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水果先生”是怎么给自己烙上了“中国的星巴克”这样一个印记?

新商站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星巴克”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种饮品标志,肆言君想说的是,想要模仿它的品牌比比皆是。

 

然而,模仿也有“形”“意”之分,也许你借型盈利,也许你借型亏损,亏损了就没了,盈利呢?就会长久吗?

 

也许,你参透了“意”,可大家的参透可能还会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提到的案例主角:水果先生,却是在“形”“意”之间,悟出了自己。


4年前的米登燕,从未想过有一天“水果先生”会以“星巴克”为参照物。那时的他,只想在水吧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然而4年后,主导了3次模式创新的米登燕,开始对“中国的星巴克”的头衔有了念想。他毫不避讳地说:“死也要死在成为‘星巴克’的路上。”

 

如今,拥有33家直营店且80%开在写字楼内的“水果先生”,无论是经营形式还是门店位置,都离“星巴克”更进了一步。

 

然而,米登燕研究“星巴克”并不是想要复制它,而是试图沿着巨人的发展轨迹,想要找到一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存之路。




从企业高管到水吧老板


2008年,国内的水吧市场还是一片”奶茶“当道的格局。有一次,米登燕去韩国出差,无意中在机场看到了一家卖“鲜榨果汁”的水吧小店。

 

刚升级为爸爸的他心想:“喝奶茶多不让人放心啊,开这么个小店挺好的,用新鲜水果榨出的健康饮品,肯定受欢迎。”

 

第一年,“水果先生”就开了12家门店。但并不赚钱。这让米登燕百思不得其解。

 

产品是精选优质的,选址也都在早晚客流超过3000的Shopping mall里。这对完全依靠人流量盈利的水吧模式而言,应该是“稳赚不赔”才对。“为什么会不赚钱,是不是我们的模式有问题?”


症结所在

 

“水吧的特性是面积小、单价低、用户忠诚度低。这使得它与“水果先生”的气质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

 

例如,一般水吧的定价在8-9元,而“水果先生”的均价却在22元左右,消费者很难接受。再比如,流动人群点饮品大多是为了解渴,这对水吧的制作要求就是要快。

 

竞争对手制作一杯特调饮品的时间,大约在30秒。而“水果先生”从清洗水果、切水果到最后出品需要5分钟。

 

“客人是不会等你的,所以不管从产品到模式,水果先生完全不匹配。”

 

除此之外,还面临一个严峻形势:市场上后起的一批“鲜榨果汁”店铺,同质化非常严重。这对于消费者没有无任何差异化可言。

 

因此,“水果先生”不得不面临第一次转型。


为了生存,大做加法


在谋求出路的过程中,米登燕不断做自我剖析:”我们的产品有两个特质:一是健康,二是品质。那我们能不能效仿”星巴克“,提供一种‘鲜榨果汁’文化的休闲空间呢?“

 

于是, “水果先生”尝试在北京民生大厦和双子座大厦,开了两家写字楼店面,面积在70-120平米不等。

 

但遗憾的是,他仅浅显地停留在了形式上。而这种形似但不神似的结果,必然是继续亏损。

 

内心焦虑的米登燕,为了让店面活下去,他做了一个如今看来十分愚蠢的决定——给产品做加法。

 

“我们卖过珍珠奶茶、满记甜品、干坚果、中秋礼品、早餐、水果冰淇淋等等,最高峰的时候有13类产品线。”

 

做完加法后,“水果先生”有2/5的店铺挣钱,1/5保本,还有2/5赔钱;综合起来就是:仍在“保本线”上徘徊。

 

米登燕发现这不是路啊,怎么办呢,于是他又一次将目光对准了“星巴克”。

 

在分析“星巴克”产品时,米登燕发现,星巴克的产品非常单一,除了一些甜点和沙拉外,都是以咖啡为基底的极简产品。

 

后来发现,这些辅助产品都是与咖啡相匹配的。星巴克”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顾客提供一种享受咖啡的氛围。


