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枞川风雅】 戴柳插柳过清明


清明与柳的情缘实际是柳和春的情谊。春天让柳树发芽,让柳树开花。鹅黄、翠绿的柳叶向人们报时令,报告春天脚步前行的节奏。柳絮飞扬更是柳花与春风合拍的幽姿。清明戴柳、清明插柳体现出人们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对自然的一种情感。其间,览括了种种传说和内含的象征。


传说,清明戴柳始于唐朝,唐高宗于三月三日游春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后百姓将此也演化为插柳,每逢清明,人们除了戴柳,还插柳于门楣,有避邪之意。有人说,清明戴柳、插柳是为了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也有人说,清明戴柳、插柳是为了纪念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赤丹忠心的介子推。

在我的家乡有清明不戴柳,死在大门口的说法。因此,清明节那天老家人对戴柳、插柳十分重视。戴柳、插柳以示祈福避邪。


清明节的早晨,大人们总是掂念着要弄些柳枝回家。尤其是大晴天,早晨去溪边洗衣服归来的妇女们,一手挎着装满洗净衣服的篮子,一手捏着一把清鲜的柳条,一步一个节奏地摆动着,轻弹着清风、曙光和这节日的喜气。清晨就来到田间转悠的男人们,完成了田间农活归来的时候,也关注着那妩媚飘絮的柳树,走近它,摘取他们心目中选定的柳条,快活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上街购物归来的人们,也是一手拎着菜篮,一手攥着一束翠绿丰腴的柳枝。也有的就近在邻居家的小柳树上折下几枝,邻里之间示意着打个招呼,那柳枝此刻便传递着乡邻之间节日的温馨。倘若家里忙活不能外出田畈的,吃过早饭,他们便站在村头或自家门口,瞅着手中摆动着柳条的人们,胸有成竹地撵上前去要来几枝,在一句'谢谢'中,了却了一桩心事。整个村庄被翠绿的柳枝串成一番热闹,也串成一束和睦的邻里情感氛围。

 得到柳枝的人们便快速地干起了分配处理工作。把稍微粗壮的枝条插在门楣上、窗顶上,甚至灶台上、床头上。满屋子里都能看到柳枝的翠绿,闻到柳叶的清香。


细软的、柳叶密集的便给家里妇女、小孩,让他们个个都能戴上这清香的柳枝。大男人们也捎上一截放在衣服的口袋里,让柳枝陪伴自己过上这个大于年的清明佳节。


妇女们戴起柳来要比男人们庄重得多。盘起发髻的女人们,将发夹别起精心挑选的枝梢,让鲜嫩的柳枝尽量张开花瓣状的绿叶,这舒展的柳叶便把春天的美丽装饰在她的发际。扎着辫子的女人们便将柳枝用红头绳扎在辫子末端,走起路来,新亮的柳叶便颠簸在她们的后背上,随着长辫把春天的节拍敲打在她们的身上。

小女孩们戴起柳来,形式要显得灵活一些。有的将柳枝别在刘海的侧翼,好让自己的视线舔上绿柳的影子。有的用发夹把柳枝别在两只耳朵上面的头发上,既显得新颖别致,又显得俏皮喜气。


男孩们戴柳的姿态更是形式多样,除了大人们的设计以外,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创意。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像他们的父亲一样,挑上几枝端正地插在胸前的口戴里,或者别在胸前的钮扣眼上,胸前便有了春天的朝气。他们雄纠纠、气昂昂地走起路来,显出与往常有别的神气。有的男孩是将稍硬朗的柳枝夹在两只耳根上,装扮成古怪的模样,心里设想的应该是脑袋上长了两个翠绿的角,走起路来,调皮地摆动着脑袋。倘若一不小心,柳枝跌落了,也毫无尴尬的意思,拾起掉下的柳枝重新装扮起来,神气十足、悠闲自得。

性情温和的男孩玩起了他们的细腻的装饰,精心挑选细柔的柳条,在柳枝的折断处,小心地剥去一些幼皮,然后,一鼓作气地用尽力气将柳皮推向枝头,柳皮连同柳叶一起聚集于柳枝头。再将线绳细心地栓扎在具体的位置上。一只丰盈翠绿的柳球便可套挂在耳朵上,像是一只硕大的翡翠悬挂成耳坠。倘若一边一只更是显得清雅别致。


玩得最酷的便是戴上柳枝编织的柳叶帽,男孩女孩有兴致都可表演这种节目。几个人凑在一起,爬上柳树,大折腾,弄下一小堆柳枝。因为编织柳帽是要消耗很多柳条的,而且材料结构也得有层次。编织柳帽两人合作是最好。首先挑选一枝硬朗的柳条,弯成大小合适的一个圆圈,将细绳扎紧枝条的交结处,一个完整的柳圈结结实实地做好了,随后一根一根地拿起柳条沿着柳圈绕来绕去。柳枝的末梢最好是露出五寸长的空位来,这样编织成功的柳帽更显得枝繁叶茂,戴在头上,蓬松张扬,柳的风姿芸生于帽沿,扣在头上,显得翠耸发端,人醉春色。

这些不辞劳苦的顽童们,戴上自己编织的柳帽并非仅仅满足于戴柳的风俗。他们玩起了自己的花样,模仿着电影上看到的英雄战士,奔跑在村前的塘埂上,迂回在田间的小道上,一种动态的春色便在他们的博击、躲闪、追赶中上演。已被耕耘平整的稻田,像一面面明镜平铺在乡野上,晚霞辉映的天空倒映在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里。顽童们奔跑在暮色渐染的天空倒影之中,柳叶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被孩子们舞动在春天的原野上。直到'蛙鸣青草泊',他们才收拢兴致,奔回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品尝清明佳节的丰盛晚餐。

如今,家乡人仍保持着戴柳、插柳过清明的习俗。那些远离家乡,居住城里的家乡人一定会忆念这朴实传统的风俗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的端午“游过”梦境的缝隙
村庄记忆
散文丨熟读中的敬佩,认知里的感悟
清明柳
柳树,意为“留树”
散文|家乡那悠远的柳哨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