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肘后歌卷三(下)】??针灸歌賦时光??主持:王红涛 纽约中医论坛

经典回顾一刻

读经典字字珠玑
听经典意犹未尽
学经典大道至简
悟经典曲径通幽


针灸歌賦时光

承经典取其精华
忆经典承前启后
用经典光明再现
传经典福宴后人





 07 

(原文)

狐惑伤寒满口疮,须下黄连犀角汤, 

虫在脏腑食肌肉,须要神针剌地仓


(白话文)

狐惑病满口生疮,寄生在肠中的各种虫类夺取人的营养,在药物疗法中,采用黄连犀角汤为主,在针灸疗法中,取地仓穴,虽是偏重在主治口疮,却也有标本兼治的承要作用。

【地仓】

【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会维、胃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手足阳明之会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旁开0.4寸上直瞳孔。

【解剖】

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并有面动、静脉

【主治】

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齿痛,颊肿,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黄连犀角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师方

【组成】黄连3克(去毛) 乌梅14枚(擘)  犀角9克  青木香1.5克

【用法】上四味,切。用水1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服

【功用】清热杀虫。

【主治】伤寒及诸病之后,下部生疮者。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08 

(原文) 

伤寒腹痛虫寻食,吐蛔乌梅可难攻,

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还胃气通。


(白话文)

寒邪直中三阴,出现腹部冷痛,蛔虫在腹内扰动,是重症,与治疗蛔厥证不同,不可能仅用乌梅丸杀虫即能奏效,应取中脘穴灸治,借以温中暖腹,既可制止腹痛与呕吐,更可散除寒邪,通调胃气,而发挥回阳固脱的疗效。


【中脘】

中脘穴 Zhōng wǎn(RN12)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穴义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取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穴位配伍
1.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
2. 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
3. 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4. 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5. 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6. 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7.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09 

(原文)

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

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白话文)

伤寒病自觉胸脘痞寒满闷,郁结不舒,内热而致两日昏黄,无汗,取涌泉穴针刺三分左右以微汗解表散结。

【涌泉】

名称释义
 (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

 (2)地冲。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

 (3)肾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气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下为跖腱膜、趾短屈肌腱和第2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布有足底动脉弓;有足底外、内侧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神经分布。

【主治】1.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
2.头痛,头晕;
3.咯血,咽喉肿痛;

4.小便不利,便秘;
5.足心热;

6.奔豚气。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要防止刺伤足底动脉弓。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为急救穴之一。涌泉药物敷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配伍】  1. 配水沟、内关主治昏厥;
  2.配前顶、印堂、神门主治小儿惊风;
  3. 配太虚、照海、鱼际主治咽喉肿痛。



10

(原文)

刚柔二痉最乖张,口噤眼合面红妆,
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剌少商

(白话文)

刚痉和柔痉,都会表现出背脊反张,头摇项强,四肢拘急,身热足寒,口噤不开,面红目赤等症状,这是由于上焦心肺二脏壅热,使津血枯燥,不能营养筋脉所致。取用少商穴可清泄诸热。



【少商】


【穴名】

属手太阴肺经最末的一个穴。此穴为肺经井穴。少商:少,指小的意思;商,指五音之一,肺音为商。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及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

【操作】

针刺

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推血至指端,捏紧,消毒后,对准穴位,迅速刺入,挤出5~10滴血。[2] 

按摩

点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此穴位一般不灸。

 11

(原文)

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
不论老幼依法用,须教患者便抬身。


(白话文)

中焦胃腹部胀满不舒,可取阴包穴针刺,有神效。本病除中满外,兼有少腹肿痛、腰痛拘急等症,但针阴包穴根治后,诸症亦可望先后痊愈,也就能够屈伸自如,坐卧起立都可恢复常态了。

【阴包】


【穴名】

隶属足厥阴肝经

[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解剖】

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

【主治】

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

【配伍】

交信治月经不调;配关元肾俞气虚不固之遗尿;配箕门足五里、血海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12 


(原文)

打扑伤损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攻,

后向承山立作效,甄权留下意无穷。


(白话文)

外受创伤,因跌扑、金刃、误戳竹木刺等使皮肉破损,导致破伤风,应及早治疗,先在患部周围施行针灸,再取承山穴缓解症状,立刻就能见效,这种治法是唐代名医甄权曾经用过的。


【承山】

【穴名】膀胱经穴。别名: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穴。

【定位】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浅层布有小隐静脉和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主治】

1、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

自然标志取穴法

2、便秘、脱肛、痔疮等。


【配伍】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13 

(原文)

腰腿疼大都痛十年春,应针不了便惺惺,

引气探根本,服药寻方枉费金。


(白话文)患了慢性的腰腿疼痛,病程较长,曾在通常所用的许多穴位上施行针治,都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便悟出了一种治本的方法,即针灸足太阴脾经的大都穴,旺盛血气,从补虚的根本上着手,病情就能日见好转。如果服药寻方,浪费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却也劳而无功。


大都


【穴名】

隶属足太阴脾经荥穴。出《灵枢·本输》,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定位】

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操作】

直刺0.3~0.5寸。

【配伍】足三里治腹胀。




 13

(原文)

脚膝经年痛不休,内外踝边用意求,

穴号昆仑并吕细,应时消散及时瘳。

(白话文) 

久病不愈的脚膝疼痛,应该分别取用内外踝边的昆仑及太溪穴,两相呼应,疾病可很快痊愈。


【昆仑】

【穴名】

昆仑,出《灵枢·本输》。别名下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火)穴。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

【主治】

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操作】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14

(原文)

风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
两足两胁满难伸,飞虎神针七分到,
腰软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见效。
(白话文)

风痹、痿厥之类的病,应该取大杼、曲泉舒筋壮骨止痛。两胁满痛,两足运动困难的现象,取用支沟穴深刺七分,能获得满意疗效。腰软病取委中穴,借以活血通脉,从根本上祛除其病因,当然能立刻见效了。(完)


大杼

【穴名】

出《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别络;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又为八会穴之骨会穴

【定位】

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位于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解剖】

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皮肤有第七颈神经和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主治】

胸肺、项背等疾患。如伤风头痛、咳嗽气急、喘息喉痹、颈项强、肩背痛、热病、胸胁气满、腰脊强痛、癫痫、厥逆、眩晕、虚劳、骨髓冷痛、疟疾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腰背肌痉挛、骨结核、肢体麻木等症

【操作】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 5~0.8寸;可灸。[1]

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扩散。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曲泉】

【穴名】

曲泉穴(合水穴) ,为足厥阴肝经合穴,在五输穴中五行属水

【定位】

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解剖】

在股骨内侧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缝匠肌后缘;浅层有大隐静脉,深层有腘动、静脉;布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向腘窝可及胫神经

【主治】

1.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产后腹痛等妇科病症;2.遗精,阳痿,疝气;3.小便不利;4.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委中】

【穴名】

足太阳膀胱经。别名:腘中,郄中,血郄。

【定位】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主治】

①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② 腹痛,急性吐泻。

③ 小便不利,遗尿。

丹毒

【操作】

直刺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一般情况下不应当直接选择直刺,虽然委中穴一般较深,但是应当先探查(触摸其搏动),然后可以选择稍稍外移一点后直刺。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12经络循行时刻表
不寐针灸处方分享(一)——理气血方,补脾宁神方
人体经络穴位图 11(高清图、各经络穴位详解)
温故知新:足少阳胆经各论(九)
腹腔神经丛足疗反射区的定位、主治与操作
人体各部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