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第03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用药

第03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用药

天王补心丸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丹参、当归、石菖蒲、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天冬、地黄、玄参、制远志、炒酸枣仁、柏子仁、桔梗、甘草、朱砂。

  【剂型用量】

  大蜜丸:每次1丸(每袋重9g),日2次,嚼碎后温开水送服。

  浓缩丸:每次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水蜜丸:每次1袋(每袋重6g/9g),日2次,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

  【用药指征】

  形貌:形体偏瘦,面颊色赤。

  症状。

①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头疼,入睡难,多梦,睡而不实;

  ②倦怠乏力,心悸怔忡,自汗盗汗,健忘;

  ③口舌生疮,唇干咽干,口渴欲饮;

  ④手足心热,肢体酸痛;

  ⑤大便偏干,小便偏黄。

  舌象:舌偏红,少苔。

  脉象:细数无力,或结代。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心律失常(房颤、室性房性早搏等)、失眠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管神经性头痛。

  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

  五官科疾病:复发性口腔溃疡。

  【巧用活用】

  ①失眠,心悸,心烦,早泄,小便黄,会阴潮湿,可配知柏地黄丸同用。

  ②更年期综合征,心悸,胸闷,烦躁,烘热汗出,早醒,可合加味逍遥丸同用。

  【注意事项】

  ①本品含有朱砂,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②烦躁易怒,入睡难,心悸,牙龈萎缩,舌体瘦小,光红无苔者不宜用。

  ③心悸,气短,胸闷,面色苍白,汗出怕风,不欲饮食,大便稀溏,舌淡胖,脉浮缓无力者不宜用。

  ④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口臭,舌红,苔厚腻者不宜用。

  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类方鉴别】

  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

  相同症状:失眠,心悸气短,大便干。

  不同症状:

  天王补心丹:心烦,口干,手足心热,小便偏黄,舌红少苔。

  柏子养心丸:惊悸,头痛,胸痛,咯痰,小便色清,舌淡略紫。

  【医案举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颜德馨医案)

  姜某,男,38岁。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动则心悸多汗,服此丸(天王补心丹)6g,1日2次,迅速控制症状,延续3年症情稳定。(《颜德馨诊治疑难病秘笈》)

  2.失眠(郭海燕医案)

  刘某,女,52岁。2014年8月13日初诊。主诉:失眠1年。正值更年期,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失眠,彻夜不眠,即使偶入眠,亦是梦多烦乱,不可名状,脾气暴躁,白天精神差。查体:形体壮实,焦虑貌,面色无华,头发蓬乱,眼窝黯黑。舌红,苔薄,脉细数。处方:天王补心丸,1次1丸,1日2次。服用2周。2014年8月27日二诊:患者诉目前夜间能入睡2~3小时左右,白天精神较前好转,烦乱感减轻。继服上方2周。2周后睡眠基本稳定,改方调理更年期症状。

  附:

  【方剂来源】本方出自明代著名医家薛己的《校注妇人良方》,原书曰:“妇人热劳,由心肺壅热,伤于气血,以致心神烦躁,颊赤头疼,眼涩唇干,口舌生疮,神思昏倦,四肢壮热,食饮无味,肢体酸疼,心怔盗汗,肌肤日瘦,或寒热往来。当审其所因,调补气血,其病自愈矣。愚按:前症乃壮火食气,虚火煎熬真阴之所致也。……(若)心经血虚,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育养心神。人参(去芦)、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当归(酒浸)、五味、麦门冬(去心)、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生地黄四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九,临卧竹叶煎汤送下。一方多石菖蒲、熟地黄、杜仲、百部、茯神、甘草。此方内天麦门冬、玄参、生地,虽能降火生血化痰,然其性沉寒,损伤脾胃,克伐生气,若人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者,不宜用。”

  【作用原理】这是一首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安神镇静的方剂。方中生地黄清心凉血,养阴生津,配天冬、麦冬、玄参加强其养阴清热作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人参配麦冬、五味子为生脉饮的组合,能益气养阴,生津敛汗,安神助眠;茯苓、石菖蒲、制远志配人参是古方“开心散”的组合,能益气安神,增强记忆;酸枣仁、柏子仁齐心安神;丹参养血活血,清心安神;桔梗宣肺利咽,栽诸药上行;甘草益气兼调和诸药;朱砂镇心安神。

