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蒙古一大型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勘查发现过程与启示
userphoto

2023.05.15 湖南

关注

-宣扬地学成果,传播勘查技术方法-

点击上方“覆盖区找矿”,关注更精彩!

内蒙古维拉斯托大型斑岩型锡多金属找矿勘查及启示

樊志勇1,邱慧远2,付旭3,王可祥1,胡格吉乐吐1

1 内蒙古维拉斯托矿业有限公司

2 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3 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简介:樊志勇,内蒙古赤峰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矿业开发工作。

导读:
是我国战略性矿种,主要分布在南岭地区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以锡为主的斑岩型矿床使得大兴安岭地区有望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锡矿产地,其矿床特征和发现过程备受关注!
本文作者参与了斑岩锡矿化的早期勘查过程通过梳理维拉斯托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过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找矿勘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经验
文中重点论证了锡多金属矿化与矿田范围内的时空格架初步总结了找矿勘查模式。研究认为,锡多金属主要构成“地下室+楼阁”样式即深部是以锡—锌—铷—铌—钽等成矿元素为主体的强云英岩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岩型矿体中部产出以锡—铜—锌成矿元素为主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体浅部为石英脉型锡—钨—锌—铜—钼—银脉型、网脉型矿体,具有叠加成矿的特征构造—岩浆控矿明显,特征性的矿化蚀变和物化探异常是找矿的主要标志
本文认为,维拉斯托斑岩型锡矿的发现,是在该地区浅部发现脉状铜—锌—铅—银矿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找矿成果,也是地质找矿实践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步扩大资源量的典型范例矿床勘查经验大兴安岭地区寻找锡矿以及全国其它地区找矿提供参考与借鉴
           
------内容提纲------
           
0 引言
1 矿床勘查历史
2 区域地质特征
3  矿床地质特征
4 区域矿化与典型矿床对比
4.1 区域矿化格架
4.2 典型矿床对比
5 勘查启示和找矿标志
5.1 构造标志
5.2 矿化与蚀变标志
5.3 物探异常
5.4 化探异常
6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床找矿前景
---------------
0  引言
我国锡矿资源非常丰富,锡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岭地区位于北方的大兴安岭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化区。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持续投入和成矿理论研究的深入,北方地区相继发现了大量与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有关的深部斑岩型、矽卡岩型及火山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化,如黄岗、毛登、白音诺尔、浩布高、边家大院、白音查干和维拉斯托等锡多金属矿床,使 得大兴安岭地区有望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锡矿产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锡矿资源的保障能力。维拉斯托斑岩型锡矿的发现,是在该地区浅部发现脉状铜—锌—铅—银矿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找矿成果,也是地质找矿实践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步扩大资源量的典型范例笔者参与了斑岩锡矿化的早期勘查过程通过梳理维拉斯托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过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找矿勘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经验,以期为今后在大兴安岭地区寻找锡矿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  矿床勘查历史
大兴安岭地区大量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热液型及脉状多金属矿化(床)的发现是国家对地质找矿工作持续投入的成果,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及矿区范围内的找矿工作也都是长时间、多阶段智慧与资源投入的劳动结晶。
在区域地质方面,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呼和浩特幅地质队在L-50地区开展了1/100万地质填图工作,对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作了概略划分;20世纪7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测量队在本区开展了1/20万区调工作,并提交了《西乌珠穆沁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在区域矿产方面,20世纪60年代,河北煤炭工业安全管理局第一普查队在矿区南双山煤矿一带进行煤田普查工作,编制了矿产图及说明书,对该区侏罗系进行了划分20世纪90年代,地质矿产部第一综合物探大队在本区开展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提交了奥果木尔苏木和西乌旗幅地球化学图说明书。在上述区域地质和区域矿产工作的基础上,1999—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在区域内进行了500m2的1/5万化探普查圈出多处Ag、Pb、Zn、Cu、Au、W、Sb综合异常,提交了《西乌旗米生庙—维拉斯托一带化探普查地质报告》。2001—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先后在拜仁达坝东矿区、西矿区和维拉斯托进行了勘查工作有效揭露了维拉斯托和拜仁达坝铅—锌—银脉状矿化估算铅+锌+铜金属量近200万t,银4000多t总体上东侧富银,向西逐渐富铅、锌和铜;2011年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维拉斯托矿区西侧开展钨多金属勘查,估算金属量WO3约600t为后续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指示2013年内蒙古维拉斯托矿业公司在铜—锌矿化的西侧发现热液角砾岩据此推断深部可能存在隐爆角砾岩筒及相关矿化,并进行了工程验证。2014年,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锡矿化区开展了综合勘查工作,揭露了矿化系统,即深部为石英斑岩体,中部为隐爆角砾岩,浅部为云英岩—石英脉及相关矿化重新认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估算锡金属量约9万t,并与东侧的维拉斯托—拜仁达坝脉状矿化构成了一个斑岩—脉状多金属成矿系统
2  区域地质特征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省南段构造上处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古生代褶皱带,锡林浩特地块内。该地区经历了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发育,构造形迹复杂,成矿条件优越。
区域内变质岩系和地层主要有锡林浩特杂岩,石炭系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二叠系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二叠系陆相碎屑岩,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期石英闪长岩和燕山期花岗质侵入岩(图1)。其中,锡林浩特杂岩主要出露于矿区及矿区外的西北地区,分布面积广,约占区域面积的1/2,呈NE向展布,岩石面理构造发育,走向36°~61°,倾向主要为NW,局部倾向NE或SE,倾角35°~50°,局部达65°,厚度>917m。区内锡林郭勒片麻岩与其他地层均为断裂接触矿区出露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上石炭统本巴图组主要见于图幅东北部,其中断裂发育,地层呈断块状,总体为海相正常碎屑沉积,岩性主要为灰绿色长石砂岩和杂砂岩,夹含砾砂岩、砾岩及灰岩,出露厚度>500m,富含蜓、珊瑚、苔藓和腕足等海相化石,呈NE向展布,倾向SE,倾角55°~70°。二叠系大面积出露,呈长条状分布于矿区外东南部侏罗系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巴音乌拉、双山煤矿一带,发育地层为中侏罗统万宝组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

