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二)

【第三节 升降浮沉】

1、含义

   升降浮沉即指药品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用于说明药物的作用性,以指导临床用药。升指升提举陷,降指下降平逆,浮指上行发散,沉指下行泄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气味阴阳归属及其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根据机体升降出入障碍的不同病位病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确定依据

*** 药物的质地 

    药物所具有的升降浮沉特性与药物的质地有关,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如苏叶、菊花、桂枝、蝉衣等,分别有解表散邪、透发麻疹等升浮作用;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如葶苈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分别有降气平喘、消积导滞、潜阳熄风等沉降作用。 亦有少数例外: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等。 

*** 药物的气味厚薄 

    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 药物的性味 

    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品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而性寒凉,味酸、苦、涩、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 

*** 药物的效用 

    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具有升阳举陷、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是升浮的;如麻黄、桂枝、黄芪等,

    凡味属苦酸咸,气属寒凉,而具有泻下通便、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但有少数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显,或存在着既升浮又沉降的双向性,如川芎能上行头目(升浮)以祛风止痛,又可下行血海(沉降)以活血调经。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

4、阴阳属性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5、影响因素

   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可受四气五味、质地轻重、炮制方法、配伍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每一味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影响其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即1)炮制和2)配伍,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如大黄泻热通便主治下焦热结便秘,若用酒炒,可治疗目赤肿痛上焦热证;知母主清肺胃之火,盐炒知母则主泻下焦肾火。

   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物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减弱。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配伍的不同也可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如升浮药在一批沉降药中也能随之下降,反之沉降药在一批升浮药中也能随之上升。此外,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与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也有关,即春夏宜加辛温升浮药,秋冬宜加酸苦沉降药,以顺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的时气特点,说明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还会在各种条件下发生相应的变化。

6、临床应用

   各种疾病常表现出不同的病势:向上如呕吐、呃逆、喘息,向下如泻痢、崩漏、脱肛,向外如盗汗、自汗,向内如病邪内传等。在病位上则有:在表如外感表证,在里如里实便秘,在上如目赤头痛,在下如腹水尿闭等。消除或改善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来说需要分别具有升降或浮沉等作用趋向。

   升浮与沉降是两种对立的作用趋向。一般来说,升浮药能上行向外,有升阳举陷、解散表邪、透发麻疹、托毒排脓、涌吐、开窍、散寒等作用,病变部位在上在表、病势下陷的宜用升浮药;沉降药能下行向里,有泻下通便、清热降火、利水消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止呃、平喘、收敛固涩等作用,病变部位在下在里、病势上逆的宜用沉降药。 

   有少数药物的作用趋向表现为双向性,即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麻黄既能发汗解表,亦可平喘利尿。

 

【第四节 归经】

1、含义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指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联系起来,用以说明药物功效的适应范围,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选择用药的依据。

   如酸枣仁能安神治心悸失眠,归心经;麻黄止咳平喘,归肺经;肝经病变每见胁痛、抽搐等,全蝎能解痉止痛,归肝经。有一些药物,可以同时归人数经,说明该药对数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如山药能补肾固精、健脾止泻、养肺益阴,归肾、脾、肺经。因此,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应用范围,药物的归经不同,治疗的范围也就不同。

2、理论基础

   药物的归经是以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3、确定依据

*** 药物的特性

   药物归经与五味的联系:

   味酸—— 能入肝;味苦 ——能入心;味辛 ——能入肺;味甘 ——能入脾; 味咸—— 能入肾。

   这种归纳,虽然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但不能作为规律性来认识。

*** 药物的疗效

   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人心经……。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4、表述方法

   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常直接书为归心、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名称,或不提脏腑之名而用经络的阴阳属性表述,如少阴、太阴等,有时也将二者结合起来,如少阴心经等。

5、临床应用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如头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亦各有不同,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治疗时必须考虑到药物的归经特点方可提高疗效。

  归经学说主要阐明药物作用的定位,与气味的定性,升降浮沉的定向,构成了中药三位一体的药性基础,对于完整地解释药物的作用原理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还须注意,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

【第五节 有毒与无毒】

1、含义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必须认识中药的毒性,了解毒性反应产生的原因,掌握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

2、确定依据

   含不含有毒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含有毒成分。

   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过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有毒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因而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会引起中毒反应,如人参、知母等皆有产生中毒反应的报道,这与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等有密切关系。

3、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

   药物的毒性与品种、入药的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在皮肤粘膜施用面积大小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的发生。

4、引起中药中毒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炮制失度、剂型失宜、管理不善、疗程过长、配伍不当、辨证不准、个体差异……

5、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要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的各个环节,杜绝伪品。

     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六节 中药的应用】

1、配伍含义与目的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治法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增强治疗效果、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

2、七情配伍:

   七情配伍,除单行外,论述的是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七种性效变化规律,故叫做药性七情

1)单行  

   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

   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等。

2)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

   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3)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

   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清热泻火的黄芩与

   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4)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

   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5)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

   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

   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6)相恶

  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

   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 变化关系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4)另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

      避免配用。  

      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3、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是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组方原则,是七情配伍的发展。

 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

 2)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其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 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有三个意义。

        一是佐助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

   二是佐制药,用于主药有毒,或药性峻烈须加以制约者,即因主药之偏而为监制之用之义。这两种一般称为正佐法;

        三是反佐药,用于因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者,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现象。

  4)使药:有两种意义。

   一是引经药,即引导它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为引,治下部疾病以牛膝为引等;

   二是调和药性的药物,如方剂中常用甘草、大枣以调和药性等。

4、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配伍禁忌:

    是对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合使用的药物,若在一起配伍应用很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包括:

***十八反诸药: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乌头反贝母、栝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半蒌贝蔹芨攻乌——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也就是说,半夏、瓜篓、贝母、白蔹、白及不能与川乌、草乌一起配伍应用;

    藻戟遂芫俱战草——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也就是说,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不能与甘草一起配伍使用;

    诸参辛芍叛藜芦——诸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也就是说,人参、党参、元参、沙参、苦参、太子参、西洋参、丹参及细辛、芍药(包括赤芍、白芍)不能与藜芦一起配伍应用。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膊莫相依。

   即:硫磺不可与朴硝配伍;

       水银不可与砒霜配伍;

       狼毒不能与密陀僧配伍;

       巴豆不能与牵牛配伍;

       丁香不能与郁金配伍;

       牙硝不可与京三棱配伍;

       川乌、草乌不可与犀牛角相配伍;

       人参不能与五灵脂配伍应用;

       肉桂不能与赤石脂配伍。

   换言之,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这十九种药物虽然在配伍应用时会产生药物效价降低、失效或相反的作用等。但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为了治疗的需要,或为了消弱某些药物的作用,有时医生根据自己的治疗经验还要选择十九畏的药物相互配伍,从而达到特殊的治疗目的。

 2)妊娠用药禁忌

      凡能损害胎儿或可引起流产的药物,均属妊娠禁忌。

      根据药物对于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俗称忌口。一般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粘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刺激,或助热,助升散,以及敛邪等不良作用。具体病症具体应用。如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烈性酒;肝阳上亢,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之物;疮疡、皮肤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
《中药方剂学》中药的性能
用药之妙,贵乎炮制!您怎么看?
中药药性及配伍禁忌
中药基础知识
第三章中药的性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