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典故大全·地理·土石

  【捧土】 东汉初,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负责讨定北边。渔阳太守抗命,朱浮写信给他说:“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见《后汉书·朱浮传》。后以“捧土”喻不自量力,或反用其意。唐李白《北风行》:“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清唐孙华《过淮阴见数百人舁土置城下问之云河堤欲溃将以土塞城门》诗:“精卫衔石心已尽,孟津捧土谁能壅。”另参见人事部·谬误“孟津捧土”。

  【一丸泥】 《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谓函谷关地势险要,易于防守。后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晋书·四夷传·吐谷浑》:“以一丸泥封东关,封燕赵之路,迎天子于西京,以尽遐藩之节。”唐李贺《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唐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平戎三尺剑,封缄一丸泥。”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十一:“莫倚居庸三路险,请封函谷一丸泥。”宋王安石《西帅》诗:“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明夏完淳《大哀赋》:“封函谷之一丸,据雍州之九郡。”参见武备部·军旅“一丸封”。

  【曳泥途】 典出《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涂,污泥。比喻与其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而毁身灭性,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唐丁泽《龟负图》:“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参见人事部·雅逸“曳尾”。

  【虫沙】 比喻战死的兵卒。亦泛指死于战乱者。唐黄滔《周以龙兴赋》:“子蛮貊而虫沙附,甲忠信而鬐鬣张。”金元好问《酬中条李隐君邦彦》诗:“虫沙非故国,人物自名流。”清赵翼《灵谷寺》诗:“于兹建道场,普度虫沙族。”参见人物部·其他“虫沙猿鹤”。

  【射工含沙】 常比喻暗中作祟的小人。射工,即蜮,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怪物。因其能在水中含沙射影,使人致病,故又称为含沙。清尤侗《周栎园司农席上赠》:“盛名所集谤亦起,射工含沙应龙囚。”参见动物部·鳞介“短狐”。

  【博浪沙】 地名。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张良与力士狙击秦始皇于此。《史记·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帝博浪沙中。”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明何景明《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参见人事部·冤怨“博浪飞椎”。

  【死灰】 ①火灭后的冷灰。形容消沉、失望的心情。《庄子·知北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自古江湖客,冥心若死灰。”元吴氏《寄外》诗:“千思万想不成诗,心如死灰自得知。”②形容颜色惨白。《史记·滑稽列传》:“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明宋濂《太白丈人传》:“文中子面如死灰。”③比喻败亡的人或事。唐孙樵《刻武侯碑阴》:“武侯独愤激不顾,收死灰于蜀,欲嘘而再然之,艰乎为力哉!”明刘基《春秋明经·吴入郢于越入吴》:“死灰燃于会稽,而太子毙于姑蔑。”参见人事部·冤怨“灰死”。

  【劫灰】 亦作“刧灰”、“刦灰”、“刼灰”。本谓劫火的余灰。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不知,可问西域胡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宋陆游《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清金农《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历尽刧灰人隔世,飚轮辗破

轮升。”清黄遵宪《铁汉楼歌》:“颓垣败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昆池”、九流部·宗教“示劫灰”。

  【复燃灰】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史记·韩长儒列传》:“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宋梅尧臣《咏怀》之三:“欲溺复燃灰,败笔前已陈。”另参见人事部·冤怨“寒灰复燃”。

  【秦灰】 ①指秦朝宫殿为项羽焚烧而成的灰烬。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明夏完淳《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绮古扬州,不辨秦灰十二楼。”②指秦始皇所烧书籍的灰烬。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秦灰犹未冷,汉道复衰絶。”元郝经《秋兴》诗:“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刼空。”参见人事部·冤怨“焚阶”。③指秦始皇焚书之火。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流传时代》:“摭拾秦灰之后,宝藏汉壁之先。”

  【元规尘】 东晋庾亮,字元规,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王导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另参见天文部·气象“西风尘”、器用部·日用“扇隔元规”、政事部·忠直“遮王导”、政事部·贪鄙“污尘埃”。

