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才子郁达夫,婚内出轨杭州美人,二婚被出轨,神操作报复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是反帝抗日积极分子,但同时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男人,他与王映霞的爱恨情仇,既牵扯上了戴笠,又惊动了老蒋。

他努力挽救婚姻,却因一波神操作而适得其反。

01 一见钟情 狂追不舍

1927年1月份的上海,天气阴冷潮湿。

14号那天,独居上海的郁达夫收到富阳老家寄来的皮袍子,他一时兴起,穿上新袍子就往老同学孙百刚家走去。

让郁达夫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心血来潮的决定,竟改变了他的余生。

刚进孙家,郁达夫就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

孙太太身旁端坐着一位明眸如水、面若桃花的妙龄女子,郁达夫的目光被女子深深吸引,使得场面一度尴尬。孙太太见状,边笑着站起来迎接边道:“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的邻居,王映霞。”

“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面对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郁达夫沦陷了。

此后的每一天,郁达夫都会找出各种借口去拜访孙百刚,直到有一天,实在找不到借口了,他就厚着脸皮嬉笑道:“出门无知友,动即到君家。”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郁达夫就给王映霞写了100多封情书,对王映霞展开了疯狂的追求。然而,王映霞却是欲言又止、欲迎还拒的态度。

原来,19岁的王映霞早在几年前拜读过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后,就成为了郁的死忠粉,现在能与偶像相遇,还被偶像追求,她的内心是激动的,也是享受的,她想要接受,却又内心矛盾,因为她已有婚约在身。

这时候,旁观者孙百刚不免有点担心,他提醒郁达夫说:“你比她大12岁,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这样做怕是会引火烧身。”可是郁达夫根本就听不进去。

不过,郁达夫是个坦荡君子,他并没有隐瞒已婚的事实。他对王映霞说,他的原配夫人孙荃是个乡下女子,他与原配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他们之间没有爱情,王映霞才是他人生中第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子,是他的初恋。

讽刺的是,郁达夫与王映霞初遇那天穿的皮袍子,就是孙荃一针一线缝制的。而且,孙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女子,她是饱读诗书的富家千金,虽然容貌普通,却也是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

所以,虽然郁达夫对孙荃没有爱,却也没有像徐志摩厌弃张幼仪那样,没个好脸色,而是相敬如宾地做了6年夫妻,生了两个孩子,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也快要出生了。

涉世未深的青春美少女,面对浪漫深情的大叔,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还是理智地权衡利弊?

左右为难的王映霞实在不知如何是好。在王映霞看来,自己的婚约可以退,但她不想做第三者,更不愿做一个没名没分的妾,要做就做名正言顺的妻。

然而,面对郁达夫时,王映霞还是有点羞涩的,她开不了这个口。于是,王映霞选择了逃避——回杭州老家。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沐浴在爱河中的郁达夫得知王映霞“出逃”的消息后,二话不说,提起行李箱就直奔杭州王映霞家去。

02 才情成就爱情 终抱得美人归

4月13日,是郁达夫正式拜会未来岳父岳母的好日子,好友们都替他捏一把汗,王映霞也担心母亲和外公会让郁达夫难堪。

因为母亲有言在先,无论如何,她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自己的女儿才貌双全,怎么可以嫁给一个其貌不扬,已有家室的老男人。

但是,让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是,外公竟然对郁达夫甚是满意,而且还说“相见恨晚啊”。

原来,王映霞的外公是杭州文化界的名人,对诗词尤为喜爱,他没想到,郁达夫在诗词上的造诣竟然在小说之上,满腹经纶的外公被郁达夫的才情征服了。

我们不得不说,是郁达夫的才情成就了这段姻缘。

作为一家之主的外公都满意了,王映霞的母亲也只好同意了女儿的婚事,但丑话说在前头,她要求郁达夫必须与原配离婚后,再风风光光地迎娶王映霞。

郁达夫当然是应承的,而且,他也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6月5日,郁达夫与王映霞在杭州举办了隆重的订婚仪式。

订婚后,郁达夫给孙荃写了一封信,把他与王映霞的事和盘托出,最后提出了离婚,希望孙荃能“成人之美”。

在郁达夫的印象中,孙荃知书达理,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人,没想到,孙荃竟然在回信中把他痛骂一顿,不但不同意离婚,还以死相逼。无奈之下,郁达夫与王映霞只好低调完婚。

