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家静功中的坐忘术
坐忘术
更进一步的道家静功养生术便是坐忘。坐忘指静坐忘身,达到无所不忘的虚无状态。庄子在《大宗师》中说:“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即坐忘。”郭象注解说坐忘不是忘记周围所有存在的事物,而是忘记事物存在的迹象和事物存在的理由,内心感觉不到它的一身,外界不认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不通。”就是说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忘掉自身和事物的存在,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道家养生以此为长生契道的途径。《道枢·坐忘篇下》中说坐忘是长生的基础。所以招真锻炼外形时,外形清静才能合于气;含道炼气时,气清才能合于神。”进而言之,就是说坐忘是长生的根基,可以招引真灵下降,修炼自己的身心,达到身心清明,与气相合。人体先天本来就隐含着道,修炼体内真气,就会使其达到清明,与神相合。人体最后与道相冥合,就是得道成真。
唐朝有位髙道上承老庄,下启钟吕,专门研究坐忘术。他的名字叫司马承祯(647?735),河南温县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历经太宗、高宗、中宗、武后()、睿宗、玄宗六朝,享年八十九岁。
司马承祯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官之途,而喜方外之游。曾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勤学苦读,深得潘师正赏识,受上清经法及符篆、导引、服饵诸术。后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司马承祯善书篆、隶,自为一体,号“金剪刀书”。唐玄宗命令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文句,刻为石经。《新唐书_隐逸传》载:武则天曾召他至京都,亲降手敕,称赞他道行高迈。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被召人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司马承祯回答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夫心目所知见,每损之尚不能已,况攻异端而增智虑哉!”眷宗又问治身则尔,治国若何?”回答说:“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 而无私焉,而天下治。”睿宗感叹道:“广成之言也!”甚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旧唐书·隐逸传》载:“开元九年(721),玄宗又遣使迎入京,亲受法篆,前后赏赐甚厚^十年(722),驾还西都,承祯又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以遣之。十五年(727),又召至都。玄宗令承祯于王屋山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并按照他的意愿,敕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司马承祯与当时达官雅士陈子昂、李白、宋之问、孟浩然、贺知章等九人交往甚密,时人称为“仙宗十友”。晚年,玄宗以他在王屋山所居为阳台观(今济源市境内),亲题匾额,派人送给他。他对道家内丹功的研究早于钟离权、吕洞宾,在唐代的社会影响也高于钟、吕。他对后人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坐忘论》了。
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将坐忘修炼过程分为七个阶段:一敬信,二断缘,三收心,四简事,五真观,六泰定,七得道。
敬信指尊重信任大道的存在,深信这种方法能够获得修养的成功。
断缘指断绝尘世间的各种因缘,做到“旧缘渐断,新缘莫交”,“无事安闲,方可修道”。
收心指保持本心清静,远离外境,不为尘俗所染。这是正式进入有为的静坐阶段,刚开始时必须安心静坐,收住放纵游离的心,远离外界事物的干扰,做到住无所有。
至此将会不执著于一物,进入虚无状态,心与道合。这正如道经中所说,修道当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原本心体以道为本,但常常会被心神感染,遭受蒙蔽,流浪爱河,与道隔绝。如果能够净除心垢,开神识本,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就会使人归根静定。但是在修习过程中,千万要以住无所有为根本,不能着空住空,永断知觉,或者任由心念自起,肆意浮游,进入“盲定”的状态。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息乱而不来照,守静而不着空”。长久地练习,就会“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达到“动亦静,静亦静”的地步,也就是达到了真正静定的地步。
简事指断简事物,应物而不为物累。在现实生活中,考虑问题太多会伤害脑筋,有损智力;繁杂的事务过多会劳损形体,身心不能够安定,从而无法修炼大道。所以说,修道的人,一定要断简事物,认清闲情逸致的重要性,根据实际的情况,自由自在地去应对事物。比如酒海肉山、绫罗绸缎、名利地位黄金珠玉等等,都是情欲所喜欢的东西,但不是有益于身心的良药,许多人都会去追逐它们,最终自取灭亡,所以要断绝这些物欲的干扰。当然,有些事物对自己来讲还是非常有用的,生活中也不能缺少,但是要把握一个尺度,够用就可以了,切不可多占多用,多余了可以舍己救助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处事安闲,应物无累。
真观指用心去观察世相,认清它的虚幻不实,不为外物所迷惑。因为炼养、过程中,心中会产生不良的情绪,人世间的烦闷苦恼会威逼胁迫心灵,使得内心难以安定,必须用真观来加以对付。凡是爱恨情仇,都是虚妄,堆积虚妄的东西不加以根除,凭什么能够修见大道呢?所以说心中要舍弃各种欲望,住无所有,除却情欲,端正性情,然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原来的情痴情爱,就会产生厌恶的感觉。假如贪于酒色财气,产生淫欲,应该静观分析色的根由,存想本空,虚妄的东西自然与心分别,还有什么色欲可以贪图呢?假如产生爱憎情仇,应该思考为什么拿他人的厌恶来使自己心中产生疾病呢?为什么要拿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让自己生气呢?如果痛苦的事情压迫自己的心,应该想像自己是一位面临战场的战士,只有奋勇向前,否则会丢盔弃甲,自取灭亡。总的来说,应该善于观察事物,“得见机先,因之造适”,不被外界虚幻的事物所迷惑,做到善始善终,“行无遗累”。
泰定指即将得道的境界,“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这个定就是心定,属于离开尘俗的境地,致道开始的基础,练习静功的成效。坚持心定,身形就像枯十的木头一样,内心就像死灰一样,无感无求,寂静到了极点,就会自然而然地无定于心,所有的一切没有不静定的,这就是内功入静的高级阶段。这时人所有的潜在智慧都会开始光明,这种智慧不是外界所给予的,是人的心中本来就具有的。当这种智慧产生时,应该定而不动,慧而不用,才能使这种智慧得到增长,并逐渐稳固。照这样修炼下去,就会达到猛烈的雷电在面前击破大山也不会惊慌,雪白的刀刃架在面前也不会惧怕,视名利如过眼云烟,看生死如粪土之贱,运用意志不分心,凝聚神力而领会心的虚妙。
得道指形神统一,修成长生不老的真身。道教修炼此法时一般坐于杌上或席地而坐。届时人身含光藏辉,一切倶全,凝神宝气,别无二心,神与道合,这就是得道。得道以后,可以脚踏火上而不会烧伤,面对日月而不会有身影,生存与死亡都在于自己,阴间阳间可以随意出入,六根洞彻明达,通晓天地间的人事物理,身形已与道合,形体已与神合,显现种种奇迹,也就是达到了神人的地步。
综上所述,坐忘的根本就是坐而忘之,前提条件是要坐,所以要明白坐的真正内涵。在道家思想中,这个坐不是空坐,而是要通过存想达到忘我的境界;不是身体要端然而坐,闭目合眼,而是必须十二个时辰中,住、行、坐、卧等等一切活动,心如泰山一样稳定,毫不动摇,断绝眼、耳、口、鼻与外界的接触,达到真坐的境界。虽然身处红尘当中,但他的名字已经列人了仙班,不再需要求助于别人,自身就是圣贤。像这样做一百年,功行圆满,精神自然脱体而去,游行天地八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切功法源于对事物的观察,法无定法,又如何理解万法归宗?
四种止观双修的方法
永恒的道心
不是仙家尽虚妄,从来难得道心坚。
太上元始无极大道(转帖) - 道家综合讨论区 - 气功人论坛 :气功修炼|气功学习|道家、...
墨子说:要老老实实地修炼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