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药品性质】非处方药。

  【方剂组成】人参、麸炒白术、茯苓、蜜炙甘草、蜜炙黄芪、当归、木香、炙远志、龙眼肉、炒酸枣仁。

  【剂型用量】

  大蜜丸(人参归脾丸):每次1丸(每丸重9g),日2次,嚼碎后温开水送服。

  浓缩丸:每次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水蜜丸:每次6g(每瓶重60g),日2次,温开水送服。

  小儿则根据年龄适当减量,用成人的1/3或1/2量,可用开水化开丸药,待温,加糖适量调服;也可将丸药入小布包,加水适量,煎服。

  【适应人群】任何人群。

  【用药指征】

  形貌:形体偏瘦,面色苍白少华,精神倦怠。

  症状。

①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盗汗;

  ②头昏,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③食欲不振,四肢酸软;

  ④吐血、鼻衄、尿血、便血、崩漏;

  ⑤胃痛、腹痛、胸痛;

  ⑥大便不调,小便色清。

  舌象:舌色淡,质嫩,苔薄。

  脉象:细软,或沉细弱,或浮洪,重按无力。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房颤等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抑郁症、失眠症、上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盘状红斑狼疮。

  外科疾病:外伤大出血后失眠、痔疮出血。

  妇科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

  小儿科疾病:小儿肾炎血尿、小儿紫癜性肾炎。

  【巧用活用】

  ①更年期综合征,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足冷便溏,可配桂附地黄丸同用。

  ②眩晕,失眠,乏力多汗严重者,可配补中益气丸同用。

  ③失眠,心悸,胸痛,伴肩紧,情志抑郁者,可与逍遥丸同服。

  【注意事项】

  ①失眠,心悸伴见胆小易惊,痰多,舌胖大苔厚腻者不宜服。

  ②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伴小便黄,脉数有力者不宜服。

  ③食欲不振,大便稀,解而不畅,口臭者不宜服。

  【类方鉴别】

  归脾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

  相同症状: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心悸。

  不同症状:

  归脾丸:各种出血病症,失眠,食欲差。

  人参养荣丸:咳嗽,喘,咯痰,失眠:十全大补丸:骨脊拘急疼痛,脚膝无力。

  【医案举隅】

  1.盘状红斑狼疮(朱仁康医案)

  赵某,女,31岁。初诊日期:1973年5月24日。主诉:鼻部出现红斑1年。1年前发现在鼻背两侧有二小块红斑,未子重视,逐渐扩大至指头大,晒太阳后又有扩大之势。自觉心悸气短,身倦无力,伴有自汗。检查:鼻背两侧可见两片境界清晰黯紫红色斑片,约为2cmx3cm大小,略有脱屑,两颊亦有黄豆大小之类似红斑,轻度萎缩。西医诊断:盘状红斑狼疮。辨证:肝郁伤脾,心脾两虚。治疗:补养心脾为主。方剂:归脾汤加减。方药:黄芪12g,炒白术9g,党参9g,当归9g,远志9g,莲子肉9g,炒枣仁12g,茯苓9g,木香3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7个。7剂,水煎服。二诊(1973年6月2日):脸鼻红斑较前为淡,体疲乏力,心悸诸症略见好转。脉软滑,舌淡,苔薄布。前方去枣仁加龙眼肉9g,白芍9g,水煎服,14剂。三诊(1973年7月6日):鼻背部红斑色淡,皮肤渐趋萎缩。嘱继服前方。四诊(1973年9月24日):患者回老家服前方14剂后病情稳定,鼻背红斑角化皮损已趋消退,左颊眉间留小片红斑萎缩性损害未全消退。有时尚感心悸气短。嘱可间断续服前方,并配合服人参归脾丸,以竞全功。(《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2.产后恶露不尽(史欣德医案)

  某女,28岁,中等体型。1999年4月28日初诊。述产后2月来,下身出血始终淋漓不止,量不多,色淡,且伴睡眠不实,心悸,乏力。察面色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短少力。嘱用归脾丸浓缩丸,每次8粒,日3次。随访告知:3天后出血止,睡眠明显改善。

  3.闭经(史欣德医案)

  南京朋友2016年3月9日来电话说:朋友的女儿18岁,考入清华大学,闭经5月,2016年2月20日血液检查提示:促卵细胞生成素偏高(10.07mU/ml),其他指标正常,子宫及附件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用了一些方法治疗无效,家人很担心。2016年3月11日面诊。除闭经外,睡眠浅,乏力,面少华,舌嫩淡红,脉细。嘱用人参归脾丸(大蜜丸)1盒,每次1丸,日2次,早晚服,第4天来电话说:月经来了,同时感觉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4.失眠(李楠医隶)

