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笨蛋,问题在战略(11)

项羽在咸阳完成天下分封后,于前206年四月撤兵返回彭城,可是西楚霸王的位子还没坐稳,天下就又再次大乱了。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项羽的是齐相田荣。田荣因与项梁、项羽叔侄交恶,故未曾派兵与项羽同赴关中,项羽在天下分封时,将齐国四郡分成三部分。将投靠项羽的齐将田都封为新的齐王,统领临淄郡和琅琊郡;将投靠项羽的齐将田安封为济北王,统领济北郡;将原齐王田巿改封为胶东王,统领胶东郡。按照这项分封方案,田巿就该前往胶东国的都城即墨就国,而将齐国的都城临淄让给新齐王田都。田荣得知后大怒,一面亲自率军前去阻击田都,一面严令田巿不得前往胶东就国。田巿的左右对他说:“项羽为人强悍残暴,如果不听他的话前往胶东就国,必定会有危险。”田巿心里害怕,便偷偷跑到即墨。此时田荣已经在前线击败田都,迫使其逃往楚国,听说田巿居然还是去了胶东就国,遂将其追杀于即墨,然后又攻打济北王田安,并将其斩杀。至此,田荣再次统一了原齐国全境,自立为齐王。

 

第二个站出来反对项羽的是彭越。彭越自起兵以来,一直是以巨野泽为基地发展自身势力,既没有追随刘邦西征,更没有追随项羽入关,是以项羽分封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他的位置。这样一来,彭越手下一万多人的部队就没了着落。田荣起兵反楚后,以齐王的名义封彭越为将军,令他配合齐军的行动。彭越接受了田荣的任命,出兵协助田荣击杀济北王田安,之后又南下攻楚,大败楚将萧公角。

 

第三个站出来反对项羽的是陈余。巨鹿之战结束后,张耳责怪陈余没能及时营救,又追问张黡、陈泽二将的下落,陈余辩称张黡、陈泽在率领五千人马救援时全军覆没了。张耳不信,认定张黡、陈泽是被陈余所杀,一再追问陈余。陈余大怒道:“想不到您对我的怨恨竟然这么深!难道您觉得我是舍不得将军的权位吗?”说罢,陈余将大将军的印绶取下来,推给张耳。张耳愕然,不肯接受。之后陈余起身上厕所,张耳的门客对他说:“我听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现在陈将军把将印交给您,您如果不接受,是违背天意,是不详的。请赶紧收下!”于是,张耳佩带上陈余的将印,接收了陈余的军队。等到陈余上厕所回来,怨恨张耳居然连辞让都没有就接收将印,于是离开宴席。自此,张耳、陈余反目成仇,赵王歇还都信都后,张耳随项羽入关,陈余则带领几百个交情好的部下在黄河沿岸的湖泊里捕鱼打猎。天下分封时,张耳被封为常山王,拥有原赵国一半的领地。有当初陈余的门客劝说项羽也封陈余为王,毕竟陈余和张耳对于赵国的功劳是一样的,可是项羽因陈余没有跟随他入关,不肯封他为王,听说陈余居住在南皮(今河北南皮),就将南皮附近的三个县封赏给了他。陈余得知后大怒,道:“我与张耳的功劳相等,现在张耳被封为王,我却被封为侯,这是项羽的分配不公。”于是派使者夏说(yuè)联系田荣道:“项羽的天下分封是不公平的,他把跟随他的将领都分封到好地方称王,又把以前的国王改封到差地方,赵王现在居然被改封到代郡去了!希望大王能够借兵给我,我愿将南皮作为您的屏障。”此时田荣正希望有人愿意与他共同反楚,遂派遣一支军队跟随陈余。于是,陈余调集三县的全部兵力,前去攻打常山王张耳,将其击败后全面收复赵地,又将赵王歇从代国迎回,重新立为赵王。赵王歇感激陈余的恩德,将其立为代王。陈余认为赵王歇势单力薄,所以没有前往代国,而是留在赵国辅佐赵王歇,命夏说以宰相的身份镇守代国。