重塑品牌,再做减法


“做减法其实很痛苦,减掉一些边缘产品还好,当减掉核心产品时,团队是很抵触的。”米登燕口中的核心产品,一个是写字楼门店的早餐,另一个则是包装精美的干坚果。

 

在2014年9月彻底下架早餐之前,民生店日均营收在5000元左右,其中早餐占到1/3。

 

当时民生店仅是微利,如果减掉早餐就相当于赔钱了。因此,团队给米登燕施加了很大的阻力。

 

“干坚果”的情况更是严峻。当时干坚果的年销售额占总额的10%,且纯利润过百万。米登燕形容,这是一个最难做的决定。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原本每日营收在5000元左右的民生店,在早餐下架之后,营业额不降反升,次月达6000元/天。

 

“我们惊呆了,为什么会这样?”至今仍无明确答案的米登燕,用“很多因素集体爆发”来解释。但当时,这个市场反馈,毫无疑问地坚定了他聚焦“鲜榨果汁”的想法。

 

随后2年,他陆续关掉了9家赔钱及保本的店铺,只保留了3家盈利较好的水吧店面。之后新增的店面,皆以餐饮休闲吧的形式呈现。




聚焦白领,推出鲜果轻食


店面进入写字楼后,用户定位就十分很明确了——中产阶级和白领。

 

在运营的过程中,“上一些吃的”成了不少顾客的午餐需求。于是,米登燕学着“星巴克”提供一些小西点。

 

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合适。“星巴克”是苦加甜,而他们是甜加甜,这样会很腻。不久小西点就被下架了。

 

“邯郸学步”行不通,只能靠自己创新了。米登燕又一次研究起了“星巴克”的产品。

 

“‘星巴克’的弱项在哪里?他的饮品无敌、环境无敌,但沙拉特别难吃。这是工业化的产品,无法进一步提升。于是,我们就针对沙拉,推出了‘鲜果轻食。’”

 

米登燕口中的“鲜果轻食”,是火龙果、牛油果、芒果等时令鲜果制成的沙拉,搭配一些少量面包而成。

 

“鲜果轻食”一经推出,便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为了把味道做好,“水果先生”团队把全北京叫得上名的烘焙面包,统统买回来测试。最终,他们找到一家口味甚好、价钱合理的台湾企业达成合作。

 

“我们费这么大功夫寻找好味道,是因为‘鲜果轻食’为刚需。如果味道好,它的消费频次会很高,这样带动果汁的消费频次会更高。”

 

米登燕介绍说,市面上的轻食一般在40元左右,而“水果先生”一份包含芦笋、培根、金枪鱼等高品质食材的轻食,售价仅在30元左右。

 

米登燕要打造的,就是一种超出顾客预期的效果。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你买一份轻食,觉得价格好合适,然后再点一杯果汁;而不是“好贵啊”,然后转身走了。”

 

事实证明,“鲜果轻食”的推出是成功的。目前远洋大厦店每天能卖出150份,营业额占比22%。

 

而民生店自2015年4月上架后,日均营业额也从原来的6000元升至两万元。


走出自己的路


8年的不断模仿与创新,“水果先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我一直认为‘水果先生’创造了一个新市场。它看似与‘星巴克’竞争,实际上是共生共赢的关系。假如你今天想换换口味不喝咖啡,那可以选择同样追求品质的‘水果先生’。”

 

自主研发物理冷压榨汁机,与十一个种植基地长期合作,组建自己的物流团队、升级收银系统分析消费数据,面向大客户推出水果切片,筹备新一代门店……随着米登燕格局的提升,“水果先生”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红餐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店+互联网模式分析报告
靠卖果汁简餐,他想成为中国的“星巴克”!
星巴克跨界果汁茶,茶饮品是新风口?
像星巴克那样卖水果,百果园这样做靠谱吗?
果星来客:未来十年水果捞果切可行性报告
“模仿”星巴克,只服这家33平米年入400万的果汁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