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5年,毛主席受蒋介石邀请访台,却指示小平同志前去,结果如何?

1989年5月16日,小平同志会见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经过了一轮元首级会谈,中苏两国同时宣布:结束自1950年代后期以来的不正常关系,恢复和平友好的两国邦交。

在会谈中,两人不可避免的说及了台湾问题。

毕竟,正是在小平同志的英明领导下,1984年香港回归问题大体落定。

1987年澳门回归问题也基本达成,只需要各自静待十多年光景,便可收复这两大被他国占有的领土,让祖国统一更进一步。

图|1989年5月16日,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旧照)

如今,便只剩下了台湾,这个自1949年被孤立出去的所在,与港、澳还有所不同,这只是中国内部的问题,却因美国屡屡插手、两岸情况多变而终不得解决。

向来明睿神武的小平同志,在说及台湾时便想及了一件旧事,叹息着说到:“这辈子有件事想干,但怕是干不成了!”这件事不是别的,是去台湾进行访问,以尽快促成台湾回归。

说及这件事,之所以让小平同志耿耿于怀,除过多年为之而做的努力一时难见成效外,还因为自己没能完成毛主席当年交代给他的任务,从而留下了莫大的遗憾。

图|毛主席会见小平同志(旧照)

1975年初,蒋介石眼见时日无多,有心为蒋家、台湾及国民党都安排一条坦荡后路,便破天荒主动向中共低下了头,请求毛主席来台一唔,让两岸合一早日达成。

而当时毛主席身体不便,周总理同样如是,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平同志。

以小平同志这会儿的惋惜来看,当时并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中国内部当时出了问题,还是台湾方面出现了动荡?

不然这么重要的一节,断然不会在两岸历史中毫无记载!

本文,便带大家走进自1949年以来的两岸风云,看看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统一,都付出过怎样不为人知的心血?

图|蒋介石(旧照)

1949年初,蒋介石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逼迫下无奈下野,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下野,可实际上仍掌握着国民政府的真正权柄。

一方面静观事态发展,一方面积极部署后路——西南与台湾。

同年4月,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很快便解放了国民政府首都所在的南京。

蒋介石却在我军过江后不久,即率领残部人马逃往西南地区,准备依托巴蜀天险阻碍解放军,却不妨成了痴人说梦。

图|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旧照)

同年11月,人民解放军兵进大西南,快要打到成都城下的时候,蒋介石落寞地乘坐专机赴台。

国民党的大部早早地乘坐军舰到了台湾,及至蒋介石带领最后一些人马败逃而至,所有人的心中都不免有所凄凄惶惶 。

1950年春夏,解放军在解放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后,在东南沿海厉兵修备,准备趁势发动解放台湾之战。

此时,蒋介石的手下有40多万的精锐大军,武器装备更是远胜我方,可他们的士气战心却是不堪一用,毕竟整个大陆都在极其优势的条件下陷落,仅仅一岛之地又哪能幸存。

图|蒋介石(旧照)

蒋介石明面上叫嚣着要反攻,却在筹备与我方和谈,经过一番找寻之后,最终选定了李次白来当这个和谈密使。

之所以选李次白,这与他的过往经历大有关联:李次白,毕业于黄埔六期,与戴笠是同学,颇得张治中看重。

本该青云直上前程似锦,可就因为李次白的妹妹,嫁给了陈毅的兄长陈孟熙,进而有了极大的通共嫌疑,被老蒋自然排挤在外。

1946年,备受排挤的李次白,脱离了国民党军辗转去到台湾高雄开了一家饭店,在整个内战中不曾与中共部队见过面,也与国民党各方联系不多。

图|李次白(旧照)

由李次白来担任这个密使,从他与中共高层陈毅的私人关系,以及与国共双方牵扯都不深的情况来看,是再为合适不过了。

1950年5月初,李次白奉老蒋之命,秘密来到上海见到了陈毅这位“亲人”。

陈毅热情招待了他,宴席准备得颇为丰盛,一番推杯换盏、寒暄叙旧之后,李次白这才表明了此行的来意。

陈毅没有任何犹豫,就代表大陆方面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李次白的提议。

毕竟,从上到下,都不认为解放军打不下台湾,而粟裕领导的40多万攻台大军,也已准备就绪。

图|陈毅在上海视察(旧照)