 

至此,在项羽的西楚国北面,已经出现田荣、陈余和彭越三股强大的反对势力,这也就是姚尧此前强调项羽对于入关诸将最多只能封一个郡的原因所在。田荣与项羽之间的仇怨由来已久,但如果项羽只是将济北或胶东的一个郡封给田都、田安,则田荣未必会有这么大反弹。陈余与项羽之间本无仇隙,他之所以会起兵造反,不仅是因为项羽只封给他三个县,更是因为项羽封了张耳三个郡,从而极大刺激了他内心的不平衡。至于彭越,虽然没有追随项羽入关,但项羽也必须要对他有所安置,哪怕像陈余那样封他三个县也好。毕竟彭越手里也有一万多军队,不给他个地盘安抚,他岂能不起兵造反?可见,正是由于项羽在分封时太过简单粗暴,僵化地以是否追随入关作为唯一标准,致使分封方案刚一出炉,就立刻引发天下大乱。至前206年七月,田荣已经完全收复原齐国四郡,陈余已经完全收复原赵国七郡(另有一上党郡划给了西魏),齐赵联盟加起来有十一个郡,数量上比项羽的九个郡还要多。为了维护自己制定的天下新秩序,项羽必须出兵征讨齐、赵。东边战事吃紧,这就为西边的刘邦收复关中创造了绝佳的良机。

 

韩信在“汉中对”中为刘邦制定“先定三秦,再夺天下”的大战略后,便着手研究具体的军事部署。对于韩信还定三秦的军事行动,世人似乎并不陌生,都知道有个成语叫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实,这八个字并非出自正史,而是出自元代的戏曲。在尚仲贤的《气英布》第一折中,刘邦唱道:“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这应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词的最初来源。在无名氏的《暗度陈仓》第二折中,韩信唱道:“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这就把过程演绎得更加详细了,明修栈道的是樊哙,暗度陈仓的是韩信,当今许多严肃的战争史书籍也居然就采用这种说法。可惜的是,上述文字都源自于戏剧而非史书,更何况剧本的写作还存在极其明显的硬伤。在秦岭那一边把守关隘的,明明是章邯等率领的秦兵,韩信又怎么会说“这楚兵不知是智”呢?其实,史书对于韩信还定三秦的记载是非常简略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是:“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是:“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由此可见,韩信的确是从陈仓故道攻入关中,可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部队做配合,有没有派人修栈道,我们均不得而知,只能是继续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寻找蛛丝马迹,然后辅之以合理的推测。

 

要从汉中进入关中,就必须穿越险峻难行的秦岭山脉。秦汉之际,主要有五条山路可以走,从东到西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和祁山道,分别介绍如下:

 

子午道:因途中有一段正南正北走向而得名(古时称北方为子,称南方为午)。具体路线是从南郑(今陕西汉中)出发,先沿汉水向东抵达今陕西石泉,之后向北穿过秦岭,从杜县的子午谷口(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出,杜县再向北即是咸阳。当初刘邦进入汉中,走的就是子午道,之后采纳张良的建议,将来时的栈道全部烧毁,这样一来可以防止诸侯偷袭,二来可以向项羽表示自己没有东还之意,当韩信准备反攻汉中时,子午谷当然是备选的路线之一,此亦后人得以演绎“明修栈道”的由来。

 

傥骆道:因途中经过傥水河谷和骆谷而得名。具体路线是从南郑出发,先沿汉水向东抵达今陕西洋县,之后从洋县的傥水河谷向北穿越秦岭,从今陕西周至的骆谷口出。这是从汉中进入关中的最短路程,也是最险峻的道路,秦汉时未曾见于史料,至三国时才逐渐被用于军事用途,故韩信反攻关中时不太可能走这条路。

 

