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3岁,主因“右大腿下段疼痛2个月”入院。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下段疼痛,为持续性,休息后无缓解,初始未重视及处理,发病后15天到当地医院就诊,拍片诊断“骨肉瘤”。后于我院就诊,穿刺病理证实为骨肉瘤。术前予化疗4个疗程,化疗方案为交替使用多柔比星、甲氨蝶呤、顺铂和异环磷酰胺。术后化疗以6个疗程为1个周期,进行2~3个周期,持续1~1.5年,仍以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为主单药化疗,交替使用多柔比星和顺铂。
  专科查体:局部症状为右大腿下端疼痛,伴后部包块。骨科检查:右大腿下段颜色正常,无静脉曲张及破溃,后侧皮温较健侧升高,可及一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无活动,有压痛。膑上7 cm周径测量,患侧为47.5 cm,健侧为47 cm。膝关节无肿胀,无畸形或强迫体位,无积液。无神经障碍。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X线片示病变位于右股骨干骺端,无病理骨折,骨内位置偏心型,有膨胀,病变边界不清,混合性破坏,破坏呈虫噬样,基质不均匀,有矿化,骨膜反应不完整,可见科德曼(Codman)三角,有软组织肿块形成。CT示髓腔内不均匀骨质破坏及高密度瘤骨,局部骨皮质中断,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强化及肿块内坏死。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软组织肿块大小、肿块内坏死及髓腔内肿瘤边界(图1~6)。

骨肉瘤概况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原发骨恶性肿瘤,发病中位年龄为20岁。每年发病率约为3例/100万人,男女发病率约为1.5:1。约80%~90%发生于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首发症状多为疼痛及肿胀,开始时常呈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尤以夜间为甚。局部扪诊压痛明显,表面皮肤发热变红,伴有静脉怒张。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血行转移至肺脏。1970年以前,对于无转移的肢体骨肉瘤一般采取截肢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仍不足20%,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转移。化疗的应用使患者肺转移率获得明显控制,5年生存率达到60%~80%,目前骨肉瘤的治疗方案为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已成为手术外最关键的预后影响因素。
骨肉瘤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X线平片是病变的初步筛选手段,表现主要为骨髓腔内不规则骨破坏和骨增生,骨皮质破坏,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坏,软组织肿块和其中的肿瘤骨形成等。诊断主要依据是瘤骨,一般表现为云絮状、针状和斑块状致密影,这些瘤骨都是不成熟的骨组织,由肿瘤直接成骨,内无正常骨小梁。大部分骨肉瘤凭平片即能作出定性诊断,局限是对微小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显示不满意。根据上述X线表现出现的多少与阶段不同,骨肉瘤大致可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以混合型多见。成骨型骨肉瘤以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广,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变。骨膜增生较明显。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生成。破坏多偏于一侧,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而于边缘部分残留,形成骨膜三角。广泛性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混合型骨肉瘤的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于溶骨性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可见较多的瘤骨,密度不均匀,形态不一。
CT检查
CT检查主要用于发现平片检查中可疑的骨质破坏和瘤骨,对平片起重要补充作用。骨肉瘤的骨破坏以溶骨性为主,CT表现为松质骨的斑片状缺损,骨皮质内表面的侵蚀或骨皮质全层的虫蚀状、斑片状破坏甚至大片的缺损。骨质增生表现为松质骨内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和骨皮质增厚。软组织肿块常偏于病骨一侧或围绕病骨生长,其边缘大多模糊,与周围正常的肌肉、神经和血管分界不清,其内常见大小不等的坏死囊变区。CT发现瘤骨较平片敏感,瘤骨分布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形态与平片所见相似,密度差别较大。CT可很好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还能较好地显示肿瘤在髓腔的蔓延范围,表现为低密度含脂肪的骨髓为软组织密度的肿瘤所取代。增强扫描肿瘤的实质部分(非骨化的部分)可有较明显的强化,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区分变得较为清楚。
MRI
MRI是骨肉瘤分期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也常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主要手段。在骨髓受肿瘤浸润时,即使很轻微也能表现出异常信号。MRI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结构如肌肉、血管、神经等的关系,以及肿瘤在髓腔内及向骨骺和关节腔的蔓延情况,在显示骨皮质肿瘤浸润方面较平片、CT敏感,在骨皮质肿瘤浸润而形态保持时,平片、CT可能为阴性,而MRI则能发现异常。但MRI显示细小、淡薄骨化或钙化的能力远不及CT,单凭信号改变难与别的恶性肿瘤相鉴别,可能对骨肉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不典型的骨肉瘤易被误诊为慢性骨髓炎或骨化性肌炎。骨髓炎一般呈急性发病,病变的范围广泛,可向全骨蔓延,以骨膜增生为主,骨膜反应程度与骨的破坏、增生程度一致,没有瘤骨形成及软组织肿块。骨化性肌炎一般都有外伤病史。
骨肉瘤有明确的好发年龄和侵犯部位,影像学表现亦具有特征性。表现典型的骨肉瘤X线平片即可确诊,但无法判断骨髓受侵程度,更不能检出骨髓内的跳跃性子灶,对准确判定软组织受侵范围亦有较大的限制。因此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宜进一步作MRI检查,为治疗提供更为直接和准确的信息。骨肉瘤的最后诊断一定要结合病理、影像、临床综合诊断,三者缺一不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T诊断误区] 涨知识,这是骨“肿瘤”吗?真相在这里~~~
蝶骨大翼转移瘤--48岁女患、右侧头面部疼痛3月,请你来诊断!
骨膜反应分类
骨肿瘤基础:尤文肉瘤的诊断
【学术讲座】锁骨肿瘤与肿瘤样变
骨肿瘤的这些影像表现,全都知道的医生竟然不到 1%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