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雷家书》:明知不能完美而力求完美


文 | 兰川


各位书友好,下周我们将一起共读《傅雷家书》。


随着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父母与子女如何相处和沟通的问题再次被人们热议。这是一个为人父母与为人子女的都需要处理的问题。在教育子女上,培养出了钢琴家傅聪和优秀教师傅敏的傅雷夫妇堪称典范。


这本书最直接给予读者的是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


1.教育子女如何把握严格与慈爱之间的度?


2.与孩子沟通可以有哪些方式方法?


这部家信选编的时间跨度为1954至1966,共12年。给孩子们写信并非毫无缘由,这是傅雷夫妇教育孩子、与孩子传递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


书信中,傅雷与儿子讨论音乐,指导儿子走上艺术之路。同时,他也从儿子的回信中得知青年人的想法,从而更新自己的世界观。书信的字里行间有父子、母子间的浓浓亲情,也有着朋友般推心置腹的深情厚谊。


傅雷教育孩子十分严格,生活上要求他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饭行走皆有礼法,始终如警钟长鸣一般教导孩子做有教养的人。学业上,傅雷要求孩子们肯下苦功,投入时间与精力。他会亲自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他们按时完成,学习时不得嬉戏,玩耍时便可自在玩耍。


傅雷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温情慈爱的一面。翻开1954年他写给孩子的信,随处可见他内心的柔软和对孩子们的爱。信中,他说:“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


离别后的傅聪在国外潜心学习,并颇有成就。


仅在1955年一月间,傅聪在波兰琴斯托霍瓦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凡到场的,都被他的所弹奏的萧邦迷倒。甚至有人流着泪不无遗憾地对他说:“为什么你不是一个波兰人呢?”


盛况与美誉并没有引起他的骄傲,相反,傅聪认为自己并没有做到完美,也知道艺术家永远不会完美。


但父亲傅雷在随后寄去的信件中依旧鼓励他力求完美。傅雷说:“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人的潜力究竟多大?在未经挖掘之前,谁也难下定论。有人说,按照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当我们以没有天赋而自我定位时,就意味着认输了。而傅雷从不强调儿子傅聪的天赋多高,他所在意的,是他够不够努力,有没有以完美为目标来自我要求。


明知不能完美而力求完美是傅雷给傅聪上的最重要的一课。


比起傅雷的严格,其妻朱梅馥给孩子更多的是温情。他和傅聪探讨诗词,也借诗词提醒儿子,李白是罗曼蒂克式的天才,禀赋极高,不是学习能获得的。杜甫则不然,至情至性,浑厚古朴,向他学习,可以避免曲高和寡的弊端。


傅雷夫妇给傅聪的,除了鞭策,还有不断的“唠叨””与“管教”。甚至,对一个并不会骄傲的孩子,傅雷依旧随时送上善意的提醒。他说:“我知道这用不着嘱咐,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恐怕正是这样“防患于未然”的先见,和不厌其烦的唠叨与管教,才让傅聪想要露出头角的缺点与毛病一次次地被“扼杀”在摇篮里。


这样做之所以没有引起傅聪逆反,与傅雷对他从小就严格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也与傅雷不时的自我批评有关。在傅聪面前,他所扮演的,除了父亲的角色,还有朋友的角色。


他们谈音乐、聊绘画、说写作,每一封信件都洋洋洒洒,相谈甚欢。在傅聪怀疑自己究竟有没有能力更进一步时,曾和傅雷说自己不配做他的儿子。对此,傅雷回信说,要说你不配做我的儿子,那我更不配做你的父亲了。


父子二人敞开心胸,经由笔墨,谈学问,聊生活。学问上,勤勤恳恳;生活中,老老实实。这是傅雷所具有的品质,也是他在儿子面前始终强调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真实坦白,永葆赤子之心,才是人之本色,也是艺术灵感的不竭源泉。


读此书最大的感慨莫过于此——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不出人才。下周,就让我们一起就近傅雷一家,看看好的家庭如何养成,好的父母和好的子女是如何沟通交流的。


以下是主题划分和进度安排:


1、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1954年通信,53-106页)


2、毅力,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之一

(1955年通信,107-172页)


3、艺术家,要永葆赤子之心

(1956年通信,173-194页)


4、懂得谦虚,路才走得远

(1957年通信,195-211页)


5、不追求结果的恋爱,使人轻薄

(1958、1959年通信,212-225页)


6、凡事都要留有余地

(1960年通信,226-258页)


7、做有智慧的人

(1961年通信,259-359页)


8、给爱人暴露缺点要趁早

(1962年通信,360-391页)


9、成功者每隔几年就要来一次脱胎换骨

(1963、1964年通信,392-425页)


10、死,是为了重生

(1965、1966年通信,426-460页)

作者:兰川,读书人,写作者,活动策划人,主持人。微信公众号“朴野堂”(puyetang)堂主,“者也读书会”(zheyedushuhui)责任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
《傅雷家书》梗概
用心发现孩子的长处
围绕中心写读后感 |《教子之道》宋文晗
【名著选读】傅雷《傅雷家书》
寒假阅读,写作(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