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生误诊率高达40%,患者到底该相信谁?

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医学界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来自全球的25名神经系统疾病专家组成的“人类战队”对抗“人工智能”,每名医生需要在30分钟内对15张颅内肿瘤CT、MRI影像做出判读,并对患者颅内血肿24小时内是否会扩大进行预测,最后与人工智能做出的判断进行对比。

很多人觉得,经验丰富的医生那肯定不会出错!然后事实却啪啪打脸了:两轮比赛后,人工智能的准确率为87%和83%,而医生战队的准确率仅有66%和63%。

对于误诊,我们当然会责怪医生医术不精,但事实上,医生也是人,难免会有疏忽错误的时候。据亿欧智库2020年的研究报告称:中国临床医疗总误诊率为27.8%,其中恶性肿瘤平均误诊率40%,器官异位误诊率60%。

来源: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004081377763233_1.pdf?1586368143000.pdf

小毛小病误诊那最多吃点苦头,但如果在重大疾病方面误诊,那就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了。

遭遇重大疾病 切记多咨询几位医生

之前,美国就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小A前不久在公司的常规体检中被诊断为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虽然他平时偶尔有乏力的情况,但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心脏会有什么大毛病。得知诊断之后的小A立刻陷入了沮丧和怀疑当中。

全科医生介绍小A去咨询心脏专科医生。但小A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有限,如果超出医疗保险去咨询大牌的心脏病专家,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拒保,并需要自己承担高昂的诊费。如果是在保险公司覆盖范围内的医生,则只需支付很少的花费,乃至免费。

小A咨询覆盖范围内医生的结果让他更加心灰意冷。医生也对小A的病情表示悲观,甚至警告他,有随时猝死的风险,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并考虑加入心脏移植名单。

小A不甘心把自己的心脏健康交给资质一般的心脏病医生。经过朋友提醒,他知道他所在的公司曾经购买过一家远程医疗服务公司的产品,每年只需支付很少的金额,就可以免费咨询美国顶级的专业医生。这家公司就是位于加州硅谷的MORE Health。

本着试试看的态度,小A通过公司联系到了MORE Health的美国案例部。在确保不会收取额外费用后,小A同意MORE Health为他联系顶级专家的HR第二诊疗服务

很快,MORE Health就为小A联系到了宾大医疗系统的心脏病专家Jonathan Gomberg教授。Gomberg教授现任宾州大学临床医学教授,从事心脏病学专业工作3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2015-2019年美国顶级医生称号。其所供职的宾大医疗系统为美国最古老的医学院和医院,有两百多年历史,为美国知名医疗机构榜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榜医院,其心脏病学专业为费城地区唯一入榜心脏专科。

通过MORE Health专有的医生协作平台,Gomberg教授详细审阅了小A的病历,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不足,为小A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和观察,小A的病情和精神状况明显好转。

小A在第二诊疗中就好像获得了新生。其实这样的案例根本不在少数。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有效和预后精准的前提,诊断错误不光意味着治疗无效,还可能丧失宝贵的治疗时机,同时耗费大量资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者甚至可致死致残。

精神心理疾病 第二诊疗非常有必要

其实,第二诊疗意见不仅仅局限于类似心脏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身体疾病,对于精神心理疾病也非常重要

28岁的年轻女子小B从事销售工作,这两年因为经济不景气,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没想到相恋多年准备结婚的男友竟然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提出分手。双重打击下,小B出现了幻听、失眠的症状,睡梦中感到有四个人在自己脑子里开会。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于是小B去精神病院就诊,医生诊断她为“非器质性精神病”,小B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没想到身体上开始出现严重的运动障碍,身体不自主的扭转,走路时头向后仰。小B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换用过多种药物,也做过多次电休克治疗,都不能缓解。

MORE Health为小B联系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塞梅尔神经科学研究所和人类行为研究所,精神科主任Stephen Marder教授,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的主任Caroline Tanner教授

两位专家在评估过患者病史和视频连线后,明确了运动障碍和药物的关系,并提出患者的精神分裂症依据不足,建议缓慢停药基础上,加用VMAT抑制剂氘苯丁嗪治疗。因为该药国内未上市,医生通过MORE Health平台开具处方,患者可以在美国合法购药。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精神类的疾病诊断中,绝大部分是依靠患者的自述和问诊,医生的主观判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所以误诊率也极高。这个时候,第二诊疗意见就非常必要了。小B如果一开始寻求第二诊疗意见,就有可能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二诊疗意见在国外早已普及

