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脂,善用对药,二药虽小,却有大功

高血脂中医属“血瘀”“痰浊”“眩晕”等范畴,病机以痰、瘀为主。

痰瘀因肝、脾、肾功能失调而内生,加之饮食不节、喜静恶动、情志失调等诱因,使痰瘀互结于脉道而形成。

中医把高血脂分为痰浊阻遏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临床常用药对,二药虽小,却有大功。

1、化痰祛湿——半夏、茯苓

茯苓,其味甘而淡,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使水湿得以下行。“饮为阴邪,当以温药和之”。

半夏辛温,归脾、肺、胃经,可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燥湿化痰,使水湿得以运化。

茯苓半夏均可祛湿,半夏以燥湿为主,茯苓以渗湿为主。水不利则生痰,利水则痰消,两者相辅相成,一燥一渗,增强祛湿之功,以达化痰之效。

2、健脾补肾——黄芪、当归

黄芪味甘性微温,色黄入脾经,可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配伍当归养血和营,使得气旺而血生。

二药相须为用,可增强补中益气之功,因该药对并无补肾功效,故在实际应用中应与补骨脂等补肾阳药物相配伍。

可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脘腹胀痛、面部浮肿、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

3、滋补肝肾——决明子、泽泻

决明子性微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泽泻味甘淡、性寒,功在利小便,清湿热。

二药合用,皆具有清热之效,可增强泻肾火而利水,抑肝阳而止头痛,清肝热而明目。

4、滋阴潜阳——柏子仁、麦冬

柏子仁味甘性平,多油而滑,具有养心安神,滋养津液之功,麦冬味甘苦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

二药相配,滋阴清热,不燥不腻,可治疗心悸失眠、潮热盗汗、视物不清、干咳少痰,对阴虚阳亢型高血脂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5、行气活血——丹参、郁金

丹参味苦性微寒,《雷公炮制药性解》云“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理妇人经脉不调,血崩带下”,其具有祛瘀生新血之功。

郁金味辛苦性寒,《唐本草》载“郁金味苦寒,主血积,下气生肌,下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其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之效。

二药均为攻破之品,配伍使用,可祛除体内积聚瘀滞,使得气血通调,对胸胁胀闷、走窜疼痛具有较好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三)
中医降血脂专方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李可用药精讲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焦树德)
近年来高血脂呈年轻化趋势,因脾肾功能失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