1 维拉斯托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区域地质图

1.上侏罗统满口头鄂博组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2.中侏罗统万宝组碳质泥岩、粉砂岩、砾岩夹煤层;3.上二叠统林西组灰黑色粉砂质板岩、变质粉砂质泥岩夹粉砂质砾岩;4.二叠系大石寨组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粉砂质泥岩和火山岩;5.石炭纪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6.锡林浩特变质杂岩,主要含黑云母斜长片麻岩;7.白垩纪黄色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岩;8.燕山期红色中细粒花岗岩;9.燕山期浅黄色花岗岩;10.石炭纪灰色中—粗粒石英闪长岩;11.断层;12.矿床

区域内岩浆活动主要包括石炭纪英云闪长岩,岩体侵入古元古代锡林郭勒片麻岩中,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及变质作用的影响,岩石产生轻微片麻理化和糜棱岩化。片麻理倾向300°~335°,倾角45°~80°,岩石中暗色矿物具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岩性为中粗粒石英闪长岩,岩石呈灰绿色,具半自形粒状和块状构造,粒径2~3mm。矿物成分:斜长石为55%~70%,板状晶体,具强烈绢云母化;石英为10%~15%,不规则粒状;角闪石为15%~25%。岩石属于中深成相,中等剥蚀,地层捕掳体较发育岩石系列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成因类型属于壳幔混合源型。锆石U-Pb同位素成岩年龄为326.5Ma
燕山期岩浆活动形成了北大山花岗岩基,岩基呈NNE向带状分布,区内南北长7km,东西宽8km,出露面积约21.5km2。岩基西北侵入二叠系寿山沟组,与地层接触面产状外倾,围岩具角岩化和绢云母化,外接触带形成红柱石角岩。岩性为黄白色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似斑状和基质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粒径为3~5mm,斜长石为10%,石英为10%,条纹长石为8%,基质大小为1~3mm,斜长石为20%,钾长石为25%,石英为20%~25%,含少量黑云母。锆石U-Pb同位素成岩年龄约为140Ma
区域内主构造线方向为NE向,NE向断裂规模大,其次为规模较小的近EW、NNE和NW向断裂。其中,近EW和NNE向断裂对本区金属矿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NE向断裂为主要断裂,构成了本区的构造格架NE向构造具有多期次活动和性质复杂的特征,区域性断裂形成于华力西期,发展于燕山期,规模较小的断裂形成时代不一,性质亦表现出多样性。矿化主要受NE和EW向断裂控制(图2)。

