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吃大讲堂第一篇-千滋百味

 


饮食行业的资深大师,玉麒麟老师要在咱们公众号开堂讲课了,而且全是免费。从下周开始每周二,玉麒麟老师将会在咱们公众号以文章的形式授课,如果有问题可以在文章下留言互动。这期公开课,玉麒麟老师主要讲如何调味。下面是玉麒麟老师公开课的目录,大家可以先睹为快,老师的目录很有文艺范,但是内容将句句是干货,绝对引爆你的味蕾。

        目 录

1、百人百味百人生

2、众口难调

3、甜:增加幸福感的美味

4、酱:百味之将

5、盐:百味之王

6、辣椒的前世今生

7、卤汁:越陈越香百年老汤

8、调味四金刚;葱姜蒜辣椒

9、味精、鸡精、鸡粉都是什么鬼?

10、羊方藏鱼听说是天下第一鲜

11、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2、臭名远扬,同样不可缺

13、醋:可口爽意增加食欲

14、动物油,植物油

15、辛与辣为什么是好基友

16、老板我要变态辣


第一篇---千滋百味




俗话说“百人百味,千人千滋” 。“味”,指味觉,即食物送入口腔,经咀嚼进入消化道后所引起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区别,在于“好吃”或“不好吃” 。一种菜肴,多人吃过之后,因个人口味的不同,便有人觉得好吃,有人觉得不好吃,有人觉得还凑合。


  这众口不一的评说,不仅仅体现在对菜肴酸味、甜味、咸味等成分的印象,而是包括多种味觉: 甜酸苦辣咸引起的化学味觉;口感、咀嚼感、菜肴质感引起的物理味觉;色泽、形状、用餐环境引起的心理味觉。


  广义味觉包括化学味觉,物理味觉,心理味觉,体现了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质器,是全面衡量菜肴质量的综合指标。


所以,“好吃” 或 “不好吃”的评说,就成了对烹饪调味的 “说长道短”——味的好坏是非。


  这番 “说长道短”,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各的理由。


  作为一个将来准备要牛叉的厨师或者小吃从业者,就应该知道 “百人百味,千人千滋”,也就不会傻呵呵与“说长道短”者理论,而是采取 “看人下菜碟”的办法。“看人下菜碟”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餐饮从业者一门牛叉的技术。


上面谈到广义的味觉,有广义肯定就有狭义,(知识点你懂得),在烹调技术中,把调味作为一项专门技术,主要是研究化学味觉,这就叫狭义味觉。


所以看人下菜就是要在烹饪调味时照顾各地人的口味特点:


山西人爱吃酸味:四川,湖南人爱吃辣味;江浙人爱吃甜味;湖北,西北人爱吃咸味……由于于各地物产状况、地理条件、气候因素、民族特点、风俗习惯迥然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口味要求。


举例说明:山西、陕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下面让我们调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打开遮阳板,翻开中国地图,仔细观察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湖南人喜欢吃辣椒是因为气候。盆地的气候潮湿,容易得风湿类的疾病,吃辣可以去湿。冬天很冷,湿冷。吃点辣能暖和点。


川菜大师史正良在谈到他的名厨秘芨时说,要说我做菜有什么诀窍,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投其所好” 。懂客是一门技术,顾客满意才是硬道理。


在“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区域性口味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被社会公认的 “帮菜”:广东菜称“广帮菜” 、四川菜称“川帮菜” 、扬州菜称 “扬帮菜”、本地菜称“本帮菜”。在“帮菜”的基础上,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菜系” 逐渐代替了“帮菜”的提法;先是“四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苏菜;后又“八大菜系”: 四川菜系、山东菜系、广东菜系、江苏菜系、福建菜系、浙江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再后来还有 “九大菜系说”、八大菜系加上河北菜。“十二大菜系说”,八大菜系加上了河南菜,陕西菜.北京菜,上海菜。近年来,人们在“菜系”之外,又直呼地名加个“菜”字: 东北菜,西北菜、中原菜. 北京菜、山西菜、上海菜、江淮菜、江西菜、胶东菜