那么,什么是第二诊疗意见(Second Medical Opinion)

第二诊疗意见是指,在主治医生做出判断后,再去寻求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第四个专业医生的意见。

其实在国外,第二诊疗意见早已非常普遍且专业。在日本,会有国家指定的癌症治疗中心为患者提供治疗上的帮助以及第二诊疗意见。而在美国,不用患者或医院提醒,医保机构就会催促患者通过第二诊疗意见来减少不必要的或错误的医治,以此来降低开支。

并且,第二诊疗意见的的确确给很多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甚至可以说重获新生

据著名的梅奥诊所最新研究发现,在该中心寻求第二诊疗意见的患者中,有20%的原始诊断是错误的,66%的患者接受了更加精确的诊断。克利夫兰诊所提供的第二诊疗意见中大约25%与初始诊疗意见不一致。

许多疾病可远程完成第二诊疗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要说了。我们也知道要多问几个医生、多去几家医院,但看病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很多好的医院都集中在北上广深,想去看病除了要负担高昂的住宿、交通、医院等费用,还要搭上家里好几个人作陪;另外,这些大医院的专家号非常难挂,一般都要熬夜排队或者找黄牛才能买到;最令人头疼的是,每到一个新的医院,都要重新来一套大检查,什么抽血、CT、核磁、B超轮番做一遍,病还没看,人就被折腾去了半条命。

其实,许多疾病通过远程医疗方式,就能完成第二诊疗。

就拿精神心理类疾病来说,它是最适合网络第二诊疗意见和会诊的疾病。与其他身体疾病相比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需要面对面的查体,也不需要复杂的化验和仪器检查,只需要通过医生与病人的交流就能观察判断。

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在密歇根颁布居家令的前三个周内,244名和精神科医生有预约的患者中,有202人(82.8%)选择了视频就诊,33人(13.5%)选择了电话诊疗,只有3人(1.2%)选择了推迟就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远程诊疗后,超过一半的患者(54.1%)表示,他们对线上就诊非常满意,即便是线下诊所恢复,他们依然愿意继续在线就诊。

对于为什么更喜欢线上就诊,患者们表示:

感觉视频就诊更方便、视频技术更放心、视频就诊更舒适,另外可以给与更好地私密空间,让患者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而对就诊体验,93.6%的被调查者认为达到了或超过了自己的预期,17.9%的人认为比预期的好一点,22.1%的人认为比预期的好得多。

总之,不管是身体疾病还是精神心理疾病,面对重大决策,最好寻求第二诊疗意见。以往寻求第二诊疗意见或专家会诊,往往需要患者与医生面对面,包括长途跋涉去寻医问药。而后疫情时代催生的远程医疗时代,这个过程往往只需要动动手指,操作键盘和鼠标就可以完成。

如果你或你的亲人也遇到类似的诊断

千万不要灰心丧气

立刻寻求第二诊疗方案 查看是否被误诊

即使不幸被确诊

这些全球顶级的医生

也会在会诊后 给出最理想的方案

生病实属无奈之事

而我们能做的

就是要在治疗上掌握主动权

决不轻易被病魔击垮

如果你或者你的亲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意中碰上了肿瘤癌症、疑难危重疾病等,需要向国际顶级医学专家求助的话,请联系他们——MOREHealth(爱医传递),MORE Health爱医传递 作为一家以重大疑难疾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远程医疗公司,创立至今已有10年,拥有各国健全的法律资质、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及众多关于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和儿童疾病的世界顶级医疗专家,并且获美国的HIPAA、欧洲ISO标准认证,致力于帮助患者早日走出困境。

另外,MORE Health还提供专家远程会诊和第二诊疗意见,患者无需亲自来美国,同样可以请到全美顶级医疗专家们诊断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脏 · 必读|《循环》公布最新版房颤疾病诊疗和保健指南
互联网医疗创业新方向:“第二诊疗意见”全解析
为什么你需要第二诊疗意见?
第二诊疗意见有必要吗?听几位旅美华人专家的深度见解
远程会诊:足不出户享受海外专家优质诊疗
护理上如何进行多学科护理会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