  彭某,女,38岁,失眠月余,入睡困难,需服用安眠药方可入睡,睡眠轻浅易醒,多梦,健忘,乏力,气短,月经2月一行,量极少,色黯。舌淡苔薄,脉弦细而弱。今其常服归脾丸。1周左右,睡眠开始改善,月余后停服安眠药仍能入睡,半年余月经30余日一行,量渐增多。

  5.月经量少(熊兴江医案)

  某女,33岁,诉月经量少3年余,每次月经经期4天,周期25天,面色萎黄无华,两颧部黄褐斑,纳可,睡眠略差,易早醒,二便可。舌质黯红,苔薄白,脉细弦,既往有流产病史。嘱服归脾丸,每次8粒,1天3次。连服2个周期后,月经量较前增多,经期7天,周期28天左右。

  附:

  【方剂来源】本方出自明代薛己的《正体类要》。原文:“归脾汤,治跌扑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其功甚捷。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人参一钱。加姜、枣,水煎服。”

  【作用原理】本方为一首气血双补、宁心安神、健脾摄血剂。方中参、芪、术、草益气补脾以统血摄血;龙眼肉、酸枣仁、茯苓养血补心以安神定志;当归养血活血,远志化痰安神定志;木香行气助运,可防补益药滋腻碍胃。

华佗再造丸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川芎、吴茱萸、冰片、当归、白芍、红参、五味子、马钱子、红花、南星等。

  【剂型用量】

  浓缩水蜜丸:每次1/2~1袋(每袋重8g),重症患者每次服1~2袋,日2~3次,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

  【用药指征】

  形貌:表情呆滞,口眼歪斜。

  症状。

①半身不遂,身体拘挛、疼痛、麻木,活动不利;

  ②语言口齿不清,反应迟钝;

  ③头目不清,或头痛;

  ④胸闷胸痛,心悸;

  ⑤大便不干,或便溏;

  ⑥小便不黄。

  舌象:舌紫黯,舌下静脉迂曲。

  脉象:弦涩缓。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脑卒中后遗症、缺血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顽固性面瘫。

  男科疾病:精液不液化症。

  【注意事项】

  ①此方药性偏温,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臭,大便于结、臭秽,小便黄赤者忌用。

  ②脑出血初期忌用。

  ③孕妇忌服。

  【医案举隅】

  1.脑出血恢复期(孙绍臣等报道)

  观察方法:对300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进行随机复合对照研究。治疗组180例用华佗再造丸治疗,对照组120例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各方面情况均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积分值相似,恢复期结束时,两组积分均不同程度减小,但治疗组平均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颅脑CT显示:治疗后两组血肿全部吸收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总的生活能力(病残程度)改善比较:治疗组痊愈78例(43.3%),好转96例(53.3%),无效6例(3.4%),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32例(26.6%),好转45例(37.5%),无效43例(35.8%),总有效率为64.2%。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治疗组风痰阻络、气虚血瘀型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相似,恢复期结束时两组积分均有显著下降,但治疗后治疗组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华佗再造丸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疗效确切。(《吉林中医药》2007年第5期)

  2.永久性心房颤动(吕雪霞报道)

  共观察中医辨证属于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型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50~87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5年。其中原发病是风湿性心脏病8倒,冠心病6例,高血压10例,甲亢4例,心肌病1例,单纯房颤无明显原因的7例。治疗方法:华佗再造丸,早晚各服1次,每次2g,约12粒。服药期间如有燥热感,可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合并心气虚弱者,可加服黄芪生脉饮,每日3次,每次10ml,连服30天为1个疗程,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治愈:经药物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好转:经治疗后症状减轻,房颤未转成窦性心律,心室率控制在70~80次/分;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心律无明显改善。结果:治愈22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广西中医药》2001年第2期)

  附:

  【方剂来源】建国初期“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冉雪峰祖传秘方。

  【作用原理】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方能抗凝血,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脑部血流量,促进脑出血后血肿病灶的清除与修复;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增加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量;增加离体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松龄血脉康胶囊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鲜松叶、葛根、珍珠层粉。

  【剂型用量】

  胶囊剂:每次3粒(每粒重0.5g),日3次,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用药指征】

  形貌:面色潮红,眉头紧锁。

  症状。

①头痛头胀,眩晕,耳鸣,目赤;

  ②心悸,心烦易怒,难入睡,或多梦;

  ③口干口苦,咽干;

  ④腰膝酸软;