  【拜后尘】 谓迎候显贵,望见车尘即行叩拜。形容卑躬屈膝或敬畏的神态。《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清舒位《石季伦潘安仁》:“思归引与闲居赋,何苦低头拜后尘。”参见政事部·贪佞“望尘拜”。

  【海尘】 唐李贺《天上谣》:“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参见地理部·土石“桑田”。

  【甑中尘】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所止单陋,有时绝粒,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字史云,桓帝以为莱芜长。后以“甑中尘”形容家贫断炊已久。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参见人事部·贫贱“欲生尘”。

  【女娲石】 本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之石。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娲媧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宋梅尧臣《苦雨》诗:“洒尽天汉流,蒸烂女媧石。”后称具异彩之石为女娲石。《太平御览》卷五二引南朝宋王歆之《南康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峩峩秀上,切霄怜景,名曰女娲石。”参见九流部·神仙“女蜗”。

  【支机石】 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太平御览》卷八引南朝宋刘义庆《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一说,其人为汉代张骞,谓骞奉命寻找河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引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唐杜甫《天池》:“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唐宋之问《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何景明《七夕》诗:“乘槎莫问支机石,河汉年年此夜阴。”清赵翼《夜坐》诗:“浪説支机石,谁乘犯斗槎?”亦省作“支机”、“支石”。唐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诗:“空接灵臺下,方恧辨支机。”明陈汝元《金莲记·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还投。”明张煌言《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机。”参见器用部·车船“星槎”。

  【石燕】 咏雨。《水经注·湘水》:“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组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颌顾如真燕矣。”北周庾信《喜晴》:“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清尤侗《四月十五日圣驾祷雨立降喜成二律限韵》之二:“旱魃敢同石燕舞,雨师早驭土龙迎。”另参见天文部·气象“石燕拂云”、动物部·飞禽“湘燕”。

  【石髓空握】 《晋书·嵇康传》:“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南朝梁沉约《游沉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唐陈子昂《酬田逸人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石髓空盈握,金经闭不开。”参见九流部·神仙“嵇生不遭逢”。

  【叱石】 古代传说故事。《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晋葛洪《神仙传》:皇初平牧羊,为一道士引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未归。其兄初起寻访至山,问羊何在,答云,“在山东”。“兄往视,但见白石,不见羊。平曰:‘羊在耳,兄自不见。’平乃往,言:‘叱!叱!羊起!’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清吴伟业《归云洞》:“晚向洞中眠,叱石开百武。”参见九流部·神仙“金华牧羊儿”。

  【白石】 咏神仙。《神仙传》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黄大人弟子也。至彭祖时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亦食脯饮酒,亦食谷食。日行三四百里,视之色如四十许人……故时人呼白石先生为隐遁仙人。”又卷六:“焦先者,字孝然,河东人也,年一百七十岁。常食白石,以分与人,熟煮如芋。”北周庾信《奉和赵王游仙》:“白石香新芋,青泥美熟芝。”另参见植物部·草本“仙人芋”、九流部·神仙“白石先生”、器用部·饮食“餐白石”。

  【衔石】 即精卫填海典。唐罗隐《子规》:“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参见人事部·冤怨“禽填海”。

  【望夫石】 喻妻子思念丈夫,或形容精诚之至。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投,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石,因以为名焉。”唐元稹《春六十韵》:“望夫身化石,为伯首如蓬。”另参见伦类部·亲眷“石望夫”、器用部·宫室“望夫台”。

  【裂石】 指西周时楚国君熊渠、春秋时楚大夫养由基、西汉名将李广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金元好问《东丹骑射》:“血毛不见南山虎,想得弦声裂石时。”清邓显鹤《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君试日,以‘中石饮羽’命题,备举熊渠、养由基、李广三事。”参见人事部·秉性“石饮羽”。