只等中央一声令下,到时候便会势如破竹地打过海峡,将蒋介石的残兵败将消灭干净,这才算真正完成了革命大业。

但没成想,朝鲜战争却随之爆发了,美国的强势出面干预,让中国无法坐视。

为了不让战火蔓延到我国境内,为了打击美帝的称霸主义,为了未来几十年的太平光景,中国决定出兵援朝,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美国在出兵干预朝鲜战争的同时,也派遣了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这让我方打过台海的计划不得不暂时终止。

美国为了扯住中国的后腿,同时为了打造所谓的“第一岛链”以封锁中国,持续为台湾地区提供军事和政治援助,这让台湾有了一定的缓冲之机。

图|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旧照)

美国一度想要凭借舆论与政治力量,来促成“划峡而治,两个中国”的阴谋,从而让台湾成为了一个独立主权,以便更好地牵制中国,同时扩大他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蒋介石虽然利益熏心,可根本底线还是有的。

他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共两党的斗争这是内部争斗,可以借助外力,却不能真被外力所控。

为此,蒋介石曾让“台湾地区外事机构负责人”叶公超公开代表政府表态:“台湾属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势力都不能分裂。”

图|叶公超(旧照)

蒋介石如此的不听话,一度让美国人有心替换掉他这个“地区领导人”,推陈诚或者孙立人上位,却被蒋介石以铁血镇压。

两方矛盾彻底激化,如果不是彼此各有所图,怕是所谓的美台防御同盟立马就要破裂。

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国需要好好修养生息一番,而台湾地区在美国的帮助下,也不是大陆轻易就可以打下来的。

新中国的空军和海军还在初创阶段,台湾海峡这100多公里的海路,如果没有很强的海军和空军,很难突破美台双方的合力打击,并顺利实施登陆作战的。

为此,在1955年春我方首次提出:“中国大陆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以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图|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旧照)

万隆会议时,周总理曾经这样阐释过:“台湾问题是内政,两岸的紧张局势是美国人一手制造的,中国政府愿意就此事进行和谈。”

当时,缅甸总理吴努表示,愿意为国共两方进行说和。不过,他需要先知晓一个答案,那就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后,台湾该如何治理,而蒋介石等人如何安排。

正是吴努的这番话,让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入了实际筹谋阶段。

1956年春,毛主席与周总理、章士钊等人经过充分讨论,最终制定出了针对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

“一纲四目”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后来“一国两制”的雏形。

图|章士钊(旧照)

其中,“一纲”是台湾回归祖国,其他问题皆好说。具体到“四目”就是:

外交权归中央,台湾政权归蒋介石与陈诚;中央会大力支援台湾的军政建设;台湾现行制度暂不改革,如以后要改大家坐下来再谈;两岸政府停止一切对对方的破坏行动,建立起友好团结的关系。

随之,章士钊自告奋勇,要亲赴台湾传达中央的诚意,力促两岸合一。

毛主席得知后欣然赞同,并亲自写了一封书信由章士钊带给蒋介石,信中称呼蒋介石为“老朋友”,希望他能够深明大义,让台湾早日回归,到时“一切均可照旧,可继续搞三民主义!”

图|毛主席与章士钊(旧照)

蒋介石这一年已经69岁了,在抗美援朝结束后,他已然认识到了反攻无望,稳定住台湾局势后不禁颇有些意兴阑珊,如今看到这封信,不禁心绪有所失控,好一阵才稳定下来。

不久后,周总理又在会见外宾时表示:“只要蒋介石愿意将台归还,那就是大功一件,到时候他可留在祖国任意一个地方!”

有记者追问中央会给蒋介石一个部长职位吗?周总理慷慨而语:“部长太低了!”

大陆的诚意满满,美国的心思不纯,反攻已然无望,种种因素交织起来,不禁让蒋介石再次有了和谈之念,而这次他所选择的和谈大使乃是曹聚仁。

图|曹聚仁(资料图)

曹聚仁是近现代历史中的一大名流,在各界均有不凡影响力,同国共两党上层的许多大人物都有过接触,诸如蒋经国与他关系亲密,章士钊乃是他的同乡,周总理、陈毅都曾与他有私交。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曹聚仁从来只站在整个国家与民族的角度,是一个相对中立派的人物,两方对他都比较放心。

在蒋介石的指示下,蒋经国在这一年两度去到香港,与曹聚仁进行秘密接洽,有所突破后带曹赴台,接受蒋介石的耳提面命。

而据曹后来回忆,当时蒋嘱咐最多的,是摸清大陆的真实想法。

图|周总理夫妇与陈毅夫妇(旧照)