大到各个菜系,小到地方风味菜,都有各自的味型。拿川菜来说,川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十分注重调味,口味多变,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复合味型,如麻辣味型、椒盐味型、酸辣味型、家常味型、鱼香味型、五香味型等20 多种。


“千滋百味” 这个形容词,不只适用于菜肴,也能反映出主食的口味多样化。

早在唐朝,就有人在 《食谱》 中介绍了一种“多味馄饨”:用24种馅料,制成24种不同口味的馄饨。

下面附上我珍藏书籍中的一段文摘↓



如今,驰名中外的“西安饺子宴”在口味上打破了原来只用猪牛羊肉和蔬菜做馅的传统,用料更加宽广;按照肉香型,酱香型、果香型、素香型等口味,形成了三百多种搭配组合。据说,如果一天吃一种饺子,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品尝完 “西安饺子宴” 的全部花色品种。

附上我珍藏书籍中饺子宴两个单品的介绍↓



一品蒸饺



一路顺风


饭菜好吃,人们常用“香”“味”来评价:饭真香,真有饭香。这菜真有味,菜真对口。


饭菜之“香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原料本身的味道: 米香味、面香来、糟香味、酒香味、酱香味,等等;二是运用调味料的化学性质,巧妙组合,把单一味变为复合味。例如上面提到过的川菜味型,就包括糖醋味、五香味、麻辣味、酸辣味、香辣味、微辣带回香的红油味、咸甜酸辣香都有的鱼香味、咸甜麻辣鲜香诸味俱全的怪味。三是来自烹饪的其他因素,特别是火候。一块生肉,是嗅不出来香味的,但只要加热到一定程度,就能飘出香味。


下面附上手写论述总结:↓



饭有百味,菜有千滋,从业者要想满足人们对口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会调味,善调味,让众口不再难调。


最后我想用一段伊尹的经典名句来为这第一期分享划上句号,谢谢大家,愿你我共勉!


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译文:成汤得到了伊尹,在宗庙亲自点燃苇草,杀牲涂血,为伊尹举行解除灾难和祛邪的仪式。第二天上朝君臣相见,伊尹与成汤说起天下最好的美食味道。成汤说:“可有什么方法来制作吗?”伊尹回答说:“君的国家小,不可能都拥有;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说到天下三类动物,水里的动物味腥;食肉的动物味臊;吃草的动物味膻。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味道的根本在于水。甜、酸、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烧煮九次,味道也会随之改变九次,火候很关键。时而火大时而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不会丧失食物的品质。调和味道离不开甜、酸、苦、辛、咸。具体先放什么,用多少,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至于锅中的变化,那就更加精妙细微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出来、说得明白的。若要准确地掌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规律,还要考虑阴阳转化和四季更变对食物的影响。这样制作出来的食物才能久放而不腐败,煮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酸又不太倒牙,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清淡却不寡薄,肥而不太腻。”

 

 小编读后感:

    众口难调,一直是困惑做餐饮的朋友的一个难题,很多人钻牛角尖,总想把所有的客户口味都满足,愿望是美好的,实际是行不通的!看待问题,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把喜欢你的口味这部分牢牢抓住,做好做透,利润就非常可观了,那些难调的小部分群体,可以果断舍弃。

     麒麟老师,能根据地区差异化,让做餐饮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也是尽可能多调节众人的口味,扩大满足口味的群体范围,学习该理论以后茅塞顿开,颇有参悟。


大家有什么问题的可以在文章下面积极留言,麒麟老师会尽量解答你们的疑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大菜系的代表菜, 吃过三个就算你强, 全部吃过的真的了不起!
为什么老年人口味比年轻时重.docx
中餐调味知识
我不是“重口味”,只是拒绝乏味 | 谢冕
四大菜系中的经典菜,你吃过几种?
精致小说 口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