  ⑤头发稀少。

  舌象:舌色红,苔薄。

  脉象:弦细数。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脑血栓。

  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

  【注意事项】

  ①上症伴见面色苍白、舌淡胖、脉细缓无力者不宜用。

  ②孕妇慎用。

  【医案举隅】

  1.原发性高血压(蔡艳芳等报道)

  观察方法:所有患者用药前检测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服其他降压药的患者停药1周。观察组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口服,一次3粒,日3次。饭后服用,2周后效果不佳可增加剂量为4粒,日3次。每2周复查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体表心电图和胸片,记录不良反应及停药原因。疗程6周。治疗中不同时服用其他降压药物。结果:158例患者中显效98例,占62.02%,有效31例,占19.62%,无效29例,占18.35%,总有效率81.640-/00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仅有便秘、面红潮红各1例,且于用药2周后消失。与治疗前相比SBP、DBP、HR、TC、TC均不同程度下降,HD1-C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第30期)

  2.顽固性眩晕(李克俊报道)

  观察方法:选择120例顽固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60例,口服松龄血脉康胶囊;对照组6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光明中医》2012年第9期)

  3.更年期综合征(赵脉峰报道)

  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科就诊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46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73例。所有患者给予谷维素10~20mg/次,2~3次/d;己烯雌酚片0.25~1mg/次,1次/d,连续3周后停药1周,连续使用2个月。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口服,3粒/次,3次/d。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和93.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促卵泡激素水平都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和血雌二醇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躯体症状、抑郁症状以及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世界中医药》2014年第6期)

  附:

  【方剂来源】现代经验方。

  【作用原理】此方虽仅3味药,但组方思路有特点。方中鲜松叶即松树的松针,气味芳香,味苦性温,松树四季长青,能活千年,生命力旺盛,常作为长寿的象征,取类比象,此物能抗衰老。古代本草文献记载能治风湿痛,生毛发,安五脏,疗头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有很好的降血脂、延缓衰老、镇静、抗炎、镇痛等作用。葛根能升举清阳,止渴止泻,改善头部供血等作用;珍珠层粉能平降上冲之虚火,镇惊安神,与葛根一升一降,使清阳得升,虚火能降,从而达到降脂、降压、延缓衰老的作用。

参松养心胶囊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炒)、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

  【剂型用量】

  胶囊剂:每次2~4粒(每粒重0.4g),日3次,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

  【用药指征】

  形貌:形体偏瘦,精神不足,唇紫黯。

  症状。

①心悸,乏力,气短,口干,易汗出;

  ②胸闷,胸痛;

  ③心烦失眠,入睡难,或睡而不实,多梦,或盗汗;

  ④劳累后症状加重。

  舌象:舌黯红嫩,舌苔偏少。

  脉象:细弱结代,或细数。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后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症、失眠症、神经衰弱。

  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

  【注意事项】

  ①面色黄黯、苍白,心动过缓,汗少者不宜用。

  ②舌苔黄厚腻之心悸失眠不宜用。

  ③心悸而大便干结如粒者慎用。

  ④孕妇禁用。

  附:

  【方剂来源】现代经验方。

  【作用原理】本方由益气养阴古代名方“生脉饮”(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人参补益心脾之气,甘松理气宽胸,麦门冬养心胃之阴,山茱萸养肝肾之阴,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丹参、赤芍、土鳖虫活血化瘀,酸枣仁、五味子养肝安神,龙骨镇心安神,黄连清心泻火安神,方中山茱萸、酸枣仁、五味子、龙骨都有收敛心气、宁心安神作用。全方益气养阴为基础,兼收外散之心气,祛心脉之瘀阻,清心降火,通补并施,散收并用(以收为主),气血同调,寒温兼顾,略偏寒性。

柏子养心丸

  【药品性质】非处方药。

  【方剂组成】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制远志、酸枣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

  【剂型用量】

  大蜜丸:每次1丸(每丸重9g),日2次,温开水送服。

  小蜜丸:每次6~9g,日2次,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成年体质虚弱者。

  【用药指征】

  形貌:面色少华,唇淡紫,语声偏低,或气短懒言。

  症状。

①心悸,易惊;

  ②入睡难,或睡后易醒,多梦;

  ③记忆力下降;

  ④早起咯少量白痰;

  ⑤大便偏于,小便色清;

  ⑥头痛、心前区痛;

  ⑦症状在劳心、劳力后加重。

  舌象:淡胖,色淡略紫,苔薄腻。

  脉象:细无力,而滑,或结代。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失眠症、抑郁症、冠心病、心律失常。

