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戳我!萌妹子带你彻底搞清内囊和基底节解剖和血液供应
userphoto

2017.03.12

关注

       相信明天有不少老师会参加博士英语考试吧,为大家送上一首歌,萌妹子和抠脚大汉祝福看到的老师都会通过哦!

        内囊和基底节是重要的神经功能区,与感觉,运动,视觉,行为等功能密切相关;该部位的血液供应比较复杂,也是卒中常发生的部位。今天萌妹子和大家一起学习内囊和基底节的解剖。


    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位于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在脑皮层的水平切面上,为一横置的“V”字型,其尖端向内侧,左右各一,可分三部:前脚(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后脚(豆状核与丘脑之间)、前后脚汇合处为膝。

    内囊前脚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背侧丘脑的前核、背内侧核投射到扣带回和额叶的纤维)通过,由于额叶主要和精神活动有关系,临床上常用“双侧内囊前支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内囊前脚梗死后,会表现为记忆障碍、注意力下降、焦虑、易激惹、勾音障碍、一过性面部无力及视觉忽视。

    内囊膝皮质脑干束,后脚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听辐射和视辐射

内囊膝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面部和舌体无力,有时伴有肌无力;定向障碍、勾音障碍、记忆障碍、语言障碍、行为改变也可发生。内囊后肢内穿过的神经纤维较多,此处病变表现的临床症状较多,主要为对侧偏瘫、感觉障碍、视觉障碍等。当内囊损伤广泛时,患者会出现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丘脑中央辐射是丘脑的腹后核投射到中央后回的纤维束,传导对侧半躯体皮肤、肌肉、关节的感觉),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和对侧偏盲(视辐射受损)的“三偏”症状。

 


基底核共4对,位于白质内,因位置靠近脑底故名。

l)尾状核尾状核呈“C”形,分头体尾三部,围绕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伸延于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和下角。

2)豆状核 豆状核位于岛叶深部,介于内囊与外囊之间,在水平切面和冠状切面上均呈尖向内侧的楔形,核内有两个白质薄板,将其分为3部,外侧部最大称壳,内侧2部称苍白球。尾状核头部与豆状核之间借灰质条索(条纹状细胞)相连,外观呈条纹状,故两者合称纹状体,苍白球在鱼类已存在,出现较早称旧纹状体,它起源于间脑,进化上比较古老,内含大细胞,除接受同侧新纹状体来的纤维以外,还接受来自丘脑和从大脑皮层来的纤维。由它发出的纤维主要是苍白球-丘脑束,一部分纤维分别向下传到丘脑底核、黑质。旧纹状体被视为锥体外系中的一个重要传出中间站。已经证明,苍白球的功能与肢体的肌张力姿势反射有关。帕金森病患者到了中晚期几乎都有苍白球的变性。尾状核与壳在爬行类开始出现称新纹状体,他们起源于端脑。大量的临床病理资料证明,尾状核头部的变性、萎缩,可出现舞蹈样动作(如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壳核的病变则与临床所见的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舞蹈病等不自主运动有关。

  纹状体与肌肉活动有关,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锥体系出现早,在哺乳类以下的动物,纹状体是控制运动的最高中枢、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纹状体退居从属地位。

3)杏仁核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深面,与尾状核尾部相连,属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核。杏仁核是情绪、学习和记忆的重要结构。

4)屏状核为岛叶与豆状核之间的一薄层灰质。


此外,与锥体外系功能有关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也可视为基底节的组成部分,它们为更靠下部的神经核团。

     丘脑底核:即Luys核,为一梭状结构,位于间脑的基部和中脑脚的移行处,中脑大脑脚的背面,正好是内囊转人大脑脚的转折处。目前认为它可能为黑质的延续。在人类中此核较大。

     红核:左右各一,位于中脑中线的两侧,黑质之背内侧。横断面呈微红色的圆形核团,接受小脑的神经纤维,并发出红核脊髓束。红核及其联系神经受损时,可引起小脑性动作性震颤或小脑性共济失调。

     黑质:位于中脑大脑脚的背侧面,是中脑最大的细胞核团。断面上为一半月形的黑色团块,它贯穿于中脑的全长并向上延伸到间脑的尾侧部。黑质细胞的变性、减少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上述诸神经核团,实质上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区域。核团与大脑皮质、核团与核团以及核团与脊髓之间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并组成神经束。在高等动物和人类,这些神经结构与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起到控制和调节运动的功能。基底核被称为一组皮层下的运动中枢.



