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穷酸才子闷闷不乐,得高僧开解后悟出妙诗,最后7个字成网红名句

“悟”这个字很玄,有人至死不悟,有人幡然醒悟,有人一闻千悟,有人心领神悟。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再没有比诗歌更需要“悟”得了。

中年苏轼站在湖北某古战场,据说连位置都搞错了,那里并非当年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但他却硬是感慨万千,悟出了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又穷又苦的杜甫,在一个清秋,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悟出了千古绝唱《登高》。文人的“悟”,总是带着一些多愁善感。

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也是一个诗坛很经典的“一悟”。诗人名叫李涉,是个唐代失意人。

说起来,这李涉是颇有些才华的,早年就小有诗名,后又曾任国子博士一职,世称其为“李博士”。当然,那时候的博士和现在不一样,并非一种学历,但这一职位也非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遗憾的是,到了唐宪宗时期,李涉因得罪权贵被流放至南方。这段时间的李涉又穷又苦,成日里闷闷不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一天,实在无聊的他突然想起去寺里看看风景,便登了次山。结果,这天他的经历不但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诗名,也让诗坛从此多了一首名篇。

原来,当天李涉在寺里遇到一个老和尚。一开始李涉以为他只是个普通和尚,交流一番后才知道对方是寺中高僧。经他开解后,李涉突然顿悟出人生真谛,即兴在庙墙上写了首《题鹤林寺僧舍》,大家且看:

《题鹤林寺僧舍》(唐代诗人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可能有朋友看到这首七绝后,会恍然大悟,原来近些年的网红诗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是出自这首诗。不少朋友喜欢把这7个字挂在办公室及书房里,还有人认为它应该是出自近现代的哪位文化名人,不知它是出自李涉的唐诗。

这7个字中,最经典的就是一个“偷”字。人生是自己的,时间也是自己的,为何需要“偷”?因为,几乎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我们的生活都被种种俗世填满。

为了“扮演”好各种身份,我们不得不想尽办法、苦苦经营自己的人生。似乎只要哪天一闲下来,我们的生活节奏就会被打扰,就会被各种不安所占据。所以这个“偷”字中藏着无奈,也藏着对生活的反思。

除了这最后7个字外,其实前几句也都是妙语。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作者与高僧闲聊前的状态,昏昏沉沉,惶惶不知所已。以致于,连春日里登一次山也是带着勉强的心态来的。

第3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可见诗人此次与高僧相逢完全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这与最后的“偷”字也形成了呼应。生命的种种顿悟,往往就是一瞬间在一件很普通的事中完成的。

纵观李涉这首诗,共有3大特点:

其一,语言很直白。几乎没有任何生僻字,却在明白如话的语言里,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悟;

其二,结构安排很工整。前两句写因,中间写经历,最后写悟,一气呵成;

其三,关键字眼提炼得很有功力。现代人写诗时,往往总是用力过猛,以为每个字都要很高级才能写出意境之美。但事实上,一首好诗往往只需要把握好一个诗眼,就完全足够了。李涉用对了这个“偷”字,就足以让他一诗成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大诗人李涉经高僧开解后,悟出这首千古名作《题鹤林寺僧舍》,最后7字"偷得浮生半日闲"很多人挂在书房
唐代不入流诗人经高僧开解,在墙上写下28字,最后7字成千古名句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赏析
北宋高僧这首禅诗,哲理深邃,开解一切不如意,值得一读再读
高僧临终前写下一首诗,短短28字,写出世人最向往的晚年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