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许无奈、几分离愁—《杂诗》中游子漂泊异地的思乡情怀

《杂诗》—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这首唐代七言杂诗的作者姓名已佚,后人依据诗本身所表达的情怀推定,诗人描述的是科举落第后寂寥、惆怅的心情,也有说描述的是游子羁旅异地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平易、优美,手法高妙,境界空灵,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故而得以流传。

解诗:杂诗,是指即兴而作没有题目的感怀诗,多是感叹人生和离别相思。

杂事不涉及具体事物,它所表现的情感,更带有普遍性,更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

故乡的山川依旧壮丽,我却身不由己不能回去,只好在长安渡过这即将结束的春天。

一树洁白的梨花伴着潺潺流淌的溪水,在皎洁的月光下绽放,这样的美景不知今夜属于何人?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句“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长安,怀念故乡旧地,却又身不由己不能回归故乡的无奈。第二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诗人通过对故乡美景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身不由己的无奈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旧山:家乡、故乡的山川。故乡的山水美景和我没有关系,我此刻身不由己,只能暂时在长安渡过即将结束的春天。

诗人含蓄的表达了身不由己,有家难回的无奈情绪,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诗人的这种无奈呢?是长安与故乡千里路途的阻隔吗?还是科举落第后无颜见家乡亲人的愧疚之情呢?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诗人不做明确的说明,反而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就在探索和想象的过程中,让人一点点的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心酸。

诗人用洗炼的文字,高妙的笔法刻画了一种空灵的思想情绪,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思念故乡的情怀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皎洁的月光下,溪水潺潺流向远方,一树洁白的梨花在溪水旁静美的绽放。在溪水叮咚的伴奏之中,那一树绽放的梨花仿佛缥缈的仙子,幽雅高洁又飘忽神秘。

“皎洁的月光下,一树梨花伴着一溪潺湲的流水,写记忆中故乡景色的美好,运笔极为空灵,意境十分优美,耐人咀嚼,情味无穷。”—吉林大学教授张桦

这是故乡的月色、故乡的溪水、故乡的梨花。一切都是那么值得怀念,虽然这只是诗人对故乡片断的回忆,而非真正的回到家乡,身临其境。

暮春时节,故乡的梨花又开放,她宛如高雅的仙子,随着溪水的伴奏,伴着微风,在月色下翩翩起舞。然而这故乡的美景并不属于我,不知今夜会是何人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诗人通过回忆故乡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用“不知今夜属何人”的设问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涩和无奈。

唐代有大量写羁旅思乡的诗,有些诗直白浅显:我的心情忧伤,我多么思念故乡啊……等等,你读了只会觉得它空洞无物。然而,这首《杂诗》似乎“辞意俱不尽”反而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乃至被它打动,感受到诗人真实的情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场落第意悲切 乡情渐浓愁断肠
“一树梨花一溪月”,好美!你可知出自哪首诗?你能背出全诗吗?
无名氏《杂诗》赏析
每日诗词 |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安徽诗歌●精品荐读 】2022年第24期(总第一〇六期)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梨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