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高考北京卷命题综述:语文

看这里

  署名北辰的2016年高考北京卷命题综述将分科目陆续和考生见面。该内容是考生和教师熟悉北京高考命题特色和考查要求,把握考察规律和趋势的重要资料。本期发布科目为语文。








【语   文】

  语文试卷继续突出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导向意义,在坚持强化阅读、注重实际运用、注重考生12年语文学习积累等基本命题思路不变的基础上,继承北京近三年高考语文改革的成果,稳中有变,从试卷的整体立意与布局、强化对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的考查、继续拓宽考生个性化展示的空间等方面,力求进一步完善与创新,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改革提供思路。

  试题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
001

  力求通过更广泛的素材和多样化的题目,引导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进行深层次的体悟与思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多文本阅读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体现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文言文阅读用《管子》中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的故事,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文学类阅读选取陈忠实描述陕北“华阴老腔”“撼人胸腑”的艺术魅力的散文作品,引发考生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遗产的认识与思考。

  又如,大作文题目①从文学阅读文本生发,引导考生写出对民族文化遗产内涵的理解,对其现实意义和价值的理性思考,升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大作文题目②“神奇的书签”,结合考生的读书生活和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要求考生结合阅读积累,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试卷涉及当今科技前沿最新成果、古代重要的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等多方面,突出高考语文试卷重视思想性、文化性和时代感的设计思路。



特点
002

  试卷整体结构稳定,各个板块的立意、能力考查点更为明确清晰,凸显对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通过2013年至2015年的命题改革实践,高考语文北京卷形成了目前由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和作文五个板块组成的试卷整体结构。2016年在保持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基本稳定的同时,从板块立意、考查指向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多文本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
作文

  多文本阅读着重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体现了对文本信息的检索、筛选能力的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比较、辨识能力的考查,运用文本信息合理推断的能力的考查等。

  古诗文阅读考查考生对内容的理解,文言文阅读体现出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视,古诗阅读突出对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同时,继续强调古诗文阅读多角度的拓展延伸、比较分析。例如古诗,2015年从同一话题角度进行比较,2016年则从同一作者的不同诗作角度进行比较阅读。文言文从古代与现实的联系角度,引导考生思考古代智慧对当代的启示。

  文学作品阅读进一步突出对作品语言、表现手法的赏析。写作则深入联系阅读与社会生活实际,综合考查考生的认识、思维与表达能力,并继续体现对考生想象力考查的重视。



  试卷力求使各板块、各题目之间的布局更为合理,考查点更明确清晰,体现出强调整体阅读与综合运用,全面考查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思路。



特点
003

  围绕语文能力,加强对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加大试题开放性,突出考试对教学的导向意义。



  例如,文言文第14题要求考生写出“管子谋略”对自己的启示。考生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深入思考,并能立足当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题目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想认识,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有利于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偏向,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领悟,引导考生联系现实认识、评价其思想价值,引导教学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凸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又如,古代诗歌阅读突出从诗文内容或形式的联系出发设计题目,考生理解背诵内容后才能产生联想,准确作答。试题意在扭转当前知识教学的僵化倾向,避免死记硬背,强调能温故知新,在实际运用中学习和积累。


特点
004

  进一步思考写作与阅读的结合,突出对思辨能力、想象能力的考查,突出对写作基本功的考查。


  2015年北京卷开始在作文题目上采用“读写结合”的形式,由阅读文本生发作文题目。2016年延续这一做法,相比去年,题目与文本联系更为紧密,要求考生首先要理解文本所记述的老腔演出“撼人胸腑”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再“说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对所接触的文化现象的理性认识与思考。命题力求使阅读与写作有更深度的结合,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强化对考生认识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作文题目②要求考生叙写自己与一枚“神奇的书签”的故事,既要求考生发挥大胆的想象,又与考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两道作文题目首次规定文体,一个要求论述严密,一个强调描写细致。这种新的尝试体现了高考对考查考生写作基本功的重视。



(文本编辑:刘海燕)
(更多相关信息详见《北京考试报》)
微信编辑:马明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评析及后期备考建议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名师点评
深度全解析!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创下多个第一 趋势解读(附作文原题)
【原创干货】流金六月,满载归航 ——2017年杭州中考语文解读
专家分析北京高考语文卷传递新信号:注重学生12年语文学习积累
2016年语文北京卷作文题目解析:稳中求创新 大作文2选1微写作3选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