褒斜道:因途中经过褒水河谷和斜水河谷而得名。具体路线是从南郑西北的褒中(今陕西汉中市汉台区褒河镇)进入褒水河谷,之后向北穿越秦岭,从郿县(今陕西眉县)的斜水谷口出。褒斜道是由秦昭襄王所开,在韩信反攻关中时可作为备选的路线之一。

 

陈仓道:因出口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而得名。具体路线是从南郑出发,先沿沔水miǎn汉水源头向西抵达沔阳(今陕西勉县),之后北上经由今陕西略阳、今甘肃徽县、今陕西凤县穿越秦岭,从故道(今陕西宝鸡南)出,再向北即是陈仓,这也是韩信反攻关中时可作为备选的路线之一。

 

祁山道:因途中经过祁山而得名。具体路线是从南郑出发先抵达今陕西略阳,之后沿着西汉水继续向西北方向抵达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西县(今甘肃礼县东北)、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然后向东翻越陇山抵达汧县(qiān,今陕西陇县),然后顺汧水南下可抵达雍县、陈仓,再从陈仓顺渭水向东即是郿县、废丘、咸阳,这也是韩信反攻关中时可作为备选的路线之一。


由此可见,韩信反攻关中主要有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和祁山道四条路可以选择,史书只是明确记载韩信出陈仓道,却没有说清楚他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出陈仓道的。不过,在《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中,却透露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在这里,魏延明确提到应该按照“韩信故事”来伐魏,可惜遭到诸葛亮拒绝。那么,什么才是“韩信故事”呢?是出陈仓道吗?答案是否定的。

 

(建兴六年)冬,亮复出散关,为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曹)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必出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三国志·魏书·曹真传》

 

228年冬,诸葛亮率蜀军出陈仓道,次年春,围攻陈仓。可是,由于魏军主帅曹真事先有所准备,所以诸葛亮久攻不下,只得在粮尽后撤兵。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第一,诸葛亮是曾经率军出陈仓道的,故而这绝不会是魏延念兹在兹的“韩信故事”。第二,陈仓的城防十分坚固,若非形成优势兵力或突然袭击,则大军即便出了陈仓道,也拿不下陈仓城。找不到立足之地,就只能沿原路返回。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在《魏延传》的上述记载之后又引用《魏略》中的一段记载:

 

魏略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魏略》

 

根据《魏略》的记载可知,魏延的策略是自己率领一只精兵从子午谷进入关中,诸葛亮率领主力从褒斜谷进入关中,以达到攻敌不备的奇效。《孙子兵法》上说:“以正合,以奇胜”,可惜诸葛亮不懂得“以奇胜”的道理,他所有的军事战略,无论是出陈仓道,还是出祁山道,都已在庙算时就为敌人掌握,是以虽多次北伐,但终究难有尺寸之功。魏延的军事战略是合乎兵法的,可惜被诸葛亮认为是太过冒险,坚持要走十拿九稳而又无后顾之忧的祁山道,遂使得魏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魏延所谓的“如韩信故事”,并不是指非要像韩信当年那样出陈仓道,而是在北伐时必须要“以正合,以奇胜”,必须要“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确立了这个战略,我们就可以把散落在《史记》诸将列传中的信息串起来了。

 

(樊哙)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于雍南,破之。从攻雍、斄城,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郎中骑将。从击秦车骑壤东,却敌,迁为将军。攻赵贲,下郿、槐里、柳中、咸阳;灌废丘,最。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我们看到樊哙曾经攻击过的路线包括在白水北攻击过西县的县丞,在雍县的南面攻击过雍王的轻车骑兵,之后与其他路线的汉军会师,一同攻击雍县、斄城(tái,今陕西武功西南)。西县地处祁山之东,故而樊哙军走的就是祁山道。

 

