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益在边塞写了一首诗,超越《春夜洛城闻笛》,名人大加赞赏

李白的诗里充满着仙气,其风流更是天下闻名,其不拘一格的诗风以及浪漫的笔法深得世人喜爱。其《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秋浦歌》等诗歌更是连中小学生都倒背如流。

李白的名声古今皆知,文思世人仰慕,他的名声与诗歌更是远播海外。可以说,李白的诗歌是唐诗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不过李白虽然名篇无数,但有些话题,有些诗人同样也能写得很经典,比如他登黄鹤楼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时,身为诗仙的李白虽然诗兴大发,但还是觉得崔颢写得极为绝妙,并称赞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时还是仿照崔颢的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不仅如此,在其他的一些诗中,也有人写得极为出彩,直追李白,甚至感觉超越李白,比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感觉在意境、感染力和艺术手法等上面,均感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为上乘之作,甚至有超越李白之感。我们先看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这首《春夜洛城闻笛》属于一首羁旅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当时的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被称作东都。当时李白客走他乡,漫游洛阳,夜晚在孤独凄冷客栈里,偶然间听到悠扬的笛声而触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写下此诗,没有想到非常受欢迎。

此诗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在孤独的暗夜里,李白一人难以入睡,曼妙动听的笛声传入了他孤独的耳朵,立刻触动了人的羁旅情怀。一个“暗”表达作者的复杂心情,与前面的“谁”相呼应,表达吹笛者的神秘。第二句着重渲染笛声,说这曼妙动听的借助春风飘得洛阳城到处都是,醉人心里,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很显然融入了李白主观的情感以及夸张的想象。一个“散”字用得相当绝妙,使得静中有动,动中含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主观的想象与客观的思乡结合得相当缜密。

在第三四句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点出了李白听到的曲子是《折杨柳》。古人送别时的折柳相送取的是“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的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而《折杨柳》更是其音哀怨幽咽。

《折杨柳》哀怨曲折,听后引人思念,长期在外的人,只要听到了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更何况是二十多岁就离家出游的李白,听到这充满客愁乡怨的曲子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何人不起故园情”自然写得水到渠成,读诗时也感觉余韵袅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回味无穷。千百年来,只要想起这首诗,总能引起游子心灵上的强烈共鸣。

按理说,李白的这首《春夜洛城闻笛》写得这么好,想和它相提并论简直是不太可能的事,更不要说是超越了。然而,情到深处自然浓,情到真处自然能实现自我的超越,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正是这样一首情真意切的好诗,不仅超越了自我,还超越了无数经典。

唐朝建中元年的深秋到初冬之间,战争频仍,李益来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其间便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其诗如下: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李书写的边塞诗,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从而引起其他守边将士心灵上的共鸣。

诗的前两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登城时大漠无边的风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反光后如茫茫无边的皑皑白雪,映入诗人眼帘;而受降城上,月光如泻而下,洒得到处都是,泛着白光,似乎是那令人生寒的冰霜。而不管白雪也好,冰霜也罢,都是为后面的三四渲染了一种寂寥、凄冷的环境,触发戍边将士望月思乡的心情,引起他们怀念故地、怀念故乡之情。

第三四句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在写笛声上未著一字,没有描写笛声怎样的凄凉幽怨,更没说这笛声是怎样的如泣如诉,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吹芦管”,虽不知从何而来,却是来得那么突然、那么不经意,陡然唤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而第四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全诗的关键。“一夜”极言整个晚上,再加一个“尽”字,更进一步描写了将士们自从听了笛声后,做什么都没有心思,做什么都没有力气,而将士们更因为这笛声而整夜彻底失眠了。可以说第四句是于无奇处见神奇,于无声处见有声。而没有这第四句,前三个句子都显得平平无奇,没有这第四句,前三个句子都显得黯然失色。

从整首诗来看,诗的第一二句描写景色,第三句写的是笛声,前三句总体上都是为第四句的抒情作渲染、烘托和铺垫,都是为第四句的抒情蓄势和造势,从而使得诗的抒情从波澜不惊一下子达到了高潮。而在感觉上,诗歌也从视觉转移到听觉,再把听觉的无形上升到感情的激流涌动,把对故乡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写得如滔滔不绝的洪波。

另外,这首诗上的巨大成功,在于把诗中荒凉凄冷的景象与声音、感情三者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将感情与大漠荒沙的画面、凄婉哀怨的音乐熔为一炉,组成了一首意蕴丰满、意境天成、寥远空灵的一个整体,真正完美体现了诗歌的短小精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在涵韵,使人读后意韵自生,想象无穷。

最后,本诗的成功还在于写出了征人戍边而难以与家人团聚的那种无奈和孤独,抒发了征人的心中之情、故乡之思,读来感人肺腑,得到了许多名人的高度赞美与推崇,比如,刘禹锡在《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的“边月空悲芦管秋”指的就是此诗。说明了这首诗在当时就已传诵很广。的确,本诗意境全出,当时就被谱写成曲,传唱天下,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小结: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与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各有特色,虽然李白的是羁旅诗,李益的为边塞诗,然而两者皆是写笛声与乡思的名作,可谓千古名诗。

从创作手法和意境方面来说,李白则用想象与夸张来描写笛声的曼妙与动听,说笛声借春风散得满洛阳城都是,从而引起人无限的相思。而李益在笛声上不著一字,却从景象上造势烘托,把几种感觉无缝融合,特别是最后一句,于无声处见有声,于无奇处见神奇,尽得风流,意境无穷,引人入胜,可谓极为出彩,甚至感觉超越了李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里一首思乡之作,仅仅二十八个字,写得非常唯美!
李益的经典七绝,寓情于景,以景写情,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
【唐诗三百首】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欣赏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连载30: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PPT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