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述伤寒杂病论》的特点


作者/吴雄志先生

编辑/呵呵

导读:本文紧承上篇推送文章《無門述要》进一步阐述吴述伤寒杂病论的特点:医理上“五法合一”,诊病上“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最终实现“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中西一统”的目标。本章内容分为三部分:1、标本聚类、抓独截断、平脉辨证,五法合一;2、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3、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中西一统。今天推送第一部分:标本聚类、抓独截断、平脉辨证,五法合一。




《吴述伤寒杂病论》的特点: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截断法五法合一。标本法是讲理的,聚类法是讲法的,平脉法、抓独法、截断法是讲方和药的。这五法是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不厌其繁、大道至简、直取其病、独处藏奸。其中,标本法是不厌其繁;聚类法、平脉法、截断法,是大道至简;抓独法是独处藏奸,六经辨病,先病后证,法当直取其病,随证化裁。同时,我们强调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我们主张以六经气化为基础,融通各家学说,最终实现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与中西一统。

标本聚类、抓独截断、平脉辨证,五法合一

标本法,是讲理的,阐释了六经为病的原因和机理,解释了为什么六经为病会出现这些临床表现。我们搞清机理就知道怎么去治疗,这就是标本法的实质。

聚类法是干什么呢?聚类法就告诉我们要首辨阴阳。病是发于阳还是发于阴,再把它定在三阳或三阴的某一经。三阳为腑多实,三阴为脏多虚。如“恶寒发热”是太阳、“寒热往来”是少阳、“但热不寒”是阳明。三阳病的脉是什么呢?太阳脉浮、阳明脉大、少阳脉弦。太阴是手足自温,少阴是手足不温,到厥阴就是四肢逆冷。所以辨病在三阳还是三阴,要先辨阴阳;辨完阴阳,再辨六经,辨病发何经,这样就可以很简单地辨出病在何经;然后再辨病属何证,辨病属何证就更简单了,三阳是在经在腑,三阴是寒化热化,此外三阳有经腑同病,三阴有寒热错杂。比如说:太阳在经是伤寒、中风,太阳在腑是蓄水、蓄血。这个病属何证很好辨的,在经在腑,寒化热化,大不了这个人有体质的异常,存在兼夹证而已。如果还不能确定,结合抓独法,三阳独取少阳,三阴独取少阴。所以聚类法就是首辨阴阳,次辨病发何经,末辨病属何证。

平脉法讲的是什么?是以脉定药,以药定方。根据寸关尺的脉象,把两只手的脉立起来,分别对应在人体的九个穴位上,然后把十八个部位的药定下来。见到哪个部位的脉就知道该是哪个药,把药抓出来,药一定下来,方就出来了。比如说左寸细数,药就定在黄连上,这个人是个热化证,如病在少阴经那就是黄连阿胶汤证。这就是我们的脉证学说,由脉定药,由药定方,由方定证,就构成了方药脉证体系。

抓独法。这是告诉大家的一些特殊的诊病技巧。我们讲独处藏奸,通过抓独法来直取其病,抓住它,方就出来了。比如说:咳而遗尿就是膀胱咳,因为膀胱不稳定咳而遗尿者,那就是五苓散证,凭这一条就可以把方定在五苓散上,气虚加党参或者人参,即春泽汤。这就是抓独法。

截断法。截断法的目的是什么呢?病不传经,经尽而愈。只要让病不往下传,经尽自然就好了。今后我们要详细讲截断法,三阴和三阳的截断技巧不同。比如,黄土汤中为什么要加生地?加了大量的生地可以维持血容量,病人就不会出现休克,不会出现厥热胜复,出血止后,在少阴就治好了,就不会传厥阴了。白虎汤为什么要用知母?可以阻止病从阳明传入少阴。截断法的目的就是使病不传经,经尽而愈,尤其是肿瘤,肿瘤的转移是有规律的,你把它截断了,转移和复发就少了。

我们用聚类法虽然是大道至简,但是并没有简化《伤寒杂病论》,也不存在把理法抛弃、只保留方药的问题。我们最后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要让大家忘记条文。怎么忘记条文?通过标本法的六经气化规律把处方推导出来;通过聚类法层层递进,把方给锁定;通过平脉法以脉定药,以药定方,确定主方;通过抓独法把处方直接抓出来。

除五法之外,还有用药法。我们的用药法是要告诉大家:知道用药的特点,就知道方剂的演变;知道方剂的演变,就知道条文的意义;知道条文的意义,就可以融会贯通,从而忘记条文,这是我们的用药法。

例如麻杏石甘汤治疗“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方中有石膏为何说治“无大热”呢?有汗出为什么用麻黄呢?下面我跟大家讲,这个“无大热”是什么意思。要想搞清楚麻杏石甘汤中麻黄和石膏的用意,先要明白麻黄汤和白虎汤。大热,指阳明经证的白虎汤证,白虎汤用知母配石膏,知母可以增强石膏的解热作用。麻黄汤的解热作用依赖于桂枝,要出汗热退。麻黄汤里的麻黄可以增强桂枝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它不增强石膏的解热镇痛作用,麻杏石甘汤里没有桂枝配伍麻黄,所以没有强烈的解热作用。麻杏石甘汤虽然可以治疗发热,比如小儿发热就可以用它来退热,但是它治疗的发热是“无大热”,热是不严重的,如果严重就加知母,这个处方就要化裁。

明白了麻杏石甘汤,就会明白它和越婢汤的条文是一样的,接着你就明白了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的区别:麻杏石甘汤是麻黄汤去掉了桂枝也没用知母,所以治疗汗出无大热,和越婢汤是一个意思。越婢汤把麻杏石甘汤里的杏仁变成了姜枣,它是治风水水肿的,也是汗出无大热,无喘不需要杏仁而用了姜枣。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加石膏,所以治疗无汗发热,你知道了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加石膏之后,就明白它是怎么治疗恶寒发热的;你知道麻黄汤证,就知道了小青龙汤证,不外乎多了个水气,实际上小青龙汤证出现烦躁的症状,就是小青龙加石膏汤证,这与大青龙汤用石膏的机理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把麻黄法和整个《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的处方全部连起来。短时间内就可以把所有相关条文搞清楚,这样你还背条文干什么呢?还需要以方测证,以证定方吗?所以我们的特点是忘记条文。这就是我们讲的用药法。

抓独法和截断法是聚类法、标本法、平脉法的补充。抓独法和抓方证有什么区别?方证是一系列证状和舌脉的组合,而抓独法抓的是特异的证状,甚至可以抛开舌脉。比如说五苓散的咳而遗尿,就可以抛开舌脉,直取特异的证状,把方剂辨认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概论 (五): 吴门伤寒的特点:标本聚类、抓独截断、平脉辨证,五法合一
抓独法(一)——抓独法的特点
9.伤寒论中标本法、聚类法、平脉法、抓独法、截断法五法合一
《内经发挥·阴阳》阴阳论治
《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第一章概论知识点内容总结,请大家收好
中医票友创造的“六经宇宙”,装下了整个中医的理法方药体系(理法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