(灌婴)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还围章邯于废丘,未拔。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由此可知,灌婴还定三秦时是先攻克栎阳,再回师废丘围攻章邯。韩信主力出陈仓道后,章邯率雍军从都城废丘赶来救援。无论陈仓道的出口故道、褒斜道的出口郿县,还是傥骆道的出口骆谷口,均位于废丘的西面。也就是说,如果灌婴军是从这三条路出关中,则攻打栎阳时势必会途经废丘,与章邯援军在途中相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灌婴军出关中所走的只可能是出口位于废丘以东杜县的子午道。

 

(曹参)从还定三秦,初攻下辨、故道、雍、斄。击章平军於好畤南,破之,围好畤,取壤乡。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

——《史记·曹相国世家》

 

我们看到曹参出关中时曾经攻击过的路线包括下辨、故道、雍县和斄(tái )城。下辨是位于祁山道上,而故道是陈仓道的出口。由此可知,曹参军先是经略阳、下辨走祁山道,之后又折回到略阳走陈仓道出关中。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韩信反攻关中的军事部署大概是这样的:

 

一、以灌婴军出子午道,造成汉军主力将由东面的子午谷进入关中的声势,以吸引章邯军的防守力量。

 

二、以曹参军和樊哙军出祁山道,造成汉军主力将由西面翻越陇山进入关中的声势,以吸引章邯军的防守力量。

 

三、在东西两侧吸引住章邯的防守力量后,韩信主力经由陈仓道进入关中,同时调曹参军从祁山道返回也由陈仓道进入关中,对陈仓发动突然袭击。

 

前文提到,诸葛亮之所以出陈仓道而未能攻占陈仓,是因为曹真事先有所防备。可是我们再来看韩信的用兵,他以灌婴出子午道,是按住了章邯的左手;以樊哙出祁山道,是按住了章邯的右手,为了进一步迷惑章邯,韩信甚至还让汉军中的第一骁将曹参攻击下辨,以造成汉军主力将走祁山道的假象。久经战阵的章邯不是不通兵法,不是不懂得声东击西的道理,恰恰相反,章邯正是自以为识破了韩信声东(灌婴)击西(曹参、樊哙)的计策,所以才在东西两侧均实施重点防御,却不料韩信的战略正是要将章邯的主力引诱至东西两侧,然后再亲率汉军主力出陈仓道,之后又调来曹参军,对章邯实施中央突破。章邯既已猜错韩信的出兵路线,遂在慌乱中赶紧收回左右手以守卫心腹。于是,樊哙军得以顺利翻越陇山,之后顺汧水南下以加入陈仓战场,灌婴军则得以出子午谷进入关中,之后乘虚占领塞国的都城栎阳,遂使得整个章邯军陷入首尾难顾,进退失据的不利局面。《孙子兵法·军形》上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意思是:善于防守的人,能将自己的实力隐蔽得就像是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在出动自己的兵力时就像从天而降一般的迅速。所以能够保全自己并最终取得完胜。韩信将章邯的兵力全部调集至左右两侧,再使得自己的主力如从天而降一般暗度陈仓,其间的胜败也就不言而喻了。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史记·高祖本纪》

 

章邯仓促之下率军前往陈仓救援,兵败后只得撤退。在好畤(zhì,今陕西乾县东)停下来再次与汉军交战,再次战败,退回废丘固守。韩信以一部兵力围困废丘,其余诸将分略关中各郡县。至前206年九月,除废丘等少数城镇外,关中各郡县已全部归汉,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也投降了刘邦。于是,刘邦派薛欧、王吸出武关与在南阳的王陵军联系,试图潜入沛县,以迎还太公和吕雉。当王陵军潜入到陈郡时,被楚国察觉,出兵阳夏(今河南太康)将其阻击于鸿沟以西。

 

在这里,我们发现项羽分封时的又一个漏洞,那就是刘邦军中士兵的家眷问题。项羽既然自己想要富贵还乡,也明白楚军将士都想富贵还乡,那为什么不考虑刘邦军的心理呢?当三万泗砀薛集团和数万诸侯子都被困于巴蜀汉中,而与家人天各一方时,项羽还怎么敢相信他们会一辈子不打算东还呢?或许项羽当初有将刘邦军的家眷留在楚地作为人质的念头,可这只会提高刘邦军打回老家去的思乡之情,却不可能对项羽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作用。为项羽计,当初还不如将这些家眷全部送往巴蜀,这样既给刘邦军做了人情,又能消磨刘邦军的士气和进取心。

