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粟裕访问苏联,时隔12年再见此人,疑惑地问:你当初为什么要走?

1957年,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党政团以及以彭德怀为首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双双来到了苏联,参加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和访问活动。

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是军事代表团中的一员。

此次粟裕前来苏联,除了工作上的事以外,他还要来求解一个藏在自己心里12年的问题。

粟裕在我军的名声是很大的,被誉为“战神”,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一直在他心里珍藏了12年?能够解答粟裕问题的人又是谁?他又给了粟裕什么样的答案呢?

这件事,还要从1945年说起。

1945年七大时,未来参加会议的粟裕以高票当选为七大候补中央委员,前来参加会议的华中局组织部部长回到华中局后,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

他说:“粟裕同志在天目山连续打了几个大仗,毛主席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毛主席说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几年后,毛主席的预言成真。

说到天目山战役,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是粟裕,因为他是军事主官,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个人,也不得不提起,不过相对于粟裕而言,他的名头倒是小了许多。

他就是时任苏浙军区参谋长的韩振纪,而事实上,1957年,粟裕在访问苏联时,找的那个能回答他问题的人,就是韩振纪。

韩振纪,到底是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韩振纪是河北高邑县人,1905年出生,韩家在当地,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是也有一定的家财,正是靠着家族的余荫,韩振纪从小衣食无忧,幸好他本人也是一个极其努力上进的人,因而他读过小学后,又读了高小,直至考上了直隶甲种工业学校。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民生凋敝,虽然底层人民的一切苦难,韩振纪都感觉的不是很明显,但是他知道,他救国救民,迫在眉睫。

正巧这时,一件事的发生,让韩振纪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1919年,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并未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消息传到国内,学生愤怒,工人愤怒,每一个有自尊心的中国人,都愤怒。

就这样,一场影响深远的学生运动,拉开了帷幕。

在历史上,我们称这场运动为“五四运动”

韩振纪此时正年轻,亦是身怀热血,面对如此情景,自然是义愤填膺,参加了这次运动。

经过这场“洗礼”,韩振纪确定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即参军报国,随后,他考入了保定陆军讲武堂。

之后的数年时间里,让人有些遗憾的是,韩振纪一直是在旧军队中任职。

也许是河北离江西太远,等韩振纪来到江西时,已经是1931年,这一年,他担任的是国民党26路军总部参谋。

有一句话说得好,“革命,不分早晚”

1931年年底,韩振纪参加了由董振堂,赵博生等人领导的“宁都起义”,随后便投入到了红军队伍。

这支部队,后来被改编为了“红五军团”,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后,河北只走出了两位开国中将,巧合的是,这两人都参加了宁都起义,他们一个是韩振纪,另一个,是孙毅。

来到红军队伍,对于韩振纪来说,正如鱼儿被放入了海中,他得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满足,而且还有心灵上的愉快。

之后由于他能力出众,先后担任了营长,副团长等职。

长征时,韩振纪来到了军委干部团,成为了团长陈赓的助手,担任了参谋长一职。

自从参加红军队伍后,韩振纪一直都是按照最严格的要求来对待自己,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出色的参谋能力,在战火中得到锻炼,得到提升。

韩振纪先后做过陈赓的参谋长,左权的参谋长,徐海东的参谋长,黄克诚的参谋长,以及粟裕的参谋长。

看看这些曾经韩振纪辅助过的人,他们基本都是大将,如果左权不牺牲的话,很有可能,会是大将及以上军衔。

从韩振纪的这个经历,我们不难看出,韩振纪的能力之强。

实际上,韩振纪的能力不止于参谋一事。

韩振纪还是一位领导军工生产的行家。

长征时期,毛主席就听说过韩振纪系统地学过军工技术,因而在1941年,毛主席决定人尽其用,随后,韩振纪被任命为了新四军军工部部长。

在当时的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军工部可谓是一片空白,对于韩振纪来说,这次上级对他的任命,其实也是一种考验。

事实证明,韩振纪没有让党组织失望。

韩振纪上任新四军军工部部长后,他与其他副部长通力合作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搞出了7个像样的兵工厂。

这些兵工厂的成功建立,为新四军,提供了大量的手榴弹、迫击炮弹、地雷等。

韩振纪领导军工时,除了让兵工厂生产这些常规的武器装备外,他还利用自己曾经学习到的知识,研究出了枪榴弹、平射曲射两用炮、高爆炸药等武器。

这些武器装备,对于我军的战斗力加强了不止一点两点。

后来,由于战况需要,韩振纪离开了军工部长职务,来到了新四军第二师,继续回到老本行,担任参谋长职务。

1945年,韩振纪奉命来到苏浙地区,在这里,他的人生再次地发生了剧变,因为在这,他遇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粟裕。

粟裕的欣喜,失落和疑惑

1944年,抗战大局已定,党中央决定派粟裕前往东南沿海地区,在抗击日寇的同时,也要争取控制沿海一带的军事要地。

粟裕接到命令后,即刻率部南渡长江,与王必成会师于浙江长兴。

来到江南后,粟裕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驻扎在哪?

