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人创建的北京老字号“会贤堂”

开设于清光绪年间,由山东人创建、主营鲁菜的“会贤堂”,是北京八大堂之首的老字号,坐落于西城区什刹海前海北沿18号。这里现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末清初的北京,不仅有八大楼,还有八大庄和八大堂。其中,楼比庄大,堂比楼大。

唐鲁孙的《吃在北平》一文中曾描述:所谓饭庄子,全有宽大的院落,上有油漆整洁的铅铁大罩棚,另外还得有几所跨院,最讲究的还有亭台楼阁,有曲径通幽的小花园,能让客人诗酒流连、乐而忘返。正厅必定有一座富丽堂皇的戏台,那是专供唱堂会戏用的。各衙门每逢封印、开印、春卮、团拜、年节修藏,以及王公贵族家中红白喜事、做寿庆典,大半都在饭庄子里举行。

这种描述,实际就是当年会贤堂的真实写照。

会贤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来这里是光绪年间礼部侍郎斌儒的私邸。清光绪十六年,时任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的家厨王承武(山东烟台人)相中此地,将原来在白米斜街11号院的饭馆搬至此处,起名为“会贤堂饭庄”,主营鲁菜,兼营风味小吃。

会贤堂饭庄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从外面望去,整个建筑群以中式四合院为主,略带西洋风格。

它是一幢坐西北面向东南的中式二层建筑。前部为一排12开间大玻璃窗、青砖对缝的木结构两层小楼,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门口马头墙上,原挂有“会贤堂饭庄”铜牌,并有“包办满汉全席”和“供应应时小卖”的条幅,门楣上有“会贤堂”牌匾,院门外墙有对联。大门上有四个门簪,每个上额都镌刻一个字,连起来是“群贤毕至”四字。

进大门影壁前,有一硕大石雕鱼缸。店门内是前面两层院落,每个院子都建有高大的铁罩棚。后院分东西两路,西跨院设有一座小型戏台,院子的前、左、右是客房100余间,院中间可容数百人一同观看戏剧演出。

东西两跨院间原有一座三层小楼。坐在会贤楼上,可北望鼓楼、钟楼,南观琼岛、白塔,凭栏倚窗可远眺什刹海风光。

《都门杂咏》中赞誉道:“消暑都人什刹夸,澄波万顷尽荷花。会贤堂上笙歌里,多少王孙忘返家。”

竹枝词《会贤堂》描写道:“百顷清波绿似油,深深什刹海边楼。郎心波澜有翻覆,妾心不转如石头。”

当时会贤堂位列“八大堂”之首。20世纪30年代,这里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也是唱堂会的地方,常常座无虚席。

辛亥革命时,清朝最后的摄政王载沣曾在此讨论“军国大事”;民国初年,溥仪曾派内务府大臣绍英等在此宴请徐世昌、熊希龄、靳云鹏等人;“五四”运动前后,不少进步教授在这里探讨新文化运动;梁启超、王国维、沈尹默、胡适、钱玄同、鲁迅、陈垣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此与朋友吃饭、交谈。

沈尹默先生曾题词曰:“会贤堂上,闲坐闲吟闲眺望。高柳低荷,解愠风来向晚多。次盘小饮,旧事逢君须记省。流水年光,莫道闲人有底忙。”

京剧演员王瑶卿、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都在此有过表演。

会贤堂有什么拿手的吃食?

唐鲁孙在书中介绍:会贤堂占了地利的关系,夏季生意特别兴旺。它下酒的冷盘儿种类特别多。这与当时许多主打商务宴请的高档酒楼不谋而合:装修好,服务好,菜价贵,其他的都不重要。特别是“什锦冰碗儿”:夏天,老北京有种消暑美食叫作“冰碗儿”,用现采的藕、新鲜的莲子、刚摘的菱角、鸡头米,洗好、切得,拌在一起,用碎冰镇上。吃的时候,撒上白糖,搁点去皮儿的鲜核桃仁、鲜杏仁、鲜榛子,点上几粒榅桲,冰凉爽口。别的地方也有卖的,但是都不如会贤堂的新鲜和丰富。因此,“什锦冰碗儿”是会贤堂的一个招牌。

新中国成立后,会贤堂旧址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家属院,存有文物建筑65间。画家李瑞年、吴静波及评剧演员小白玉霜、油画大师吴冠中、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等曾在此居住。

北京的旧式饭庄中,会贤堂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如今,会贤堂经数十年历史风雨侵蚀的雕栏画栋油饰一新,内部建筑也经过维修,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八大堂”“八大楼”“八大居”“八大春”您都清楚么?
京城怀旧美食游 吃遍北京那些百年老字号
什刹海195岁庆云楼获授“北京老字号”--肖丹
北京的百年老字号,还剩这29家
​品百年经典鲁味,尝老字号惠丰堂镇店之宝烩菜
天津的饭庄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