 

项羽因嫉恨张良与刘邦过从甚密,故而在戏下撤兵路过颍川郡时,将韩王成也裹挟到了彭城。张良将刘邦送到汉中后返回韩国,得知此事便也跟着到了彭城,对项羽道:“汉王烧栈道,无还心矣。”然后呈上田荣联络诸侯以反叛项羽的书信。于是,项羽不再分心顾及西面的刘邦,而是集中精力对付东面的田荣,但也终究没有让韩王成回到彭城。等到刘邦还定三秦的消息传来,项羽才知道自己被骗,遂杀死韩王成,张良抄小路逃跑。这件事再次暴露出项羽为发泄愤怒而虑事不周的性格缺陷。首先,韩王成在文武两方面皆无大才,只是因为血统而受韩人拥戴,项羽将其软禁在彭城即可,杀之又有何益?徒然增加韩人的敌对反抗情绪而已。其次,张良不远千里来到彭城,就是为了能和韩王成共赴患难。项羽不杀韩王成则已,既杀韩王成,就必须连张良一起杀了,否则张良既有盖世之才,又有锥心之痛,将来岂能不殚精竭虑地辅佐刘邦以消灭项羽?再次,张良孤身来到彭城,何以能够脱离西楚,又何以能够逃回关中,这里难道没有人暗中相助吗?项羽难道不需要查吗?可惜的是,项羽的思维总是这样简单粗暴,遇到不喜欢的人就是杀,然后换个自己喜欢的人。项羽任命的新韩王名叫郑昌,以前是吴县县令。吴县,正是项梁、项羽最初起兵的地方,可知郑昌必定是跟随项氏多年的亲信故旧。

 

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征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项王由此怨布也。

——《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占领关中,使得项羽顿时陷入两难的窘境,不知是该继续北上伐齐,还是分兵西征救秦。这时,项羽收到张良寄来的两封信,一封信是为刘邦占领关中辩解,说刘邦之所以出兵关中,是为了能够兑现怀王之约,现在怀王之约既已兑现,就不敢再向东扩张了。另一封信是齐国田荣反书的抄本,并附加评论道:“齐国想要和赵国联合灭了楚国。”项羽阅信后,遂不再分兵西征,而是继续北上伐齐。项羽又征调九江王英布的军队前来助阵,可是英布称病不来,只是派部将带来了几千人,项羽由此怨恨英布。

 

项羽没有西征关中以讨伐刘邦,后世多认为他是被张良的书信所骗,可实际上项羽自身也有其不得已之处。彭城到函谷关的直线距离约为580公里,而到齐楚边界的最短距离(今山东枣庄)仅有约80公里。不难想象,一旦项羽劳师远征关中,而刘邦凭借山河之险与其打成持久战,则后方随时会面临田荣、彭越、陈余等袭扰彭城的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无论项羽是否真的相信张良,他在客观上都不具备西征关中的可能,只能是先消灭田荣,然后才能腾出手来对付刘邦。这再一次暴露出项羽定都彭城所带来的危害,如果当初他是依照姚尧在“三条策略”中提出的“奉义帝而都陈县”,那么问题就绝对不会演化到如此窘境。

 