 

纹状体动脉的来源

    一般认为主要来源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后外动脉也恒定地分布到纹状体,但范围很小,可视作次要来源。

1.1 大脑前动脉的中央动脉又叫前内侧丘纹动脉,它分为返动脉和短中央动脉两群。①返动脉,又叫Heubner氏返动脉或中央长动脉。是供应纹状体主要而恒定的血管,它发出后口径急剧减少,其行经方向与大脑前动脉相反。返动脉从前交通动脉外侧缘以锐角发出后,横过直回下面返回向外,至前穿质前内侧嗅裂内侧端分为23个小支,穿入脑实质后,供应豆状核壳的前端、尾状核头。②短中央动脉,属前内侧丘纹动脉的一群,在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中部或开始部向外侧发出,该动脉发出后稍向后外方行,于前穿质内侧部或中间部穿入脑实质,达尾状核的前内侧面。

1.2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动脉又叫豆纹动脉或前外侧中央动脉,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①内侧支,在大脑中动脉起点1 cm内、多呈直角发出,从主干发出后,呈梳齿状平行排列穿入前穿质内侧份,经豆状核穿过内囊达尾状核。外侧支,从大脑中动脉起点1 cm以外发出,整齐地沿着内侧嗅裂外侧端排列,呈扇形经豆状核浅层或表面弧形上行穿内囊达尾状核。

1.3 颈内动脉的穿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直接发支穿入脑实质的,主要是脉络膜前动脉。有时直接发出前穿动脉、纹状体内囊动脉。①脉络膜前动脉,在后交通动脉起始远侧2 mm处由颈内动脉脉直接发出。主要营养尾状核尾,行程长,管径较小,易发生栓塞。②纹状体内囊动脉,供应苍白球。

1.4 大脑后动脉的中央动脉脉络膜后动脉,从大脑后动脉外侧段发出,向外行,进入海马裂至侧脑室下脚,形成脉络丛,由丛发支至尾状核。②丘脑膝体动脉,主要发自大脑后动脉,其末梢支分布到豆状核

1.5 结节丘脑动脉自后交通动脉的背侧以直角发出,在大脑脚与乳头体交界的前方,进入脑实质至尾状核。



2. 纹状体的动脉分布

2.1 尾状核的动脉尾状核头的前部和外侧面主要是返动脉供应,内侧面由短中央动脉供应。但也有报道尾状核头的上部及外侧面由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分布。尾状核体主要是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尾部由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外动脉供给。

2.2 豆状核的动脉壳核前部由返动脉、中部由豆纹动脉、后部由脉络膜前动脉分布。苍白球外侧段由豆纹动脉、内侧段由脉络膜前动脉、最内侧段由后交通动脉直接分支分布。

2.3 纹状体的动脉在其实质内的安排形式从一侧大脑半球看,内侧壁由结节丘脑动脉及丘脑膝体动脉;外侧壁较强大,由豆纹动脉的内外侧支、返动脉排列成扇形;前面是返动脉;后面是丘脑膝体动脉及脉络膜后内动脉所发的分支;下面是纹状体内囊动脉和一些小的穿动脉。各侧动脉弓形向上环抱,外侧面向上内,内侧面向上外,后面向上前,前面向上后,排列非常象血管囊,左右大脑半球联合来看,左右侧均以外侧壁较强大,则象个花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医生说中风,基底节区最常见的脑梗死责任动脉
从端脑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
高血压(脑) 高血压脑病
内囊
丁香园论坛
脑血管支配区域—CT对照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