  【漱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以“漱石枕流”或“漱石”形容隐居生活。宋苏轼《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之二:“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明黄瑜《双槐岁钞·诗歌纯粹》:“悠悠我思,漱石枕流,远行高蹈,虽逸其身,而悖于道。”清张潮《〈坚瓠余集〉序》:“耕云钓月,睥睨天地之间;潄石枕流,放浪形骸之外。”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枕流”、人事部·雅逸“漱流”。

  【燕石】 ①《太平御览》卷五一引《阙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后以“燕石”喻不足珍贵之物。晋葛洪《抱朴子·吴失》:“乐天任命,混一荣辱,进无悦色,退无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进趋,揭其不资之宝,以竞燕石之售哉!”唐李白《赠范金乡》诗之一:“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石齐。”石,一本作“珉”。清胡凤丹《重刻〈日损斋笔记〉序》:“以视碔砆燕石,车载斗量,无所短长轻重者,其贵与贱之相去何如也。”②用为自谦凡庸之词。晋郭璞《〈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复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尔。”唐包佶《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楚材欣有适,燕石愧无功。”宋苏轼《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另参见人事部·谬误“什袭收藏”。

  【鞭石】 ①《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宋苏轼《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元陈樵《蔗庵赋》:“秦人鞭石而望洋,谢娥入海而增喟。”明王世贞《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参见九流部·神仙“驱石”。②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鸢不起风。”唐杜甫《雷》诗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耕岩】 汉名士郑子真(名朴)隐居不仕,耕于岩石之下。见汉扬雄《法言·问神》。后因以“耕岩”指隐居。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诗:“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钓濑疏坟籍,耕岩进弈棋。”宋辛弃疾《沁园春·答余叔良》词:“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岩与钓溪。”参见地理部·土石“郑生谷”。

  【八砖】 指人性懒。唐李肇《翰林志》:“北厅前阶有花砖道,冬中日及五砖,为人直之候。李程性懒,好晚入,恒过八砖乃至,众呼为‘八砖学士’。”《新唐书·李程传》:“学士入署,常视日影为候,程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宋崔遵度《属疾》:“八砖非性懒,三昧减心忧。”另参见人物部·秉性“过八砖”。

  【长平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舆。”赵王令赵奢将兵救韩,“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唐李白《发白马》:“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李白《赠常侍御》:“传闻武安将,气振长平瓦。”参见武备部·军旅“振瓦”。

  【运甓】 典出《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后以“运甓”比喻刻苦自励。宋苏轼《送公为游淮南》诗:“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清李渔《蜃中楼·献寿》:“镇日价操戈演阵,待学那陶侃运甓扰闲身。”阳兆鲲《辛亥生日感赋》:“运甓朝朝磨虎臂,枕戈夜夜数鸡声。”亦作“运百甓”。清翁诰《题金亦陶运甓图》诗:“长沙励志向中原,朝暮州斋运百甓。”另参见地理部·土石“运甓”、人物部·其他“运甓翁”。参见人事部·志趣“运甓”。

  【八公山】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相传汉淮南王刘安曾与八公登此山,故名。东晋太元八年(383)淝水之战,谢玄大败前秦苻坚兵于此。《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唐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参见武备部·军旅“草木兵”。

  【弓挂天山】 指唐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显庆初,薛仁贵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连发三矢,射杀三人,九姓气慑遂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见《新唐书·薛仁贵传》。后因以“弓挂天山”指安抚边疆。宋杨万里《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诗:“手持汉节娖秋月,弓挂天山鸣积雪。”参见武备部·其他“三矢平虏”。

  【云雨巫山】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

  【牛山】 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三国魏曹植《感节赋》:“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燿。慕牛山之哀泣,惧平仲之我笑。”《晋书·慕容德载记》:“﹝慕容德﹞北登社首山,东望鼎足,因目牛山而叹曰:‘古无不死!’怆然有终焉之志。”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明何景明《九日同马君卿登高》诗:“牛山元有恨,休讶泪长流。”参见人事部·情感“牛山悲”。

