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观世相·趣品“钱”联


 


趣品“钱”


刘广荣 广东信宜





钱,人人爱它。在浩瀚联海中,与“钱”有关的对联颇多。它们有的借“钱”喻人,生动传神;有的教育后人,用心良苦;有的嘻笑怒骂,抒发内心情感……这些“钱”联耐人寻味。现采撷几联,与大家分享。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乃张津题浙江海宁谯楼联。张津,字广汉,明朝户部侍郎。明朝官场送礼受贿之风很盛,当时就有“苞苴入都”之说。张津为官清廉,出任南安知府时,撰写了这副对联张贴在城门楼上。上联说的是当官要执政为民,造福百姓;下联讲官场拒贿非常必要,“出污泥而不染”。张津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戴。

有这样一个故事: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永州后,有一次设宴过生日,亲戚朋友应邀而来,柳宗元出门远迎。大家对柳宗元彬彬有礼,好话说尽。柳宗元的一位同乡看不顺眼,千方百计为难柳宗元,从礼盒里拿出三枚铜钱往上抛,说自备一联请柳宗元作对。出句是:“三枚铜钱恭喜,嫌少莫收,收则爱财。”有意试探柳宗元。同乡以为柳宗元肯定对不了。谁知,柳宗元抛了抛手中的铜钱,摇头晃脑吟了起来:“几间寒舍待客,厌穷别进,进则好吃。”柳宗元对得如此之快,令众人惊叹不已。


包丞刚直不阿、正气凛然,开封府附近一秀才为他写了一“钱”联:“黑脸有公只争理;铁面无私不爱钱。”清道光年间,人称“陶青天”的陶澍,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年仅37岁,他挥毫泼墨写了一“钱”联挂在官府大厅上:“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陶大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为历代老百姓所称颂。清同治年间青海西宁知府龙锡庆,挂在官府的“钱”联更有趣:“要一文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身,远报儿孙。”“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乃清代余云焕所撰与义府大堂联。上联说官员不拿老百姓的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下联告诫为官者,自己拿了国家不少俸禄,究竟做出了什么政绩?


清官挂联示“清”,有的贪官也效仿。比如一位贪得无厌的县官厚颜无耻地挂出一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老百姓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一位年轻气盛的人看后,暴跳如雷,挥笔在原联后面各添一句,变成了一副有趣的“钱”联:“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山乎?”清代有个臭名昭著的县令蒋伯生,搜刮民脂民膏,在老家苏州建了一座豪宅。豪宅刚刚落成,便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钱”联:“造成东倒西歪屋;用尽贪赃枉法钱。”蒋伯生见了,指天骂了几声娘,一撕了之。民国时期,湖南省长傅良佐、督军周肇祥,互相勾结,爱财如命,兵匪来袭,立刻携款弃城而逃,贻笑天下。当时天津《时报》登“钱”联讽刺之:“省长卷款,督军弃城,这才算文官要钱,武官怕死;敌来欲逃,兵溃则抢,大都是下水思命,上水思财。”


有人借财神的口吻写的“钱”联也很有趣:“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为好?不做半点事,朝又拜,晚又拜,教我为难。”对贪婪之人讽刺得入木三分。传说明末有一贪官独自从郊外回城,看见几个儿童在玩“抛钱”游戏,其中一枚铜钱滚到他跟前,那贪官一脚踩住铜钱,哈哈大笑沉吟道:“居官十三年,从未把家还;返乡没路费,单等这文钱。”为防儿童讨铜钱,贪官趁他们不注意时将这一枚铜钱置于口中,谁知咽口水时铜钱卡住了喉咙,竟一命呜呼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铜钱的孔为什么是方的?
喜怒哀乐说“钱”联
运城新闻网
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从不问多少钱,店小二也从不数银子的多少呢?
元代四体文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