图2 维拉斯托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简图

1.第四系;2.黑云母斜长片麻岩;3.灰色中粗粒石英闪长岩;4.矿体;5.细晶闪长岩脉

3  矿床地质特征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为大型斑岩型矿床深部为以锡为主,伴生锌、铷、铌、钽等成矿元素的强云英岩化钠长石天河石化石英斑岩型矿体中部为以锡为主,伴生铜、锌成矿元素的隐爆角砾岩筒型矿体浅部为锡、钨、锌、铜、钼成矿元素的石英大脉型、网脉型矿体;主体形成密切相关的大型斑岩型成矿系统(图3)。3种类型矿体在空间上配套相关,构成典型的斑岩型成矿模型。浅部石英脉型矿体赋存于NE25°的“S”形压扭性断裂中,严格受构造控制。中部隐爆角砾岩型矿体赋存在隐爆角砾岩筒中,受隐爆角砾岩筒中构造分布特征控制,形态较复杂。深部在石英斑岩体顶部内外接触带分布有透镜状石英斑岩型锡工业矿体。成矿母岩为深部强钠长石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岩主要控矿构造为NE向压扭性断裂,成为控矿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3 维拉斯托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8号勘探线剖面图

1.残坡积;2.强钠—钙—锶蚀变范围蚀变组合:钠长石和天河石;3.强云英岩化带;4.裂隙控制的云英岩化范围;5.断裂控制的含锡钨矿化云英岩脉;6.角砾岩筒;7.石英斑岩;8.中粗粒石英闪长岩;9.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矿区内矿体可划分为浅部云英岩—石英脉型中部隐爆角砾岩型深部岩体顶部石英斑岩型矿体,其中,前者最具工业价值,后二者品位较低Sn0号矿体为矿区的主矿体,以锡矿化为主,伴生锌、钼,为云英岩—石英脉型矿体。矿体主体呈大脉状,总体走向25°~205°,倾向115°,倾角18°~54°,一般在30°~40°之间。矿体呈波状、“S”形和似层状产出,具有分支复合、膨大夹缩现象矿石主要为云英岩—石英脉型锡石矿化,局部有含量较高的铜和锌。矿体产状较缓,走向上长度约为1400m,真厚度为0.35~9.09m,平均厚度为2.53m,控制倾斜延深约1300m。矿体平均品位Sn为0.9%,Zn为1.12%,Mo为0.01%
石英斑岩型矿体发育在岩体顶部,与岩体顶部形态相一致,总体呈透镜状分布。Sn200为主要的石英斑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地表以下730~794m,延长337m,延深182m,最大厚度约10m,矿体呈透镜状产出,走向25°,倾向115°,倾角较缓(0~10°)。系统岩(矿)相学研究表明,维拉斯托钨—锡—铷矿床的原生矿石类型主要为浸染—细脉状矿石、角砾岩筒型和云英脉型,呈微细脉—细脉状、浸染状和块状产出。根据矿脉的穿插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维拉斯托钨—锡—铷矿化从早到晚可划分为2个阶段(图4):

