空档”现象,真正实现“群有所呼,我有所应”。


管 群

01

增强凝聚力,破“散”求“稳”

净化“两个微信群”环境,紧紧抓住群众关切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村务公开、解疑释惑。

02

增强引导力,破 “杂”求“专”

坚持舆论教育和政策引导双管齐下,对群成员一律实行实名制,对传播不良信息和恶意干扰群秩序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强烈震慑,确保“两个微信群”运行高效、内容规范、互动良好。

采取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主,其他乡(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等为辅的管理模式,对群里的言论牢牢掌握主动权,传递正能量。  

03

增强监督力,破“乱”求“正”

对“两个微信群”的群主及管理员进行专题培训指导,提高管理技能。强化法治监督震慑,将包村的公安民警纳入为群成员,对可能引发信访苗头隐患的信息及时掌握,及时化解;对不良言论进行遏制,形成震慑。

加大纪委督查力度,县、乡两级纪委不定期抽查“两个微信群”,检查发布内容是否齐全、群众关切是否回应、不良舆论是否遏制,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立查立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赴上海挂职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几点思考-安徽省民政厅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调研报告:基层网格化管理群众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加强社区“微治理”,应该如何做?
加强全市基层居民组织自治能力建设的12条措施发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