我们知道,齐军的战斗力是远远无法与楚军抗衡的,这从章邯在临济杀死田儋,在东阿围攻田荣,却在东阿为项梁击败,在巨鹿为项羽所败中可以得到证明。田荣能够快速统一齐地,既是因为他在齐国经营日久,也是因为他的对手田都、田安水平更差。可当田荣若想再进一步击败楚军,在正面战场是不会有任何成功机会的,除非是能乘虚而入。因此,如果项羽在当初分封时不是将彭城定为都城,而只是看作边境重镇,则齐国绝对不敢轻举妄动。田荣既无夺天下之心,又无夺天下之才,只要能够在齐国称王就已经知足了,是以项羽应该对其取守势,毕竟这只是纤芥之疾。刘邦既有夺天下之心,又有夺天下之才,是以项羽必须对其取攻势,否则很快就会发展成心腹大患。《孙子兵法·军形》上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意思是,如果不能战胜敌人,就采取守势;如果可以战胜敌人,就发动进攻。采取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而采取进攻是因为我方兵力有余。当项羽将都城定在彭城,这就注定了他在对刘邦采取攻势时是力有未逮的,所以只能先对刘邦采取守势而对田荣采取攻势。可如果他是“奉义帝而都陈县”,那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首先,对于怀王之约,怀王才是最有解释权的。只要项羽将义帝攥在手上,就总有办法对怀王之约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他可以说,虽然刘邦率先平定关中,但关中不是靠刘邦一个人打下来的,如果没有项羽在河北牵制住秦军主力,如果章邯不是主动归顺,而是率领二十万秦军退回关中,那么刘邦还有可能进入关中吗?因此,关中应该是项羽、刘邦、章邯共同打下来的,现在交由章邯和刘邦来平分,是完全正确的。这种说法,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强词夺理,但只要是以怀王之尊提出,就能极大削弱刘邦的政治号召力。当初项羽派使者向怀王请示,怀王回答“如约”,那是因为怀王远在千里之外的彭城。如果项羽将怀王迁至陈县,身边安插的都是自己的亲信,那么怀王又怎敢违抗项羽的命令?即便是怀王拒不从命,项羽难道就不能矫诏吗?现在刘邦反攻关中,打出的旗号是兑现怀王之约,说得理直气壮,别的诸侯也无从反对。可如果项羽能够奉义帝之诏,指责刘邦入侵关中是破坏怀王之约,则至少能在政治上扳回一城,可以名正言顺地号召诸侯共同伐汉。

 

其次,陈县到函谷关的直线距离约为380公里,较彭城推进了200公里;而到齐楚边界的最短距离(今山东枣庄)为280公里,较彭城拉长了200公里。以陈县作为都城,则项羽既不用担心后方被田荣袭扰,又能够极大缩短进攻补给线,使得出兵关中成为可能。章邯被围废丘是在前206年八月,兵败自杀是在前205年五月,在缺乏外援的艰困环境下坚守孤城长达十个月之久,可知项羽若能及时率精兵来援,则收复关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以秦岭之道路崎岖,刘邦进入关中固然十分困难,退出关中也同样不易。若是项羽运筹得当,甚至还能与章邯里应外合,在关中重创刘邦军。之后再回师东向,消灭陈余、彭越、田荣等叛军岂非易如反掌?这些人合在一起都不是章邯的对手。

 

再次,陈县所处的陈郡位于秦、楚、韩三国的交界之处,项羽定都于此,便可就近对各诸侯形成震慑。向西,陈郡毗邻颍川郡,足以就近监视韩王成的一举一动,又何须将他裹挟至彭城后杀死,将张良彻底推向反对面?向南,陈郡毗邻南楚三国,英布等又岂敢违命而不参战,埋下日后反叛的祸根?甚至,若项羽定都于陈县,则韩信都未必敢就这样轻易地反攻关中,因为风险会变得非常大。

 

可惜的是,由于项羽在定都时犯下极其严重的战略错误,使得他在日后的楚汉战争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窘境,无论在战术上如何勤奋努力都无济于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无不胜的韩信到底有多牛?这十场大战会让你彻底服气!
从鸿门宴到彭城之战 刘邦的时运决定了其成功
成皋关/广武涧/暗度陈仓
从鸿门宴到彭城之战 刘邦的时运决定了其成功(3)
被司马迁黑了2000年的刘邦,其实比项羽还能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