图4 维拉斯托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矿物生成顺序

(1)Na-Ca-Sr阶段。本阶段以浸染—网脉状矿化形式产出,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锡石、黑钨矿、黄锡矿、闪锌矿和黄铜矿,还伴生有少量的辉钼矿、毒砂、斜方砷铁矿、方铅矿和黝铜矿;脉石矿物主要由钠长石、天河石和刚玉组成,与Na-Ca-Sr蚀变范围相吻合。此外,角砾岩筒中角砾岩型矿石可能与该矿化类型生长时间相近。(2)云英岩化阶段。本阶段是Sn、W、Zn矿化的主要阶段,金属矿物组合以锡石、黑钨矿、黄锡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斜方砷铁矿和黄铜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和白云母为主(图5)。

5 维拉斯托矿床锡—钨—铷矿化典型照片

(a)钠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岩,含浸染状锡钨矿化;(b)云英岩化蚀变叠加的石英斑岩;(c)方铅矿、磁黄铁矿和闪锌矿被颗粒较大的黑钨矿所包裹;(d)石英斑岩中产出的黝铜矿和毒砂;(e)云英岩脉体中产出的团块状锡石和闪锌矿;(f)锡石和黑钨矿交生;(g)云英脉岩中产出的黝铜矿;(h)云英岩化中产出的锡石和闪锌矿;(i)云英岩化中产出的锡石、闪锌矿和方铅矿Am-天河石;Apy-毒砂;Cas-锡石;Gn-方铅矿;Mus-白云母;Pyr-磁黄铁矿;Qz-石英;Spl-闪锌矿;Tet-黝铜矿;Wol-黑钨矿

4  区域矿化与典型矿床对比
4.1 区域矿化格架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西北方向距维拉斯托热液脉型铅锌(银,铜)矿床1.5km,西距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床3~4km,根据成矿元素的分带性,有学者认为维拉斯托斑岩型钨锡—钨矿化和维拉斯托—拜仁达坝脉型矿化是同一矿化事件热液脉型矿化是斑岩型矿化系统的浅层位表现。
矿化石英斑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38±2)Ma(MSWD=0.91),表明成矿斑岩体侵位时间为138Ma,与采自斑岩体内浸染状锡矿化的矿石U-Pb年龄(138±6)Ma(MSWD=1.17)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其斑岩体在侵位的同时发生了浸染状矿化随着隐爆作用的发生,维拉斯托斑岩系统从相对封闭到开放体系不断发展演化。然而,斑岩体顶部隐爆角砾斑岩体的矿化作用较弱,尚未发现有工业价值的角砾岩型矿化,其角砾岩筒和斑岩体均被后期的脉状云英岩化所穿切。本次测得的云英岩化脉状矿化锡石年龄为(135±6)Ma,与辉钼矿Re-Os年龄[(135±11)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因此,斑岩矿化系统在135Ma左右发生了高温氧化脉型矿化。随着岩浆热液及其挥发分的不断释放,斑岩矿化从高温系统逐渐过渡到中低温系统,并沿着成矿前构造在斑岩体远端逐渐形成了脉型铜—锌—铅矿化和铅—锌—银矿化,其白云母Ar-Ar年龄为135~133Ma。
4.2 典型矿床对比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钙碱性长英质的侵入体在空间上具有密切的联系,且侵入体是浸染状矿化体的载体;晚阶段侵入体、热液角砾和热液蚀变带附近均有矿化现象;在成矿岩体顶部发育有热液角砾岩筒;网脉状矿化在岩体上部发育。简言之,热液角砾岩的蚀变和矿化与典型的斑岩铜—金矿床具有可比性。然而,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相比,维拉斯托锡矿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尽管发育有多期蚀变,但早期热液系统仍以Na-Ca-Sr蚀变为主而不是典型的富钾蚀变;晚期浅层次的脉型矿化明显晚于斑岩矿化;经历了较长的矿化时段(138~129Ma)。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与玻利维亚锡矿带内斑岩型矿床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表现为成矿时代基本相同,白垩纪均有产出;形成环境相似,均为浅成侵入的火山岩;成矿作用与区域断裂相关特别是深大断裂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通道;矿化形式均有浸染状、角砾状和细脉状特征。此外,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大地构造背景不同,这也导致成矿母岩(花岗岩)类型不同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岩体属于Ⅰ型而玻利维亚斑岩型锡矿床岩体属于S型;玻利维亚斑岩型锡矿床成矿时代明显早于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表1)。