  【玉山】 ①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郭璞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穆天子传》谓之群玉之山。”唐李商隐《玉山》诗:“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清洪升《长生殿·偷曲》:“珠辉翠映,凤翥鸾停,玉山蓬顶,上元挥袂引双成,上元挥袂引双成,萼緑回肩招许琼。”徐朔方注:“玉山,西王母住的仙山。”②《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裴楷字)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后因以“玉山”喻俊美的仪容。北周庾信《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邱墟,风神磊落,玉山秀立,乔松直上。”唐贾岛《上杜驸马》诗:“玉山突兀压乾坤,出得朱门入戟门。”清纳兰性德《贺人婚序》:“临琪树于崔生,照玉山于裴叔。”参见人体部·肢体“玉山”。另参见人事部·狂放“玉山颓”。

  【龙山】 《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会”代称重阳登高聚会。唐朱湾《重阳日陪韦卿宴》:“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

  【东山】 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又,临安、金陵亦有东山,也曾是谢安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宋沈构《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东山去,还期宣室来。”清赵翼《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东山丝竹渺前尘。”另参见人物部·将相“东山起”、人物部·圣贤“东山谢安石”、人事部·雅逸“东山高卧”、人事部·志趣“东山趣”。

  【西山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后因以“西山爽”言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唐王维《送李太守赴上洛》诗:“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亦省作“西爽”。宋李曾伯《避暑赋》:“拄西爽之笏,揖南熏之琴。”参见人事部·雅逸“拄笏看山”。

  【远山】 形容女子秀丽之眉。唐崔仲容《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宋范成大《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文君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人体部·头面“远山眉”。

  【华山归马】 谓战争止息,不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唐张碧《野田行》:“愿得华山之下长归马,野田无复堆冤者。”参见武备部·其他“归马华山阳”。

  【买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晋戴逵《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峰景行,墻仞悬绝。”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于浯溪之间,不徒言哉。”唐温庭筠《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参见人事部·雅逸“支遁隐”。

  【巫山】 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明梁辰鱼《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巫山之梦。”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

  【岘山】 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唐孟浩然《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宋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羊叔子镇襄阳,尝与从事邹湛登岘山,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叹,岘山因是以传。”唐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参见器用部·宫室“堕泪碑”。

  【荆山产美玉】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唐聂夷中《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参见器用部·珍宝“和氏玉”。

  【南山铁案】 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磑,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谳狱引律同而不同》:“前之所断,不愧南山铁案,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清黄遵宪《感事》:“东市朝衣真不测,南山铁案竟无名。”参见政事部·忠直“铁案”。

  【南山捷径】 指隐居沽名而求做官,或喻投机取巧的便捷途径。《新唐书·卢藏用传》:“(卢藏用)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少室二山,……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晚乃询权利,务为骄纵,素节尽矣。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宋范成大《逍遥席上赠张邦达教授》:“谁怜蛮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径鞭。”另参见地理部·城建“南山捷径”、政事部·议政“捷径终南”。

  【首阳】 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巅。”参见人物部·圣贤“夷齐”。

  【泰山毁】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将死时作此歌,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泰山崩塌。后用来比喻众所仰望的人去世。多用作悼辞。唐刘斌《和谒孔子庙》:“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参见人事部·病死“泰山颓”。

  【盐坂】 指虞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中条山。传说伯乐逢骐骥困盐车于此。唐李贺《马》诗之十一:“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参见器用部·车船“盐车”。

  【勒燕然】 咏边塞立功。《后汉书·窦融传》附《窦宪传》:“(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唐姚合《送任畹评事赴沂海》:“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另参见武备部·其他“燕然功”。

