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即位后,为何怒斩吴良辅,真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吗?

1661年,8岁的玄烨登基称帝。次月,他就下令处死了太监吴良辅。很多人怀疑,他这么做,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的事实。

玄烨还是皇子时,太监吴良辅经常溜进佟妃寝宫:“让奴才来疼您。”儿子玄烨看在眼中,却不敢声张。

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但做皇子时,他和母亲都不受宠。

他的父亲是顺治皇帝,但顺治皇帝6岁登基,14岁大婚,24岁去世,10年间生了14个孩子,可他一心扑在董鄂妃身上,别的皇子、妃嫔,他一概不管。

玄烨的生母佟妃,出身低微,也不是科尔沁草原的女人,因此,孝庄太后也不怎么庇护她。

一个不受宠的后宫女人,在后宫生存,一定要找靠山。

傍不上君王、太后,佟妃就只能另谋出路。而她选择的出路,就是太监吴良辅。

吴良辅是顺治非常看重的人,而他恰好垂涎佟妃的美貌。

郎有情,妾有意,很快,两人就抱在了一起。

他们支开了所有宫女,以为无人知晓,却不知玄烨被他们吵醒,恰好目睹了全程。

他不敢声张,韬光养晦,一直倒1661年,24岁顺治病重去世,8岁的玄烨在孝庄太后的扶持下成了康熙皇帝。

他当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变祖宗久定之典章”为理由,处死了吴良辅。

他处死吴良辅太着急,着急到让很多人怀疑,他是否是在为生母报仇。

当年,他亲眼目睹吴良辅对母亲的染指,可一个不得宠的皇子又能做什么呢?如今,他成了一国之君,手握天下大权,终于可以一雪前耻。

乍一看,这种怀疑有理有据,为母报仇、为母遮丑,似乎情有可原。

想当初,秦始皇也是处死的嫪毐,摔死了赵姬与嫪毐的两个孩子。

但是,细想一下,我们又会发现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康熙没有能力杀了吴良辅。

1661年,康熙的确当上了皇帝,可他只有8岁。

一个8岁的孩子,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

而真正把控朝政的,是孝庄太后。

的确,当上了皇帝的玄烨,想要处死1名太监,的确没什么难度。可问题是,吴良辅可不是个普通的太监。

吴良辅是顺治身边的红人,有自己的势力;他曾经提倡要将内务府改成十三衙门,效仿明朝,被顺治采纳;他结交外官,受贿作弊……

这一桩又一桩的事,充分说明吴良辅是个有势力、有地位的太监。

而且,在顺治的纵容下,他已经干涉朝政,结交了不少有实力的大臣。

此时,康熙压根没亲政,想要处死吴良辅,恐怕很难办到。

第二,佟妃不会被吴良辅染指。

佟妃是个不简单的女子。

她非常懂得算计和权谋。

当年,她刚怀孕,就对孝庄太后说,自己梦见身边有龙在环绕,引起婆婆的注意。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后妃》:顺治十一年春,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

平时,她也对玄烨严格。在她的教导下,玄烨5岁时就能在顺治的问话中,回答出“原效法父皇”这样的句子。

懂得权衡利弊的女子,自然不会轻易选择傍太监。

毕竟,讨好太监,不如努力巴结婆婆孝庄。

当时的孝庄太后,看好两个科尔沁后妃,可她们一个孩子都没有生下来。

如今,她怀孕了,只需要像《甄嬛传》中的沈眉庄一样努力,就能在后宫好好生存,甚至还能为儿子谋取一个不错的前程。

她是聪明人,肯定明白,这样做要比和吴良辅做交易要划算。

因此,我认为康熙即位之初,吴良辅的死,名义上虽然是当朝皇帝康熙的手笔,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孝庄的意思。

那么,问题来了。

孝庄为什么要处死吴良辅呢?

1661年的正月,顺治才刚刚去世,二月份,孝庄就将顺治百般信任和袒护的吴良辅杀了。

有句话说得好,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很明显,孝庄根本不打算给儿子顺治一点面子。

当然,还有一句古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想,孝庄处死吴良辅,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是一个母亲在泄愤,也是一个政治家在布局。

其一,吴良辅间接造成了顺治的死,杀他,是一个孝庄作为母亲在泄愤。

24岁、正值壮年的顺治,之所以会匆匆离世,是因为感染了天花。而他的天花,是在一场出家仪式上感染的。

董鄂妃死后,顺治一心向佛,想要出家。但碍于自己皇帝的身份,实在走不开,于是他安排了自己信任的吴良辅出代替他出家。

1661年正月初二,正好是吴良辅的出家仪式。

顺治亲自出宫,前往悯忠寺观看。当天晚上,顺治一回宫就发起了高烧,后来被确诊为天花。

“悯忠寺观内珰(即宦官)吴良辅祝发(即剃发为僧)。”(取自《故宫志》)

当时,满清入关不久,天花堪称“无药可治”,只要得了,就一切看命。不到一个星期,年轻力壮的顺治就撒手人寰。

这不仅是大清朝的打击,更是孝庄的打击。

突如其来的儿子去世,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更让她立刻担心起朝政来。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那场出家仪式。