表1 斑岩型铜—金矿床、维拉斯托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与玻利维亚斑岩型锡矿床主要特征对比

5  勘查启示和找矿标志
由于勘查工作的相对复杂性,寻找大型隐伏锡多金属矿床变得愈加困难。考虑到国外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几乎都形成于白垩纪—新近世,因此,将大兴安岭成矿省作为重要的找矿靶区,尤其是在显生宙的碱性—钙碱性岩浆岩带。此外,在区域尺度,与碱性—钙碱性岩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化系统具有强烈的交代蚀变,多期次岩浆活动带、构造发育集中部位等都是寻找靶区的关键。某些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勘查过程也可能被遗漏,甚至这些矿床并非产于许多勘查工作集中且被公认的成矿域或成矿带内。在国外锡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过程中发现地球化学中碲、钒异常并不能有效地将其与传统热液矿床区分开积累的主要勘查经验有:(1)就地球化学关联性而言锡矿化既与铜、钨和锌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也与铜、砷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还可以与铋异常相伴生;(2)就地球物理而言,大多数锡多金属矿化具有低磁性和低重力的特点,在勘查过程中偏振测量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3)矿物特征及碱性侵入物的蚀变组合寻找该类矿床最有效的方法。在维拉斯托勘查过程中,总结了其主要找矿标志
5.1 构造标志
区内多金属矿受断裂控制明显,容矿构造为NNE、NE和近EW向断裂,另有部分NW向断裂。NNE向断裂形成于燕山期,为成矿期断裂,规模较小,形成的矿体规模也较小NE向断裂和褶皱形成于华力西期,规模较大,由于与燕山期构造方向相近,该组构造在燕山期被改造、发展,力学性质为左旋压扭,NE向压扭性断裂在燕山期没有形成大的容矿空间,因此在该方向的构造带内没有大型矿床分布,仅在局部形成一些小矿体,但该组断裂规模较大且切割深度大,能够为热液活动提供通道NW向断裂为派生断裂,一般规模较小;近EW向断裂为压扭性古断裂,主成矿期该断裂复活,由于双山煤矿—达青牧场良种分场断裂的左旋压扭运动,该组断裂表现为张性活动,为成矿活动提供了空间,易形成规模较大的矿体如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和黑勒哈塔近EW向矿体在靠近双山煤矿断裂处发生向北偏转的现象。
5.2 矿化与蚀变标志
区内多金属矿矿石类型复杂,同时由于围岩性质差异较大,产生的矿化蚀变类型较多,大致可划分为褐铁矿化、铅华化、硅化和高岭土化,另外,一些矿体发育钾化、云英岩化、钠化、孔雀石化、绿泥石化和萤石化等矿化蚀变,可作为找矿标志。
5.3 物探异常
物探测量的高极化率、低电阻率异常与高磁异常可作为找矿的间接标志拜仁达坝矿区圈定了激化率、视电阻率和磁场总量综合异常1处,异常具明显的分带性,矿体分布于高极化率、低电阻率地区,呈面状分布,矿体厚大地段为高磁异常区,由磁黄铁矿为主的矿体引起,二者对应关系较好。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多金属矿位于重力高[(-80~-100)×10-5m/s2与重力低[(-100~-120)×10-5m/s2之间的线性梯级带交界处
在大兴安岭南段莫霍面等深线呈“S”形弯曲并向西南倾没,沿黄高粱—巴代艾来形成一个奇特的莫霍面凹陷带。拜仁达坝和维拉斯托恰好位于凹陷带西北翼莫霍面陡变带上。莫霍面东南翼已经发现黄高粱、大井子、白音诺和浩布高等大中型矿床;近几年在莫霍面凹陷带西北缘发现了道伦达坝铜矿、超浩尔图银多金属矿、沙不愣铜银多金属矿、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和维拉斯托铜银多金属矿等
5.4 化探异常
