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佛|阅读 72 也来说说假课文——写在315之际

 (这是慢蜗牛第258篇原创文字)

3月10日看过郭初阳老师写的文章,批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假课文。前几年也听蔡朝阳老师批评过。两位都已是体制外的独立教师,观点非常清晰。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教育部门不能自觉地“即知即改”呢?是否觉得,来自民间的声音无关痛痒,更甚至于主动捂住了耳朵不想听呢?

本来没打算在315这天蹭热点,说实话,教材分析对于阿佛这样的纯家长而言不是强项。相比较,更愿意拿起经典童书,聊一聊那些儿童文学天才作家们的八卦。

 

不过,在昨天(314日),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回家拿出一套书:《国际大奖短篇小说·哲学卷》(四本),随手放在沙发上。晚饭后、继续写作业前,多多(九岁,三年级)把书全部翻了一遍,大约花了20分钟。然后告诉我:我们今天录个节目吧。他指的是《当颜色被禁止的时候》。然后就是做作业。然后就是准备睡前的阅读好时光。

在上床前,多多拿出自己的课本(苏教版语文三下)给我看:“爸爸,我把小学里所有语文书翻了一遍,做了比较研究,发现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他把五年级下册也拿了出来,这两本书中有两篇课文极其相似。

三下第10《大作家的小老师》:萧伯纳访问苏联,遇到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五下第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1940年,一个12岁的小姑娘遇到爱因斯坦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谦虚的爱因斯坦说:“你只说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爱因斯坦穿着非常邋遢,小姑娘就说:“穿衣服也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小姑娘把平日里妈妈教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第二天,博闻强记的爱因斯坦竟然穿戴得整整齐齐。然后,小姑娘又教这个伟人如何整理工作室。

这两篇课文搁在一起读,越看越不是滋味。

 

两篇课文的不同点:

1.隔了两个学年的课文,字号变大,字数变多了(360字,900字)。

2.先批评再表扬萧伯纳,爱因斯坦一直被表扬。

3.故事发生地一个在苏联(明说),一个在美国(没说,根据爱因斯坦年谱推断)。

除了上面这三个差异,剩下的就全是相同点了:

1.都没有文章作者。根据多多梳理,三下语文书有三分之二课文没有署名,五下有一半没有署名。

2.都是一个伟人和一个小女孩。连插图细节都一模一样:左面高个子白发老头,右面背带裙小女孩。老头都是一手叉口袋一手半举,女孩都是举起右手。就连扎的蝴蝶结都是相同的红色。背景都是房子、树木和鲜花。这种劣质插图,根本入不了看过几千册书的小朋友的审美眼界。

3.从标题看,解构几乎一样。

4.萧伯纳一开始很傲慢,挨批评后立刻变得虚怀若谷。爱因斯坦一开始就虚怀若谷。你看,连伟人都如此谦虚,并能知错就改,学习课文的小朋友们当然也要懂得这个道理啦。按照刘绪源老师的观点,这两篇课文是彻彻底底的“药”,而非水果。

5.都是小姑娘教训老头子。怎么这么巧呢?如果把小姑娘换成小男生,会不会效果削弱很多?

 

未必准确的分析

没有作者的课文,往往是编出来的课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进行必要归纳和演绎的作品。

萧伯纳的自我反思部分(课文最后一段),如果出现在他的自传中,那是可信的。可如果萧伯纳自己没有写过、说过这样反思的内容,旁人是怎么知道的呢?萧伯纳自认为是社会主义者,却反共反苏,访问中国时非常傲慢。所以,课文前半段的傲慢有其合理性。但小姑娘的教训,似乎出自苏联教材编撰者之手:“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你看,我苏联小姑娘多么厉害,从小就敢于向老牌帝国主义的大作家开炮。放下傲慢与谦虚的萧伯纳不谈,光看小姑娘,怎么看都是斗争式的语言

邋里邋遢的爱因斯坦,遇到如神童般的小姑娘。如何穿衣服,这么复杂的事情,小姑娘“一口气”全说出来了。这还不算,伟大科学家、地球人公认最聪明脑袋的爱因斯坦,居然被神童小姑娘一下子教会怎样穿衣服了。而且还立马整改,让工作室变得整整齐齐。这是怎样神奇的教学相长呀!当然,还有一种合理解释是:爱因斯坦本来就会穿衣服和整理房间,但不愿意天天一本正经。遇到小姑娘,意识到要以身作则,于是甘愿充当反面教材。可惜的是,编出来的课文缺少背景资料,无法猜出爱因斯坦(或者说教材编撰者)的真实想法。

无论是五年级的课文还是三年级的课文,限于篇幅,只留下几百字的故事主要情节和简单对话。这固然是教材编撰的篇幅束缚,同时,编教材的人会不会本来就认为:小学生只需要浅层次的阅读,几百字足够说明教育目的了。

回顾九岁的多多这两年里读过的那么多大部头的小说,真心觉得几百字的课文鸡肋得很,如果不是要认字、写作业和考试,还不如把省下的时间多看几本“哈利波特”。

小学生内在思维的层次和深度,远高于成人的想象。儿童不缺思维,缺的是如何与生活经验连接,如何准确运用成人语言来表达。

昨晚多多一下子就把《当颜色被禁止的时候》从四本书里挑了出来,这不是巧合,而是拥有大量阅读经验后的自然反馈。

洛克把儿童比喻为白纸,卢梭把儿童比喻为花。不管做加法还是减法,都必须被教育。

弗洛伊德和杜威都认为应该让儿童充分发挥天性,出于人类文明发展需要的教育与儿童天性之间必须取得平衡,童年的缺失将会造成成年后的危机。

我们是持有17世纪的观念,还是18世纪的观念,或者是20世纪初或21世纪初的观念,说到底,将决定我们的教科书的品质和教学效果,以及教育培养出怎样的人。何况,00后、10后们接触到的世界,与他们的父辈比,早就天翻地覆地改变了。