  【巧用活用】

  ①老年失眠患者,伴耳鸣,腰酸腿软,小便不畅或尿频者,可合金匮肾气丸同用。

  ②失眠伴有食后胃胀,痰偏多者,可与香砂养胃丸同用。

  【注意事项】

  ①本药含有朱砂,不能过用、久用,中病即止。

  ②心烦易怒,小便黄,舌红赤的火热证的心悸、失眠证不宜用。

  ③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禁用。

  ④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类方鉴别】

  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

  相同症状:失眠,心悸,气短,大便干。

  不同症状:

  柏子养心丸:惊悸,头痛,胸痛,咯痰,小便色清,舌淡略紫。

  天王补心丹:心烦,口干,手足心热,小便偏黄,舌红少苔。

  附:

  【方剂来源】本方出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原书名“柏子养心丹”。原书:“柏子仁二钱五分,黄耆一两,茯苓二两,酸枣仁(炒)二钱五分,川芎一两,当归一两,半夏曲一两,甘草一钱,人参(去芦)二钱五分,肉桂(去粗皮)二钱五分,五味子(炙)二钱五分,远志(炙)二钱五分。上为细粉,炼蜜为丸,重三钱,朱砂为衣。每服一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功用:补气养血,安神益智。主治:心血不足,精神恍惚,怔忡惊悸,失眠健忘。”

  【作用原理】这是一首略偏温补性质的安神宁心方。方中除养心安神的拍子仁外,还加入了6种不同类型的安神药:包括健脾化饮、宁心安神的茯芩、化痰安神的半夏、养肝安神的酸枣仁、化痰安神定志的远志、收敛安神的五味子、重镇安神的朱砂。所以本方有良好的安神作用。

  此外,方中的党参、黄芪、肉桂、炙甘草能温补阳气,当归、川芎养血兼能活血,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五药合力可以增强心脏动力,改善心肌供血二说明本方主要针对虚性的心悸、失眠证,特点是劳心、劳力后症状加重。

  方中有古方酸枣仁汤的成分,但少了知母,所以虚烦的症状应该不明显;多了朱砂,镇静作用强,故应该有易惊的症状。

  有化痰利水的半夏、茯苓,可以兼有痰多、面肢微肿,舌偏胖大、苔腻等症状;有川芎、当归活血止痛药,症状中可以伴有头痛、心痛等疼痛问题;柏子仁、当归都有润肠通便作用,所以大便偏干者更好;五味子酸收,能敛汗,

  用于失眠而伴有自汗、盗汗者更适合。

复方丹参滴丸

  【药品性质】非处方药。

  【方剂组成】丹参、三七、冰片。

  【剂型用量】

  滴丸:每次5~10丸(每丸重25mg),日3次,舌下含服或吞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用药指征】

  形貌:面色偏黯,唇色偏紫。

  症状。

①心前区经常有憋闷感,生气后加重;

  ②胸刺痛,或突然心绞痛,或痛牵及后背,或背痛彻胸;

  ③心烦,入睡难或睡眠不实。

  舌象:舌紫红,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

  脉象:弦涩或结代。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高原心肌缺氧症、动脉硬化D

  【巧用活用】

  ①冠心病胸闷胸痛,伴肩紧,善叹息,可配逍遥丸同用。

  ②冠心病胸闷痛,伴头痛失眠,胃胀嗳气,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可配血府逐瘀颗粒同用。

  ③冠心病心绞痛,伴气短乏力、多汗、口渴,可配生脉饮同用。

  【注意事项】

  ①方中含有寒性的冰片,胃寒怕冷食小便清长者不宜用。

  ②冠心病胸闷,乏力气短,劳累后加重,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者不宜用。

  ③剧烈心绞痛患者含服无效者应及时去医院急诊。

  ④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孕妇禁用。

  【类方鉴别】

  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

  相同症状:冠心病心绞痛。

  不同症状:

  复方丹参滴丸:心烦,入睡难,或睡眠不实.舌紫红。

  速效救心丸:胸闷胸痛症状较重:麝香保心丸:心悸气短,劳累受寒后加重。

  【医案举隅】

  1.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符裕报道)

  观察方法:随机选取300例从2012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将患者平均分配,观察组150人,对照组150人,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在用药1个月内随时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个月观察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6.00%),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年第3期)

  2.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马梦瑾等报道)

  观察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降糖、降脂和降压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3次/d,15粒/次口服,疗程为24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以及眼底镜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眼底造影等,以观察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眼底病变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微血管瘤、出血斑、渗出及黄斑水肿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世界中医药》2016年第3期)