  【鹿门】 鹿门山之省称。在湖北省襄阳县。后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唐杜甫《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明杨慎《霞邱归引》:“鹿门栖隐处,行与老庞邻。”清姚鼐《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鹿门携妻子,休俟临卭致骑从。”参见人事部·雅逸“庞公隐”。

  【商山】 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汉初四皓曾在此隐居。晋陶潜《桃花源诗》:“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唐王湋《送王闰》诗:“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唐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商山将避汉,晋室正藩周。”参见人事部·寿考“四老”。

  【愚公移】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后用为知难而进,有志竟成的典故。清赵翼《漫兴》之二:“日虽夸父身能逐,山岂愚公力可移?”另参见人事部·志趣“移山志”、人事部·寿考“愚公”。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参见九流部·神仙“徐市”。

  【蓬莱峰】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唐独孤及《观海》:“迢遥蓬莱峰,想象金台存。”另参见九流部·神仙“三山”。

  【鳌山】 宋元时俗。元宵节用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宋李宗愕《灯夕寄献内翰虢略公》:“应念鳌山方并宿,紫泥封后独频伸。”参见动物部·鳞介“钓鳌”。

  【狐丘】 ①狐穴居之小山。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子可谓守培塿,玩狐丘,未登阆风而临云霓。”②喻故土。宋刘过《谒江华曾百里》诗:“狐丘未死归心切,未有相如驷马车。”参见人事部·情感“狐首丘”。

  【郑生谷】 喻隐居或隐居之所。《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及(扬)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唐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另参见地理部·土石“耕岩”、人物部·圣贤“郑夫子”、人事部·雅逸“谷口耕”。

  【封泥谷】 指函谷关等险要。唐骆宾王《北眺舂陵》:“既出封泥谷,还过避雨陵。”参见武备部·军旅“一丸封”。

  【律通谷暖】 相传战国齐人邹衍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张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后因以喻带来温暖与生机的事物。唐沈佺期《喜赦》:“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参见天文部·时令“邹子律”。

  【愚公谷】 在山东省淄博市西。汉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时水又屈而迳杜山北,有愚公谷。”后以喻隐居之地。唐王维《愚公谷三首》之三:“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另参见人事部·雅逸“谷名愚”。

  【武陵洞】 晋陶潜《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复得”。后以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唐钱起《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宛谓武陵洞,潜应造化移。”参见地理部·水流“桃源”。

  【金穴】 藏金之窟。喻豪富之家。《后汉书·郭皇后纪上》:“况(郭况)迁大鸿胪,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雨露偏金穴,乾坤入梦乡。”唐张说《虚室赋》:“朱门金穴,恃满矜隆。”清黄遵宪《春夜招乡人饮》诗:“金穴百丈深,求取用不竭。”后亦用以代指外戚家。清赵翼《怀塞外友人》诗:“岂期飞语传金穴,竟掛弹章出玉门。”另参见地理部·土石“金穴”。参见人事部·富贵“金穴”。

  【狡穴】 指狡兔之穴。宋范成大《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犬骄鹰俊马蹄快,狡穴未尽须穷追。湖海粗豪今岂在?但忆鸣哮如饿鸱。”参见动物部·走兽“兔藏三窟”、

  【混沌穴】 浑然一体,不可分剖貌。宋苏轼《与正辅游香积寺》:“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参见人体部·头面“凿窍”。

  【梦蚁穴】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一个名叫淳于棼的人梦见自己当了大槐安国的南柯太守,一时好不威风。醒来方知是一场大梦,所谓大槐安国不过是老槐树下的蚂蚁窝。宋黄庭坚《次韵十九叔父台源》:“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参见人事部·睡梦“南柯一梦”。

  【赵坑】 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活埋降卒四十余万,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用以指军事上的惨败和灾难。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冯浩笺注:“此言纵未能灭我王室,而困守围城,何以免害。”参见人事部·冤怨“长平苦”。

