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别离】低龄留学,父母揪着的心如何才能安稳下来?

世上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别离。


又到新学期,出国留学是许多家长的选择。如今,低龄留学也渐成趋势。但把稚嫩的孩子送到地球那一端留学时,他们的羽翼是否足够丰满,是否真正学会了飞翔?这一场别离,父母揪着的心如何才能安稳下来?


■话题

近日,热播剧《小别离》引发“低龄留学”的热议。


它讲述了三位初三孩子的家庭,关于“留学”与否的抉择。


琴琴是优等生,蓝领妈妈希望孩子能“走向国际”,为此想到过卖房子,甚至把女儿过继给美国的大姨,导致夫妻冲突不断。琴琴忧心出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对妈妈哭诉:“我去不去留学都可以,只希望你不要再跟爸爸吵架了。”


朵朵是中等生,因学业压力和被同学嘲笑而患上了“考前焦虑症”。不愿过早将孩子送出去的父母,也矛盾地寄希望于孩子去国外换一个环境,过没有压力的生活。


小宇是差等生,个性比较叛逆。公司老总的爸爸希望送孩子出去镀金,“最不济学一口流利的英语回来。”


对孩子而言,低龄留学是中等生躲避压力、优等生镀金和差等生历练的“灵丹妙药”吗? 


对父母而言,“世上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别离”。当代中国式父母也秉持这种“爱的教育”——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予孩子,即便孩子将远离父母。据2016年《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留学的高昂费用,异国他乡可能导致的亲子关系疏离,夫妻之间对出国与否矛盾冲突,这一场场小别离真的能换回孩子的大成长吗?


■解析

教育有自身的文化属性 需帮孩子建立民族价值观


特邀观察员:秦春华(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自2008年以来,低龄留学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漂洋过海去异国他乡求学的孩子如过江之鲫。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上学的问题,甚至不完全是教育的问题。就算是那些条件最好的家庭,也会在某一时刻停下脚步来想一想:这一切值得吗?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吗?


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一切资源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教育也不例外。每一个家庭都在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在哪里上学,上哪所学校,是家长和孩子的个人权利,你可以评论,但无权阻拦。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条件送孩子出国留学,就算是有基本经济条件,教育也还有自身的文化属性。教育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世界。因此,它必然具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自身烙印。这就是教育的文化属性。


归根到底,人还是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接受自己的教育。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家长和学校如何帮助孩子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建立所属社会的价值观?这是需要教育者深入思考的。

留学之前 对优质教育资源客观分析


特邀观察员:朱琳(法政国际教育中心升学指导部总监)电视剧《小别离》中谈到的留学低龄化情节不是虚构,而是真实的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状。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历来是稀缺的,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必然会引发激烈的竞争。家长帮助孩子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本意是好的,但若无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了解,可以预见,孩子将无法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


所以,在孩子出国前,家长需要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所了解。优质的教育资源由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有机组合,缺一不可。


家长要认真考虑社会资源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夏令营兴起、中外学校交流活动增多,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有机会置身不同的人文氛围中。孩子多体验和感受各项活动,会促使他们冷静客观思考。


同时,客观了解学校资源的要求。国外的优质学校不仅希望招收成绩好的学生,还希望能够招收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更希望领导力、协作力和创造力较强的学生。对学校情况了解得越详细客观,对自己孩子能否适应也就越清晰,可以避免很多无法预判的损失。


最后,冷静分析家庭资源能力。有一些家长对于国外的生活和学习不了解,也没有亲朋在当地生活,自然不知如何帮助和配合孩子在国外的学习。


所以在出国之前,家长要真正了解国外情况,要考虑是否能够在必要时帮助孩子,给孩子正确的学习、生活甚至心理的引导。因为,出国仅仅是孩子新生活的开始,在异国他乡,孩子要面对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语言、学习和生活。


教育在融合发展 家长要“不忘初心”


特邀观察员:杨清瑕(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和专家讲师团成员,美国“天目教育基金会”理事)世界在融合发展,教育也在融合发展,伴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美教育也会越来越趋同。


在美国的孩子们如果想读常春藤名校,大多从小就在价格不菲的私立学校学习。乐器、体育、外语、美术等等都需要掌握,除此之外还要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做义工、参加俱乐部、慈善活动、表演比赛等等。因为这些都将是申请大学时需要参考的重要资料之一。总之,竞争非常激烈,也需要孩子方方面面出色才行。


面对中美教育趋同存异的现实,我们既要立足自身现实,也要保持变革和批判精神,让教育很好地服务孩子。最近,一个叫黎铭的中国妈妈在美国半年走访了130名中国留学生,真实地记录了她看到的一个“完全不同的留学世界”。可以说,这里充满了教育交流失败的案例。她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说到底,留学不过只是换个地方学习而已,家长不该赋予那么多的意义。”


无论中美,教育的根本目标都是培养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讲,教育者先须有“培养”的心,坦白的、正直的、温热的、忠于后一代的心!有了“培养”的心,才说得到“培养”的方法。功利是好的,但教育工作者总该还有超乎功利以上的事,这便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堂堂的人!


■麻省理工妈妈的分享

成熟懂事、上进努力

才是孩子最好的竞争力


特邀观察员:陈采霞(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曾任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出国留学真的是解决孩子问题的“灵丹妙药”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对于像琴琴这样优秀的孩子,家长希望孩子“走向国际”的初衷无可厚非,但由此背上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甚至导致夫妻冲突不断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孩子一起面对挑战,共同创造条件实现这个美好愿望。


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懂事本身就是最好的竞争力,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将是最大的不幸。


对于朵朵这样深感学习压力的孩子,父母更不能幻想通过给孩子换个环境解决问题。孩子感觉学习有压力,有的是缺乏兴趣,有的是方法不当,找到根源解决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孩子成熟最重要的标志是具有自信、无所畏惧,如果因为害怕压力而让孩子出国,只会让孩子学会逃避。


对于小宇这样性格叛逆、学习很差的孩子,家长花重金让孩子出国镀金是不负责任的。首先,孩子在国外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挫折和失败,家长只是没有机会亲眼目睹,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家长“花钱买罪受”;其次,孩子可能会觉得父母对他们的爱只体现在一个“钱”字,我在国外就见过有的孩子以花父母的钱为乐,因为钱在他们眼里最不“值钱”;最后,最可怕的是父母用钱摆平一切之后,孩子性格和心理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上进心、没有拼搏精神,比如孤僻、自闭。我建议家庭多开展一些亲子互动与交流,让孩子高高兴兴、明明白白去留学,而不是简单地把留学变成“花钱买文凭”。


我的儿子在国外本科期间拿了三个学位,之后又拿到了麻省理工的金融硕士。许多人觉得他很幸运很了不起,却不知孩子在留学之前做了多少准备,在留学期间吃了多少苦。


孩子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比起在国外的努力程度,我在国内的努力可以说根本不能叫努力。”


所以,家长要充分认识到留学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挑战性,以及孩子自身努力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地把留学当做一种解决方案。


一句话,亲子之间的这一场别离,需要父母慢慢放手。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孩子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习惯、视野、积累和沉淀,才能远走高飞。这些,不能只靠学校教育,更要靠父母的引导和家庭的熏陶。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报 文/王小艾 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低龄留学”刷爆朋友圈?家长:对孩子负责,就优先考虑这三点!
低龄出国留学弊大于利 趋势不可取
70后家长推动低龄化留学 明智之举还是无奈选择
辩证的看待低领留学 小留学生和雅思考试更配哦
不少人在外“堕落”
申论热点:理性看待留学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