  3.冠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熊兴江医案)

  张某,男,63岁。既往有冠心痛病史,1年前曾行冠脉造影术,提示三支病变,患者拒绝行搭桥治疗术,一直采用药物保守治疗.3天前胸闷胸痛症状加重,伴咽部发紧,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能够缓解。就诊时见其伴有脸色黯红,唇色偏紫,口气重,口干,纳可,眠可,二便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考虑到患者的心绞痛属于热证,立即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舌下含服,约2分钟后胸闷痛缓解。再予中药口服治疗。嘱咐患者规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1次10粒,每日3次。

  附:

  【方剂来源】现代经验方。

  【作用原理】此方虽然仅3味,但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理气止痛作用较强。方中丹参既能养血又能活血祛瘀止痛,兼能清心除烦安神。三七既能活血又能止血,是一味安全有效的化瘀通络止痛药,活血又不会导致出血。冰片味芳香,走窜力强,能较快速的达到开窍行气止痛作用,缓解心绞痛症状。

速效救心丸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川芎、冰片。

  【剂型用量】

  滴丸:每次4~6粒(每粒重40mg),含服,日3次;急性发作时,可1次含服10~15粒。

  【适应人群】成年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用药指征】

  形貌:形体较壮实,唇色紫黯。

  症状。

①胸闷,心痛,呈隐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②心痛牵及左臂内侧或后背心脏对应点;

  ③心悸,或惊惕不安;

  ④上述症状活动后减轻,口干,小便偏黄;

  ⑤头痛,或胃痛,或腰痛;

  ⑥妇人经前腹痛。

  舌象:紫红。

  脉象:弦涩。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肾绞痛。

  妇科疾病:原发性痛经。

  皮肤科疾病:带状疱疹。

  【巧用活用】

  ①带状疱疹,皮肤灼热痒痛,在内服同时可用冷开水化丸药数粒外涂患处。

  ②痛经,月经色黯血块多,大便干结者,可配桂枝茯苓丸同用。

  【注意事项】

  ①胸闷心痛,活动后加重,并伴气短懒言,舌红少苔者不宜用。

  ②中重度心绞痛、心律失常者慎用。

  ③严重心绞痛药后不能缓解,应及时去医院急诊。

  ④孕妇禁用。

  【类方鉴别】

  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

  相同症状:冠心病心绞痛。

  不同症状:

  速效救心丸:胸闷胸痛症状较重:麝香保心丸:心悸气短,萤累受寒后加重。

  复方丹参滴丸:心烦,入睡难,或睡眠不实,舌紫红。

  【医案举隅】

  1.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张培影等报道)

  观察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对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依据诊断标准筛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观察临床疗效、静息心电图ST段变化,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速效救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起效迅速、疗效显著,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作用(P<0.01),和硝酸甘油比较无明显差异;能降低基质金属蛋白MMP-9和CRP水平(P<0.05)。认为:速效救心丸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可靠速效中药制剂,还具有稳定斑块作用,临床可常规服用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成药>2008年第4期)

  2.冠心病心绞痛(施海报道)

  观察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速效救心丸含服,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消心痛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心绞痛及心电图变化。结果:速效救心丸、消心痛对心绞痛均有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0.0%(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速效救心丸对心电图改善优于消心痛,总有效率分别为57.5%和30.0%(P<0.05)。(《中成药》2002年第11期)

  3.原发性痛经(魏震报道)

  观察方法:速效组43例患者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治疗,芬必得组41例口服芬必得治疗,月月舒组29例冲服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治疗。结果:速效组总有效率90.70%,芬必得组为80.49%,月月舒组为100.00%。速效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2组,痛经伴随症状有明显改善,优于芬必得组。认为:速效救心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年第6期)

  4.冠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熊兴江医案)

  马某,老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膀胱癌手术切除术病史,1月前于呼吸科住院期间出现胸闷胸痛,活动后加重,杏心肌肌钙蛋白1:6.25ng/m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示累及右冠,给予保守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仍有胸闷胸痛发作,以闷痛为主,含服硝酸甘油及休息后缓解,患者脸色黯,唇淡紫,消瘦,情绪焦虑,纳可,眠可,便秘,小便不畅。舌淡紫,苔薄白,脉浮。考虑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瘀血内阻,予速效救心丸,每次10粒,每天3次。药后胸闷胸痛缓解,嘱咐患者坚持服用。

  5.冠心病心律失常(熊兴江医案)