区内多金属矿与已圈定的化探异常对应良好,异常元素组合与矿体的主要成矿元素对应较好,异常排序靠前者成矿的可能性大。如拜仁达坝矿区所处位置为1/5万化探普查所圈出的36号异常内,元素组合为Ag、Pb、Zn、As和Sb其中Ag、Pb和Zn浓集中心明显,套合极好,异常长轴方向呈近EW向,与矿体走向一致,矿体露头即位于异常内Ag高值点上方。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所处位置为1/5万化探普查所圈出的HS42号异常内,异常形态不规则,面积为8.96km2异常组合元素多,规模大,衬度高,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As、Sn、Sb、W和Mo,其中,Pb、Zn、As、Sn和W元素异常套合较好,Ag、Pb、Zn、Sn、As和W浓度分带明显。Ag、Cu、Pb、Zn、Sn、As和W浓集中心与矿体重合较好。Ag、Cu、As、W、Sn和Sb元素平均值高,是异常下限的8倍,甚至更高。元素异常按规模大小排列的先后顺序为As、Ag、W、Sn、Cu、Zn、Pb、Au、Sb和Mo。
6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床找矿前景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持续深入,许多与斑岩、矽卡岩和潜火山岩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化相继被发现,使得大兴安岭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省。而这些矿床的发现,也使得区域内的成矿规律逐渐清晰,归纳为以下几点:从整体上来看,这些锡多金属矿床的展布特征与NE向区域构造形迹一致,主要出露于大兴安岭主峰沿线,向大兴安岭东西两侧逐渐过渡到斑岩型钼多金属成矿系统锡多金属矿床与区域内中生代高分异岩浆活动有关,产于大规模高分异型岩基边缘的锡成矿系统具有更可观的规模,而与大规模分异型岩基距离较远的成矿系统,矿化规模相对较小;锡多金属矿床常常与脉状铅—锌—银—铜和萤石矿共生,构成斑岩、矽卡岩和火山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床和脉状铅—锌—银—铜矿床的区域共生组合,其相互之间也常常构成找矿指示。这种矿床的共生组合关系与南岭地区的锡、钨矿化具有相似性
从单个成矿系统来看,大兴安岭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与外侧的脉状矿化和萤石矿化具有显著的矿化分带性前人对这种分带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如锡和钨等金属常常赋存于岩浆—热液过渡带,属于成矿系统热液出口处的矿化类型,向外可能逐渐过渡到铜、锌、铅和银等矿化,萤石矿化则产于离岩基更远的外围,例如: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的东侧、南侧和西侧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范围内,产出有至少3处以上数百万吨的萤石矿床。这些不同元素的矿床可能是一个岩浆侵位中心(岩株)向外逐渐演化的结果也可能与同一个高分异岩基演化晚期分异出来的不同小岩体有关,或者是在多次岩浆分异过程中流体出溶的结果,但是总体上可认为其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这种系统性的矿化分带特征,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其他工作方法,如系统的化探、物探和地质填图等,能更快更好地定位并揭露整个成矿系统
维拉斯托和拜仁达坝锡—铜—锌—铅—银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发现,是21世纪在大兴安岭地区开展找矿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地质工作者在长达数十年时间内认真总结规律、突破地质迷障,以及勇于探索的结果,更是立足区域成矿规律、国家和社会持续投入的结果。

原文来源:樊志勇,邱慧远,付旭,等.内蒙古维拉斯托大型斑岩型锡多金属找矿勘查及启示[J].黄金科学技术,2017,25(1):9-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找矿成功案例中,教你一步步分析成矿控制与成矿规律运用(3)
从铅锌矿点到超大型铜矿床!西藏甲玛找矿重大突破的启示
山西繁峙特大型金矿床“多位一体”地质特征及成因
西藏冈底斯银多金属矿化带的基本特征与成矿远景分析
我叫驱龙铜矿,是中国最大铜矿之一,资源量超1000万吨
中国大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