同年7月,曹赴台后受到了极高规格的接待,周总理、陈毅等中央领导均有出面,以示对台湾方面的重视。

周总理曾多次强调:对台湾方面,这不是招降,只是双方坐下来商量着达成政权统一的目的。

曹此行结束后,详细将过程及感悟写下来,交于蒋介石斟酌。蒋阅毕颇为意动,督促曹二次赴京,进一步落实和谈条款。

这次曹入京后,得到了毛主席亲自接见。

接见时间是早就定好的,即便毛主席临时有会议要出席,可为了见曹聚仁,竟然顾不得了,依旧按时与曹一晤,足见毛主席以及中央的赤诚心思。

图|毛主席正在看书(旧照)

后续的和谈事宜由周总理具体负责,曹聚仁问出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假如两岸统一,中央如何对待蒋氏父子、陈诚?”

这个问题在去年,经缅甸总理吴努提起,中央早有预案,周总理再仔细斟酌了一番,给出了如下答案:

蒋回大陆后不按地方官员任命,具体由中央负责;陈诚与蒋经国可留在台湾任职,也可回到大陆,如果陈诚归来的话,职务必不低于傅作义。

在现下的国民党中,陈诚是继蒋介石之下的第一实权人物,在国民党军政两届影响甚大。

当初傅作义作为陆军2级上将向我投诚,中央委以水利部长、政协副主席等要职,级别那可是副国级。

图|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傅作义(旧照)

要换到陈诚身上,怎么也该不低于这个层次;如果是老蒋,那就必得是正国级职位了。

大陆如此的赤诚心意,在曹回去叙陈给蒋介石后,蒋更加动心,可他心里还是不瓷实。

随之,又派曹第三次远赴大陆,从侧面察看大陆的态度。

曹这次来到大陆,在京与杜聿明、黄维、王耀武等人一番叙旧,再赴上海拜会陈毅市长,最后又去浙江溪口的蒋介石老家,察看蒋氏祖坟与故居。

结果就是,无一处不见诚意。杜聿明等被俘的国军将领,被大陆照顾得很好,逐渐归心于新中国;陈毅性格直爽,待他这个老友不讲虚的,只为国家与人民考虑。

图|蒋氏故居(资料图)

蒋氏祖坟与故居,也被大陆方面一直保存、修缮得极好。

这一切,让蒋介石心中的天平再度有所动摇。

不久后,毛主席在与卫立煌相见时,公开表示要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这让蒋介石更加心思摇曳,派出了心腹宋宜山(关在功德林的宋希濂之弟)赴京,再度进行详实试探与察看,大陆的态度一如既往。

宋宜山为此行专门写了一万五千多字的报告,呈送给了蒋介石。

图|宋宜山(旧照)

不巧这时黎巴嫩和伊拉克先后爆发革命风暴,让苏美这两极龙头都把注意力投注到了中东地区,并有可能产生直接冲突。

蒋介石一直期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好从中趁势再起东山。

于是乎,来来回回付出良多的第一次正式和谈,以失败而告终。

不仅如此,蒋介石集团还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向我福建前沿诸岛大肆侵扰。

面对这样有恃无恐的挑衅,中国的态度从来都不惯着,一场延续许多年的“金门炮战”就此打响,让美蒋从此有苦不得说。

图|金门炮战(资料图)

1965年,两岸合一再次出现曙光,蒋氏父子再次委派曹聚仁担任和谈大使,曹与北京方面联系后,周总理把一封毛主席的亲笔信带给他,请转交蒋介石。

在这封信中,毛主席依旧以老朋友的名义,请蒋介石放下成见,以民族大业、祖国统一为重,信末毛主席亲赋一曲《临江仙》,其中有这样一句——“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

此间将赤诚心意尽表无疑。

蒋介石的故乡情节很重,尤其是晚年的时候,在看毕毛主席的亲笔信后,呢喃了好几遍“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失神许久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随之,蒋氏父子与曹聚仁就和平解决问题交流了数日,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艰难谈判后,终于达成了“六项协议”:

图|蒋介石夫妇与蒋经国(旧照)

其中包括蒋介石、蒋经国等人的具体安排,台湾当局需要交出哪些权力,断绝与美国的来往,台湾的军队的整合情况,合并金门和厦门为一个自由市,台湾官员与现行制度基本维持旧例。

从这具体可操作的六项协议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国共第三次合作曙光已现,似乎和平统一已然不远。