  张某,老年女性,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患者多次因胸闷喘憋反复发作住院治疗,曾行冠脉造影显示慢血流,胸闷喘憋发作时多次行心电图检查,未见ST段明显变化。某日值班时,诉说心慌,查其纳可,眠差,大便干结,每日需服用通便药物,小便可。舌黯红,苔薄白,脉沉。心电监护显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患者情绪焦虑,喋喋不休,对病情非常担心,予速效救心丸10粒,舌下含服,约2分钟后心慌缓解。后嘱咐患者常年服用速效救心丸以巩固。

  附:

  【方剂来源】现代经验方。

  【作用原理】此方仅2味药组成,作用专一。方中川芎为血中气药,有很好的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作用,对全身不同部位的疼痛均有效,头部、胸部疼痛作用更佳。冰片芳香通窍,通络止痛。两药都为行气走窜药,故主要针对体质不虚、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其他多种疼痛症。

脑力宝丸

  【药品性质】非处方药。

  【方剂组成】远志、地黄、五味子、地骨皮、菟丝子、茯苓、石菖蒲、川芎、维生素E、维生素B1。

  【剂型用量】

  浓缩丸:每次4丸(每丸重0.2g),日3次,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中老年人居多。

  【用药指征】

  形貌:体形偏瘦,面色少华。

  症状。

①健忘,特别是近事遗忘;

  ②失眠梦多,入睡难,烦躁不安,或头痛头晕,头目不清;

  ③烘热汗出,或潮热盗汗;

  ④神疲体倦,自觉脑力下降,怕思考,思维不敏捷;

  ⑤咽中有痰,口中黏;

  ⑥小便偏黄。

  舌象:舌偏红,苔白微腻。

  脉象:细数。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神经衰弱、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轻中度抑郁症。

  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

  【巧用活用】

  ①健忘,失眠,每天晨起咯吐大量黏白痰,苔厚腻者,可配香砂六君丸同用。

  ②失眠,健忘,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嫩者,可配归脾丸或人参养荣丸同用。

  ③更年期综合征,烘热出汗,早醒,胸闷肩紧,齿衄者,可与加味逍遥丸同服。

  【注意事项】

  ①失眠健忘,伴面色苍白,怕冷汗多,不欲冷食,尿色清者不宜用。

  ②服后大便泻下,食欲下降者当停用。

  ③服药期间遇感冒发热时当停用。

  ④孕妇慎服。

  附:

  【方剂来源】本方实际是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开心散”的加减方。原方组成:“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药治下筛。每服方寸匕,饮送下,一日三次。”主治:“好忘。”

  【作用原理】方中地黄、菟丝子养阴清热、补肝益肾,远志、五味子宁心安神、增加记忆,茯苓、石菖蒲健脾利水、开窍醒脑,地骨皮配地黄清虚热、除骨蒸,川芎活血行气、止头痛。又加入抗氧化剂的维生素E、营养神经的维生素B1,对于肝肾不足、虚火偏旺、心神失养等衰老引起的健忘失眠、头目不清、思维能力下降等有一定效果。

脑心通胶囊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水蛭。

  【剂型用量】

  胶囊剂:每次2~4粒(每粒重0.4g),日3次,食后温开水送服。

  片剂:每次2~4粒(每片重0.45g),日3次,食后温开水送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以中老人居多。

  【用药指征】

  形貌:体形偏胖者多。

  症状。

①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疼痛,或拘挛;

  ②口眼喁斜,舌强语謇,口角不自主流涎;

  ③头昏,神疲乏力,自汗出;

  ④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心悸;

  ⑤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或遗尿。

  舌象:舌紫黯,苔薄。

  脉象:脉细涩无力。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老年血管性痴呆。

  外科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注意事项】

  ①中风后半身不遂,汗多,怕风冷,不欲冷食,大便稀溏,舌体胖大者不宜用。

  ②中风后头晕,失眠,多梦,易惊,胆小怕事,悲伤欲哭,浮肿,舌苔厚腻者不宜用。

  ③中风后烦躁易怒,面红赤,口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者不宜用。

  ④急性心肌梗死,心前区绞痛,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如冰者不宜用。

  ⑤孕妇禁用,有出血症者慎用。

  附:

  【方剂来源】本方实为清代名医王清仁《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的加味方。原文曰:“补阳还五汤,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水煎服。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芪,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两剂服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扳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作用原理】这是一首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心脑血管病。方中用大量黄芪补气扶正,配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水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桂枝、桑枝、牛膝、地龙、全蝎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拘挛等症。现代动物实验提示:本方对“血瘀”模型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均有显著降低作用,抑制血栓形成,增加脑血流量,增加犬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等作用。