很自然地,身为母亲的她,一定会把账算到吴良辅头上,即便这样看起来有些不太公平。

但母爱,从来不是一个会讲究公平的东西。

其二,吴良辅干政,杀他是杀鸡儆猴,也是在宣告一朝天子一朝臣。

吴良辅,是顺治非常信任的太监,经常在顺治身边出谋划策,很多朝政大事,都离不开他的建议。

而顺治亲政后,和母亲孝庄一直不太相合。

孝庄是个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手段的人,习惯性为儿子多操心,总想为顺治打理好朝政。但顺治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他享受的是绝对的权威。

下人为了照顾他,想要和他同坐辇,他都会直接拒绝:“此非汝所宜乘!”到了母亲这里,他就更容不得孝庄干政了。

可是孝庄不明白这一点,与顺治在婚事、朝政中冲突很多。

而很多时候,吴良辅就会为顺治出谋划策,变着法对付孝庄。

顺治十五年时,吴良辅以权谋私、结交外官的事情暴露,孝庄想要借此机会好好惩治他,最好是要了他的性命。可是顺治却表示:

恐株连甚多,姑从宽,一概免究。”

表面上,这是顺治仁慈,但实际上,这是顺治想要保下吴良辅。

毕竟,当顺治恨毒了一个人的时候,鞭尸都不一定解恨,多尔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是,顺治越是袒护吴良辅,孝庄越是恨吴良辅。

没准在孝庄心中,吴良辅是导致他们母子失和的罪魁祸首,是反对孝庄政见的“带头大哥”。

而康熙登基之后,对孝庄虎视眈眈的势力依然存在。

孝庄拿吴良辅开刀,就是杀鸡儆猴。她在告诉其他蠢蠢欲动的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康熙登基,以前顺治跟前的红人要看好前路,不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其三,处死吴良辅最重要的目的是,废掉十三衙门。

吴良辅在历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就是设置十三衙门

顺治在位时,吴良辅建议,将管理关外事务的内务府变更,参照明朝的二十四衙门,改为十三衙门。

这一建议,被顺治采纳。

顺治十年时,顺治就设置了乾清宫执事、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司设监等一系列的“衙门”。

从建制上看,这种衙门可以加强中央集团,加强皇帝专制,但是从实权落地上看,这些权力最终都会由太监们来实际操作,无异于增加了太监手中的权柄。

而到明朝后期,民间百姓人人都在喊“宦官干政误国”。顺治愿意建立十三衙门,愿意继续启用太监,孝庄和一众宗亲大臣并不愿意。

因为一旦十三衙门一直延续,皇帝只要羽翼丰满,其他大臣也好,孝庄也好,基本回对皇宫内院完全失去制衡力。

第二年,顺治感觉十三衙门不够,又增加一个,设置了十四衙门:

“内务府事务殷繁,须各司分理,乃只设十三衙门,其原设之尚方司,未曾议及,著仍旧设立,共为十四衙门,尔部即行通知。”

到顺治去世的时候,十四衙门依然在运转,已经整整八年。

顺治一死,孝庄就想把这对衙门撤掉。

但是,要怎么撤掉呢?难道直接说,顺治之前的旨意不对,如今要更正么?

不行,这无异于是在打顺治的脸,孝庄做不到。

又或者,孝庄直接说,如今情势有变,衙门的设置已经不合适了?

这也不行。

之前的8年,都运转地好好的,如今顺治一死,就说不行,这还是在打顺治的脸。

唯一的办法,只能让吴良辅背锅。

算起来,一开始,强烈建议建立十三衙门的人是吴良辅。

因此,在吴良辅的罪名中,有这样几句话:

“巧售其奸。荧惑欺蒙。变易祖宗旧制。倡立十三衙门名色。广招党类……坏本朝淳朴之风俗。变祖宗久定之典章。”

这几句话的深层含义,就是说,吴良辅借着十三衙门,招来了自己的同党,祸乱朝纲。

而最后的处置方案自然是:

“吴良辅已经处斩。佟义若存、法亦难贷。已服冥诛。著削其世职。十三衙门、尽行革去。”

这基本上算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结局。

在吴良辅之后,清朝基本没有了干政的太监。

太监这群人,要么就老老实实巴结皇帝,得到恩宠,要么就傍着某位娘娘,求个平安。

因此我认为,康熙即位后怒斩吴良辅,并不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而是孝庄以孙儿之名,处理“毒瘤”。

这场雷霆大怒的背后,藏着的不止是皇室丑闻,还有一个政治家的拳拳苦心。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继位2个月,就杀了吴良辅,难道真的因为生母与对方有染?
康熙即位,怒斩顺治大宠吴良辅,真是遮掩生母被其染指的借口吗?
​康熙即位后,为何怒斩吴良辅,真是为了遮掩圣母被其染指吗?
古代妃嫔的悲哀,皇帝临幸后,会再被太监占便宜
康熙南巡一老妇跪拜,康熙看了一眼大惊失色,不敢受礼赶紧搀扶!
揭秘:顺治宠爱的太监吴良辅因为什么被处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