然而,大陆在这时候进入了特殊的一个“十年”,种种方针政策多有问题,其中不乏极端事件出现,这让蒋介石对大陆政府本就不多的信任骤然崩散,第二次和平统一的机会就此而逝。

1972年,86岁的蒋介石成功竞选为第5届“地区领导人”,可这时他的心力和体力都已严重衰竭,只是勉强维持生命。

身心交瘁的对于权力和欲望逐渐看淡,一心想要平稳把暂留的基业过渡到蒋经国的手上。

图|蒋介石与家人(旧照)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1971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台湾地区政权也被派出在外。

进入到1972年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得以有所改善,随之西方诸国对中国的封锁被打开,与台湾的政治联系愈发薄弱,这让台湾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

大陆方面趁热打铁,发起了“二二八事件”纪念活动,对台湾民众大开方便之门,欢迎来大陆访友或者参观,承诺会绝对保证他们的安全与自由。

同时,派出章士钊老先生赴台谈判,尽可能争取促成两岸合一。

当时,章老先生已然92岁高龄,哪怕周总理尽可能地为老先生做了种种妥善安排,以保证他的身体健康。

图|章士钊先生(旧照)

可随着到了台湾后持续的劳心劳力,尤其是出现了重大转机时章老先生不禁过度兴奋,再加上水土不服,就一病不起了,不久即与世长辞。

章士钊“出师未捷身先死”,导致国共再一次的交流通道被关闭,可老先生几个月在台湾的奔波劳碌,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起码蒋介石是真正重视起来了。

到了1975年,自觉时日无多的蒋介石,最大的一个愿望是死后能落叶归根葬回大陆,为此一向不主动向我党低头的蒋介石,首次向我方释放出了和谈信号。

蒋介石指示陈立夫利用香港的秘密渠道,向大陆抛出了橄榄枝,希望毛主席能代表大陆政府赴台访问,两人能够面对面的协商,把台湾问题给尽量和平解决,也算是给后人一个交代。

图|陈立夫(旧照)

然而,当时毛主席身体根本无法负担如此奔波,周总理同样如此。

经过一番考虑,毛主席最终选择了小平同志代表大陆官方赴台,并亲自嘱咐小平同志:“你这次代我前去台湾造访,希望两岸能抓住这一特殊历史契机,尽快实现'三通’!”

台湾方面闻知颇为欣喜,作为此事重要筹措人的陈立夫,特意写文以呼应,文中明确代表蒋介石表明了态度:“希望双方以两次国共合作为前例,不计前嫌,再开第三次合作的新篇章,以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造福人民。”

就在两方即将进一步接洽、小平同志为赴台积极准备之际,随着一个消息的爆出,两岸沟通渠道再次断绝。

图|蒋介石葬礼(旧照)

这个消息就是,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病逝。毛主席闻讯后长长一叹,一脸凝重地给身旁人员说了声“知道了”,随即久久陷入在了回忆之中。

1976年,周总理、朱老总、毛主席先后去世,解决台湾问题的重任,便落到了小平同志这一代领导人的身上。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们苦心孤诣地探索与努力,把“一国两制”的国之大策给构想了出来,并用之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的问题,台湾问题也出现了解决的可能。

1983年,在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与蒋经国为首的台湾地区当局,以及两岸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通邮、通商、探亲的渠道被打通。

图|蒋经国(资料图)

1986年,蒋经国公开表态:“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须统一!”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了台湾禁令,两岸构建了38年的壁垒首次畅通……两岸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最后一步,即台湾回归祖国,两岸真正统一。

却不成想,蒋经国竟然如其父一样,在这最为紧要的时刻与世长辞了,继任的李登辉是个妥妥的“台独”分子,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希望就此熄灭。

对此,小平同志自然痛心不已,这才有了文初与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会谈时的那番感慨,听来颇让人心中不是滋味。

图|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握手(旧照)

不过,在以毛主席、小平同志先后为核心的两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期工作都已完成。至于剩下的只是两方的磨合,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不久的将来祖国必然会统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0年,张治中到南海密会蒋经国,凌晨两点接叶剑英通知:快撤
1965年国共第三次和谈在即,蒋介石提出六个要求,毛主席:同意
1965年,蒋介石想回大陆提出6个条件,毛主席:同意
​蒋介石临终前秘邀毛主席访台,谈判两岸统一,最终为何没能成功?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16年后毛主席邀其回国,蒋提了6个条件
1965年,毛主席邀请蒋介石回大陆,蒋介石听后,一连开出六个条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