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解密 || 清华大学校训是谁制定的?

本文作者 江志伟 文 汪苹 图(江西)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谁制定的?是周贻春。北京清华大学老校长“周诒春纪念馆”,建立在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市的南艳湖畔。这不仅是因为,周诒春这位清华大学创办人的校长,是安徽省休宁县人;而且,他还是清华大学沿用至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制定者。那么,百年名校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字校训,到底是如何选定、决定并制定的呢?

周诒春(1883—1958),字寄梅,安徽省休宁县蓝田周村人,清华大学奠基人,教育家。民国元年(1912年)4月,周诒春被外交部任命为清华学堂教务长。10月,任副校长兼教务长。次年8月,因首任校长唐国安推荐而继任清华学校校长。民国7年1月,因与外交部得势的亲日派人士意见分歧,忿而辞职。在清华任职4年多,他着眼于民族教育独立,最先提出把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于民国5年呈文外交部,请逐渐扩充学程,设立大学部并获批准。民国20年清华建校20周年,学校纪念刊评价:“周诒春任职四年余,建树极多,历任校长无出其右”。其最为辉煌的建树就是,将《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个字,亲自选定、决定并制定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清华学堂章程》中就提出了“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这是清华校训最先形成的雏形与源头;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应周诒春校长的邀请,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进一步强调了《清华学堂章程》中的清华精神;随后,周诒春校长则选定并决定将出自《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大字,制定为清华的校训,并将其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一直使用到今天。周诒春认为:《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法天象地”,气魄既大,含义又深,也是中华民族魂之体现,理应成为清华人的精神追求。

因此,要谈到清华校训的由来,当然要谈到梁启超与他的那次清华演讲。因为正是由于他的那次清华演讲,进一步强化了《清华学堂章程》中所倡导的“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教育方针,使得清华人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周易》中的这八个字上。

1914年11月5日,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梁启超(1873--1929)应周诒春校长的邀请,以“君子”为题在清华演讲,他勉励清华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完全人格,要做“真君子”。他说:“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又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他还对清华学子给予厚望:“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因此,梁启超希望清华学子“崇德修学,勉为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

关于梁启超的清华演讲的详细情况是这样的:这一天,天气晴朗,清华园地处郊区,天空就显得更为明朗了。时候已是深秋,天气带着几分肃杀之气。梁启超整整衣裳,向同方部走去,原来他是应周诒春校长之邀去作名人讲演。当时,梁启超住在工字厅后部的西客厅。西客厅初建时是一所书房,自领一小院,院内紫藤满架,棂外红莲映窗,是工字厅内最幽美的所在。梁启超其时正在这里“赁馆著书”。

梁启超来到同方部,只见里面坐满了学生。梁启超沉静地来到主席台坐下。主持人起立向大家将梁启超及此次演讲作了一番简介,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梁启超开始作演讲。他的国语带有一点广东方言的口音,但是铿锵有力,一字一句地传到了大家的耳里:

君子之义,既鲜确诂,欲得其具体和条件,亦非易言。《鲁论》所述,多圣贤学养之渐,君子立品之方,连篇累牍势难胪举。周易六十四卦,言君子者凡五十三。乾坤二卦所云尤为提要钧无。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

他说: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若弟者几何人?读书子弟能得良师益友之薰陶者几何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邀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愤矣。深厚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

梁启超是位富于激情的人,当时,他的古文被人称为“新民体”,风行一时。他的演讲,也跟他的为人、文章一样,充满激情。他的演讲一完,下面就响起了激烈的掌声。见到自己所崇拜的梁启超作演讲,学生听众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尤其是里面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周易》语录,尤其激励人心。

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校训的阐释,比较权威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不难看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来就是《周易》中的“乾”、“坤”两则卦象的诠释,本来就是梁启超先生应校长周诒春之邀,前来以“君子”为题所作演讲中提及的《周易》之谈,其实他们原本都与“清华校训”之间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只是由于周诒春校长的慧眼识珠与英明决断,才使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脱颖而出、石破天惊般地成为了百年清华的校训,乃至于创造出“一训达百年”的奇迹。时代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古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然以它生生不息的活力鼓舞着清华人开创新的历史,再造新的辉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学一点周易》(四十五)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出处
清华大学与《周易》的神秘关联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校训背后的故事
胡显章:清华大学校训
校长王希勤在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暨2023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特邀报告上的致辞
清华大学为何用《易经》二卦做校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