稳心颗粒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

  【剂型用量】

  颗粒剂:每次1袋(每袋重5g/9g),日3次,开水冲化,待温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用药指征】

  形貌:形体偏瘦,面色黯或紫黯。

  症状。

①劳累后心前区憋闷疼痛;

  ②动则短气喘息;

  ③易疲劳,常有无力感;

  ④心悸不宁;

  ⑤心烦,入睡难,或早醒,或多梦。

  舌象:色黯紫,或有瘀斑。

  脉象:细无力,或结代。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焦虑症、失眠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病毒性心肌炎。

  【注意事项】

  ①重症心脏疾病当慎用。

  ②心悸,失眠,舌胖大,苔厚腻者不宜用。

  ③孕妇慎用。

  【类方鉴别】

  稳心颗粒——生脉饮

  相同症状:心悸气短,脉细无力或结代。

  不同症状:

  稳心颗粒:胸闷胸痛明显,舌黯红或紫。

  生脉饮:口干欲饮,汗多,舌嫩红少苔。

  附:

  【方剂来源】非传统古方。

  【作用原理】此方配伍不复杂,主要由健脾益气的党参,益气养阴的黄精,止血活血、化瘀止痛的三七,镇惊安神的琥珀,辛温开郁、理气止痛的甘松组成。全方既补又通,对冠心病气阴两虚,同时气血瘀阻所致的冠心痛、失眠症等有效。

麝香保心丸

  【药品性质】处方药。

  【方剂组成】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

  【剂型用量】

  微丸:每次1~2丸(每丸重22.5mg),日2~3次,舌下含服,或症状发作时含化服。

  【适应人群】成年人,以中老人居多。

  【用药指征】

  形貌:唇色紫黯,精神不振。

  症状。

①心前区疼痛,痛处固定不移,或胸痛牵及后背痛;

  ②胸中憋闷,或隐痛,劳累或遇冷加重;

  ③心悸,气短,乏力。

  舌象:黯或紫。

  脉象:弦无力,或脉迟涩。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

  【注意事项】

  ①严重心绞痛药后不能缓解,应及时去医院急诊。

  ②本品有强心作用,不宜与洋地黄类药物同用。

  ③本品含有毒药蟾酥,故不宜过用久用;

  ④孕妇禁用。

  【类方鉴别】

  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

  相同症状:冠心病心绞痛。

  不同症状:

  麝香保心丸:心悸气短,劳累受寒后加重。

  速效救心丸:胸闷胸痛症状较重:复方丹参滴丸:心烦.入睡难,或睡眠不实,舌紫红。

  【医案举隅】

  1.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范宇鸣等报道)

  观察方法:106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心绞痛症状改善、检验指标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53.8%(P<0.05)。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1B)及D-二聚体(D-D)水平降低明显,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10期)

  2.慢性心功能不全(王国珍等报道)

  观察方法:将本院于2013年4月~2015年7月接收的6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纳入研究中,全部患者和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随机数字表法把6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3例,两组患者均施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加用麝香保心丸,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搏出量以及心输出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和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显著,组间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蒙古中医药>2016年第4期)

  3.冠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熊兴江医案)

  苏某,老年男性,既往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多年,2001年于阜外医院行CABC术,2002年、2004年及2016年分别于外院行支架植入术,冠脉造影示:左主干三支病变,术后规律运用标准西药治疗,但胸闷气短反复发作,活动后加重,含服硝酸甘油及休息后缓解。刻下症见:胸闷,气短,乏力,容易汗出,纳可,眠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考虑患者皮肤白,唇不紫,瘀血征象不明显,且活动后胸闷气短加重,患者的心绞痛当属气虚证,予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日3次,常年服用。后随访得知,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病情较前平稳。

  附:

  【方剂来源】上海华山医院戴瑞鸿教授研制方。

  【作用原理】本方为芳香开窍通络止痛药与补益药的组合。方中麝香、苏合香、冰片、蟾酥均为芳香通窍药,均能行气活血止痛;人参大补心气,肉桂温壮阳气,通络止痛;牛黄清心安神,开窍止痛。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阳亏虚、血脉瘀阻类型的胸闷胸病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胸痹,6种类型16种中成药。建议收藏
冠心病中药方剂有哪些
【分享一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方剂】中...
分享一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方剂
怕感染XBB.1.5后腹泻不止?别担心,六个中药方帮你消除后顾之忧
心病不一定“心药”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