位于杭州市西北部临安区境内的天目山,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粟裕随即出动队伍,向天目山靠拢。

新四军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顾祝同部的警惕。

顾祝同命令部队严密看管粟裕,与此同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顾祝同派62师以及“忠义救国军”对新四军进行围剿。

粟裕当即指挥部队进行反击,第一次天目山战役后,我军取得大胜,歼敌1700余人。

由于当时还是国共合作时期,粟裕还给顾祝同送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卑职率师南下抗日,正缺武器弹药,承蒙你慷慨解囊,无私奉送俘虏1700名,迫击炮3门,重机枪12挺.......解我燃眉之急,真乃雪中送炭,我等万分感谢.......。

顾祝同看到信后,肺都气炸了,随后,他决定第二次派兵“围剿”新四军粟裕部。

这一次,担任国民党部队前线指挥的陶广加大了兵力,增加到了12个团,兵分四路。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粟裕再次展现出了自己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对于此战,粟裕的想法很简单:“管他几路来,我只打一路。”

经过第二次战役,我军再次大败敌军,歼敌170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

我军在这两次天目山战役的胜利,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

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对于浙江,他一直很重视经营,此时粟裕率领部队来到浙江,并且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对于蒋介石来说,犹如在他的心中插了一把刀。

蒋介石随即下令:调集10个师的兵力,“围剿”粟裕部。

第三次即将开始的天目山战役规模,远远的超过了前两次,粟裕的压力,也达到了最大。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韩振纪来了。

粟裕对韩振纪还是比较了解的,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很强参谋能力的一个人,因而,在第三次的天目山战役前,粟裕决定调韩振纪担任苏浙军区的参谋长,协助自己指挥战斗。

时任苏浙军区参谋长的,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刘先胜。

大敌当前,刘先胜很是看清局面,当即让贤。

事实证明,韩振纪也没有让粟裕失望。

在组织策划第三次天目山战役时,韩振纪发挥了自己超强的军事参谋能力,这次战斗,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是在我军的有意诱敌深入下,敌人最终还是取得了失败。

第三次天目山战役结束后,粟裕对韩振纪的欣赏,更高了许多。

经此一战,粟裕的指挥能力,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因而便有了文章开头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

不过,就在战斗结束不久,粟裕的心情却是忽然地失落起来。

原来,韩振纪告诉他,自己要辞去苏浙军区参谋长这个职务。

粟裕很是惊讶,询问原因,韩振纪并没有说。

在粟裕的身边,韩振纪只协助了他2个月的时间。

对于此事,粟裕一直很疑惑。

实际上,韩振纪也并非不愿意在粟裕的身边工作。

粟裕是我军知名的战将,从内心来讲,他也很愿意在粟裕的身边工作,但是考虑到原来的参谋长刘先胜也是一位很优秀的同志。

因而韩振纪知道,自己并不能表态说自己非常乐意在粟裕麾下工作,因为这样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刘先胜的前途。

由此,韩振纪在前往军部汇报工作时,当粟裕请求军部将韩振纪任命为自己的参谋长时,韩振纪没有说话,因而上级认为韩振纪不愿意,由此便没有同意粟裕的请求。

就这样,韩振纪离开了粟裕的身边。

韩振纪的离开,让粟裕的心里很失望,也很不解。

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粟裕的部队一直扩大,而粟裕本人在我军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显而易见,韩振纪当年的不表态,对他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

离开了粟裕后,韩振纪来到了东北战场。

在东北战场上,韩振纪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负责军工生产工作。

从1945年10月起到1949年5月,东北军工厂一共生产了将近500万枚手榴弹、329万发各种口径炮弹以及各种配套枪械、火炮。

这些武器装备,不仅大力支援了东北的解放战争,而且还向支援了关内部队。

在这其中,韩振纪贡献不小。

粟裕的疑惑终于被解开了

建国后,韩振纪由于考虑到我国要发展的外交事业,需要有一群能力颇强的人前去任职,因而党中央决定从部队里挑。

韩振纪,成为了其中的一位,他来到苏联,担任了我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

1956年,聂荣臻元帅来到苏联,在授衔仪式上,聂荣臻代表周恩来总理授予韩振纪中将军衔,代表毛主席授予韩振纪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授衔仪式结束后,许多人高兴不已,韩振纪却是脸色沉重。

韩振纪认为,授予他一级八一勋章授高了,因而向上级请求,说他不要一级八一勋章,给一个二级的就行。

上级最终同意了。

在苏联的大使馆中,韩振纪级别高、资格老,但他从不摆架子,注意维护大使的威信,尽力搞好组织内部团结,他的举动,赢得了许多同志的敬佩。

1957年,粟裕跟随中国代表团来到苏联,当面见到了韩振纪,问了他一直困扰自己12年的问题。

粟裕问韩振纪:“当初,你为什么要走呢?”

韩振纪讲了原因:“不夺人之功。”

粟裕恍然大悟,他的眼里对韩振纪的欣赏,演化成为了佩服。

1958年,韩振纪奉调回国,之后,他历任总后勤部军械部首任部长等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曾协助粟裕指挥战斗,功劳丰厚却离职,12年后粟裕才恍然大悟
他曾协助粟裕指挥战斗,两个月后离职,粟裕不解,12年后恍然大悟
他曾协助粟裕指挥战斗,两个月后离职,12年后再见,粟裕才知原因
天目山战役后,他为何不愿当粟裕的参谋长,错过一个个战争神话
2万新四军濒临绝境,粟裕命战士:在俘虏面前打架!最终破敌7万
粟裕列一份清单,感谢顾长官“奉送大礼”,嘲笑之外是计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