用多么严谨的态度来编撰教科书,用怎样的理念来施教,背后都是广义的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的问题。以敬畏之心对待儿童教育实践,他日才会出现心智正常的小伙子、小姑娘。

手头两本苏教版语文书,五下出版于200712月,三下出版于201511月,不清楚现在是否有改变。补充一下,深深理解一线教师的无奈:夹在教育官员和社会家长之间,背负升学压力,戴着镣铐跳舞,每天的工作量还很大。

回到这篇文章的起因,无论“萧伯纳”还是“爱因斯坦”,两篇课文在文字、插图、题材、意义、署名等方面,有多么惊人的“巧合”!

 

今天是315,轰轰烈烈在演一出打假大戏。商品需要打假,精神产品也需要打假。教科书中的假课文,更加需要清除

每天看着孩子背起沉重的书包进校门,心中的无奈油然而生。

作为家长,没有特别专业的知识背景。好在有各路大咖、民间人士的推荐,可以做一个合格的书童。


(本文写于2017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END




蜗牛文字目录

慢|目录  【两百日记】 拥抱真实快乐

慢|目录  【百日记】首先,要有一个小目标


慢︱书评 【佛晓】19 在教堂钟楼上面  ——读《柑橘与柠檬啊》随感

慢|书评 【佛晓】6 送给童年的我——写在《小王子》观影之前

慢|书评 【佛晓】22 在每个坏死的器官内发现生命的规律

慢|书评 【佛晓】40 殊途不同归——读黑塞《悉达多》随感

慢|书评 【佛晓】37 自卑的男人鱼——读《安徒生自传——月亮上的人》随感

慢|书评 【佛晓】17 站在时代的门槛前——读《书、儿童与成人》随感

慢|书评 【佛晓】25 把童书作为终身的快乐——读《欢欣岁月》随感

慢|书评 【佛晓】27 无限接近童年——读《重返10岁》随感

慢|书评 【佛晓】31 寻找朗读的意义——读完《朗读手册Ⅰ》后的吐槽

慢|书评 【佛晓】28 抉择的艰难与朗读的快乐——读《朗读者》观《生死朗读》随感

慢|书评 【佛晓】35 被歧视的漫画——读《日本漫画60年》随感

慢|书评 【佛晓】 48 由“读经教主”联想到“用裹脚布来缠头”的运动

慢|书评 【佛晓】49 童年总要有一次出走——读《独生小孩》有感

慢|书评 【佛晓】50 总有一个空间给多一个人——读《雨中的小岛》有感

慢|书评 【佛晓】美国非裔的彩虹梦——读《约翰·亨利》随感

慢|书评 【佛晓】15 痛与通——读《斯通纳》随感

慢|影剧 【佛晓】38 谁也不能救赎谁,改变只能依靠自己——观《地心营救》随感

慢|书评 【佛晓】39 生活可以快,心情应该慢——读两书观两影随感

慢|书评 【佛晓】 41 成人为什么要了解儿童哲学——读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偶得

慢|悦读 #佛晓#51 纽约公共图书馆游记1——坐在台阶上吃面包圈

慢|悦读 【佛晓】52 纽约公共图书馆游记2——走廊中的丰碑

慢|悦读 【佛晓】53 纽约公共图书馆游记3——殿堂般的阅览室

慢|悦读 【佛晓】54 纽约公共图书馆游记4——养在深闺少人识的绘本馆

慢|悦读 【佛晓】55 读懂无字书的“三根线”——《不可思议的旅程》精读

慢|阅读 【佛晓】56 率性伟大的童书作家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慢|阅读 【佛晓】44 始于儿童,走向成人——读《温尼科特——儿童精神分析实践者》随感

慢|阅读 【佛晓】57 从你的全世界走过——读《雪人的愿望》随感

慢|悦读 【佛晓】58 100万只包子——读《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随感

慢|悦读 【佛晓】59 在童书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以李欧·李奥尼的《田鼠阿佛》为例

慢|书评 【佛晓】60 为了自由而飞翔——读《一次荣耀的飞行》随感

慢|悦读 【佛晓】01 从垃圾站出发——读《兔之眼》随感

慢|悦读 【佛晓】03 童话,折射童年的梦境——乱翻《童话的心理分析》随感

慢|悦读 【佛晓】61 追随直觉之路——读漫画版《史蒂夫·乔布斯传》随感

阿佛|阅读 63 做孩子信仰的协助者——读《道在童书》随感

阿佛|阅读 64 童话开始的地方——读《英伦童话地图》随感

阿佛|阅读 65 深入方能浅出——读《浅语的艺术》随感

阿佛|阅读 66 半书名页、附书名页、扉页——读《亲爱的天才》后给自己挖的坑

阿佛|阅读 67 曼哈顿童书地图

阿佛|阅读 68 艺术家中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托芙·扬松(一)

阿佛|阅读 69 艺术家中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托芙·扬松(二)

阿佛|阅读70 艺术家中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托芙·扬松(三)

阿佛|阅读 71 每个人心中都有黑暗——读《当颜色被禁止时》随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
大作家的小老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需要尊重“文路”的思考(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大作家的小老师》课件PPT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