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河北郑口中学 秘运芬
【摘 要】教育是人的需要,一种来自个体适应、进化、发展、完善的需要,一切教育的宗旨都应该是实现这种高级需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生命科学的研究、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因材施教教育观念的注重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习借鉴其教育思想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和理论。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倡导乐学,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因材施教 个性差异 个性特长 自主学习
一、引言
受遗传因素、文化背景以及成长经历的影响,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习者,“每个人的学习就像他的指纹一样独特”。21世纪是发展个性的世纪,《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强调教育内容必须个性化,必须尊重个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指出“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注重个性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在我国,在新的课改条件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新的理念下的教学是要求教师把课程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入课堂,进而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去理解。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课堂,又带着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
二、个性学习研究背景及国内教育现状
面向21世纪,各国教育纷纷制定研究个性化学习方案。2006年7月3日,新西兰教育部长史蒂夫马哈雷在主题为“聚焦于重要之上”的研讨会上发表了《个性化学习: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的重要演讲,就个性化学习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屋建瓴的论述;1998年,日本大学审议报告《21世纪的日本大学与今后的改革政策》,把“发展个性”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认为教育改革的第一原则是“重视个性”原则,认为未来之日本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思想和目标;美国高等教育素有个性化、特色性、多样化的传统,个性化被其称之为民主社会的基础和目标。2005年在我国全面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实践课、改革教材及评价体系等措施,积极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而在我国当今忽视民族文化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对于知识与能力,还存在没有处理好正确关系的问题,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好多教师仍被“升学率”牵着脖子走以及生源差等原因,不少学生在老师心目当中只是一个名字或一张相片,至于学生的个性则茫然不知所云,在此基础上,再说以生为本也只是妄谈,而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是痴人说梦。有的学校只注重知识,认为只要把知识单一地传给学生即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把知识看作是僵死的东西,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知识视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生最终成为“书呆子”。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甚至还上演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好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当前仍以带着新课程的帽子,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填鸭式”、“题海术”教学,学生课业负担比原来更重。特别是学困生,受不了这种教学方法,最终在知识上成为残缺不全的废人,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怎么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材呢?这是与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尤其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相违背的。
三、因材施教必要性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习者资质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学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只有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当今,受教育者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目标。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使学生了解自身在学习中的心理特征,监控自已的学习过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采取个性化学习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保证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处置的机器,故为师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心中有学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达到以生为本的教育境界。因此,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既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特长等),还要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家庭、社会、历史的各种原因。学生的全面情况犹如毛坯,这就是学生的材,它是雕琢的基储施教的对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四、因材施教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社会给人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造性的呼唤要求学校教学重视学生的人性发展,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自学,缺乏自学能力也我们教学的一大病态。因此,我们就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研究个性化教学原则、方法,特别是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及其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而且也要研究学生的学,只有始终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才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新课程背景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有效学习,作为我们教师一方面要自己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注重于为应试而埋头教书,另一方面要在研究如何教学生的同时,不妨多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上。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在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俗话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展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让他在自己所“短”的方向上做出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每个人的“长”“短”不一,因此,他们绝对不可能成为同一类型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材施教,就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倡导乐学,从而实现使学生多才多艺、有特色地发展。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运用孔子的教学理念我们如何让培养学生自主乐学成为21世纪教师的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育,这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这就是“亲其师而近其道”。
(2)开展宽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有一句老话:你能管住他的身,可你管不住他的心。只要他感兴趣,他愿意做,他爱,你就阻止不了他去关心,他去投入。这就启示我们,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开展宽松愉快的教育活动,打好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指导方式,把学科内与学科外的知识综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远比逼着学生死读效果要好得多。
(3)把人本主义运用到教学中注重每位学生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价值。在人本主义者看来,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根本目的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开启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最高价值。在学习上,人本主义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个性的人,并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我们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加强正面表扬激励,这是让学生乐学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有让人肯定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分数,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从而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投入。我们应像孔子那样,发扬民主,热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不要急躁,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对那些答错的同学,也应在充分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善意地帮助他们重新把问题答好,使学生因自己终于答出问题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些学生提出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压制学生、堵塞学生的思路。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思路是正确的、积极的,哪怕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予以恰当的支持和鼓励,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莫大的作用。教师切不可指责讽刺,这将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而对差生却爱莫能助,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根据学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成才,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炳照等《中国教育简史》北师大出版社
2、浙教院《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内部刊物
3、童富勇 浙教院《中国教育简史讲义》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实验》90年第2期,第4期
5、田汉族 孔子的完人思想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湖南师大社科学报,2001年第1期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60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8
8、宋茜.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生为本 分层教育
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教师资格证面试32句结构化问答万能金句,记住就加分!
小学音乐心得体会
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论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影响_中国报刊杂志大全_杂志社介绍_期刊大全_杂志期刊文章Al...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