  【秦坑】 指秦始皇坑儒事。唐张说《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鲁壁之文章,缀秦坑之煨烬。”前蜀杜光庭《蜀王仙都醮山词》:“凤札龙书,靡存于鲁壁;虎符龟箓,难访于秦坑。”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相与提携,莫蹈秦坑之祸。”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喜犹存卞璞,幸不蹈秦坑。”参见人事部·冤怨“焚坑”。

  【二顷田】 指供温饱的田产,或用作归隐之词。《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多金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部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南朝梁吴均《咏怀》:“二顷且营田,三钱柳饮马。”元萨都剌《上赵凉国公》;“笑辞天上九鼎贵,来种江东二顷田。”另参见人事部·雅逸“二顷田”。

  【求田】 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宋王安石《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刘郎才气亦求田。”参见人事部·秉性“豪气元龙”。

  【邵平田】 秦广陵人邵平,在秦亡后,种瓜长安城东之青门。后因以“邵平田”借指退官隐居者的田园。唐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诗:“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清侯方域《送练三贞吉》诗:“贫安原宪宅,力种邵平田。”参见植物部·草本“东陵瓜”。

  【桑田】 喻世事变迁极快、极大,或谓时间久远。晋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唐王绩《游仙四首》之一:“自悲生死促。无暇待桑田。”另参见地理部·土石“海尘”、地理部·水流“沧海”、人事部·其他“桑田变”。

  【蓝田】 县名。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秦置县,以产美玉闻名。汉班固《西都赋》:“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后遂借指蓝田之玉。唐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参见器用部·珍宝“种玉”。

  【京兆阡】 《汉书》曰:原涉自以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乃大治冢舍,周阁重门,初武帝时,京兆曹氏葬茂陵,民谓其道为京兆阡,涉墓之,乃买地开道,立署曰南阳阡,人不肯从,谓之原氏阡。唐王维《哭祖六自虚》:“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参见地理部·城建“新京兆”。

  【牛眠地】 指卜葬的吉地。典出《晋书·周访传》:“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访。访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宁益,自访以下,三世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元丁鹤年《送奉祠王良佐奔讣还郾城》诗:“佳城已卜牛眠地,屏立泰山带围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宋公卒,两公子各立门户,为父卜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此言封侯,彼云拜相。”参见九流部·杂技“卜牛眠”。

  【缩地】 传说中化远为近的神仙之术。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后因谓两地相距遥远不能迅速会晤为缩地无术。唐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明周履靖《锦笺记·渝盟》:“愿得你缩地兼程,更教他闻呼疾至。”清赵翼《中秋后晓村太守招游怀杜阁》诗:“几同缩地幻,直过移山猛。”参见九流部·神仙“长房术”。

  【九原】 ①九州大地。《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清孔尚任《桃花扇·沉江》:“跨上白骡韉,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②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晋平公过九原而叹曰:‘嗟乎!此地之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③泛指墓地。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前蜀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金史肃《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④九泉,黄泉。《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于九原。”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金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清龚自珍《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参见人事部·病死“九原可作”。

  【傅野】 喻贤士在野。《史记·殷本纪》:“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坯。”另参见人物部·帝王“武王梦”、人物部·将相“梦相”、人物部·圣贤“版筑士”、人事部·雅逸“傅岩人”、人事部·睡梦“梦高宗”。

  【麟见处】 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之地。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唐许棠《送刘校书游东鲁》:“如经麟见处,驻马瞰荒丘。”参见人事部·情感“悲鳞”。

  【葛陂】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房(费长房)忧不得到家,公(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唐褚载《赠道士》:“闻说葛陂风浪恶,许骑青鹿从行无。”参见植物部·木本“龙竹”。

  【洲中奴长】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洲中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宋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之三:“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参见植物部·木本“橘奴”。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典故大全6
诗文典故大全
运甓斋记(明)贝琼
典故(9)一丸泥的巧用
《对联话》笺注|卷一(第145-150)
王世贞太白楼追思,张佳胤函谷关遣怀|元明清诗撷萃(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