其实,结婚前,王映霞曾产生过退婚的念头,原因是郁达夫发表的一篇文章让她觉得难堪。

1927年9月,郁达夫把他和王映霞的恋爱经历,整编成《日记九种》并出版。其中一篇写到:“3月20日,和她谈了一夜,睡了一夜,亲了无数次的嘴……”

郁达夫竟然把如此私密的事情公之于众,而且事前也没跟王映霞商量过,这让王映霞觉得很难堪,很没面子,她觉得郁达夫不尊重她。

然而,在金钱面前,在虚荣心的作祟之下,王映霞不但没有退婚,还甘愿与郁达夫低调完婚。

原因很简单,王映霞发现,自《日记九种》出版后,自己的人气蹭蹭蹭地就往上涨,而且稿费还非常可观。

谁又会与粉丝和金钱过不去呢?得此收益,王映霞投到郁达夫的怀里撒娇都来不及,还怎么舍得退婚呢。

不过,恋爱容易,婚姻不易。当激情褪去,就要面对柴米油盐,以及一些生活习惯的磨合。

王映霞爱美爱干净,而郁达夫却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王映霞无法忍受他不梳头,不刮胡子,甚至两三天不洗澡。

她曾抱怨说“总是要我来侍候、催促”。而面对王映霞的诸多约束,郁达夫也开始嫌她啰嗦,嫌她烦了。

1932年初,在一次吵架后,郁达夫竟然“离家出走”一个星期,回家后,郁达夫也不隐瞒自己去了哪里,都做了什么。

当王映霞听到他说“回老家看孩子去了”时,她的头“嗡”的一声,接着出现短暂的耳鸣,郁达夫后面说的话,她一句也没听进去。

这一次,王映霞没有哭闹,而是回到房间,关上房门,拿出纸笔,写了一晚上。

03 发现情书 达夫崩溃

王映霞心想:郁达夫开始嫌弃我了,他想吃回头草了,想要对我始乱终弃了。

于是,王映霞给家中长辈写了一封信,把她与郁达夫这几年在上海的生活经历,夫妻感情的变化等,一五一十地告知家人,特别是郁达夫不告而别,回老家看望前妻一家的事,说得尤为详尽。

最后,在王家长辈的施压下,郁达夫亲笔写下了一式三份的“版权赠与书”,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版权,全部赠予了王映霞。

表面上,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夫妻二人的心里却留下了一道阴影。

1933年春,在王映霞的要求下,郁达夫举家迁居杭州,并斥巨资盖了一栋大别墅,取名为“风雨茅庐”。

郁达夫原本希望“风雨茅庐”能为自己和家人遮风挡雨,殊不知,这个地方竟是他与妻子王映霞婚姻出现裂痕的温床。

1936年,郁达夫前往福建工作,王映霞不愿随行。

因为,杭州是王映霞的“地盘”,她在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尤其是郁达夫去了福建之后,“风雨茅庐”便成了王映霞呼朋唤友,夜夜笙歌的地方,而她,俨然成为了杭州社交圈的女王。

也就在这个时候,郁达夫的老同学许绍棣趁虚而入,竟然跟王映霞搞起了暧昧。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远在福建的郁达夫听到传言后,为了挽回自己的婚姻,决定带着老婆孩子迁居武汉。

原以为离开了杭州这个是非之地,一家人就可以安安静静地过日子,没想到“树欲静而风不止”。

1938年7月5日,郁达夫的好友汪静之登门拜访。

一进门,郁达夫就哭着对他说:“真不敢相信啊,她会这么不要脸,静之您看看,这是许绍棣给她写的情书,三封情书啊……”

原来,在这些信里,许绍棣重温了当年他与王映霞在碧湖过夜的情形。郁达夫看到后简直要崩溃了。

但王映霞说,她并没有跟许绍棣藕断丝连,他俩的书信往来,只不过是自己给许绍棣介绍对象而已。事实上,没过多久,许绍棣真的跟那个女的结婚了。

然而,几近崩溃的郁达夫哪里听得进王映霞的解释,他一口咬定,王映霞与许绍棣仍有私情。王映霞见郁达夫当着朋友的面这样说自己,一气之下,摔门而去,彻夜不归。

王映霞前脚刚走,郁达夫也随之出门。他去照相馆,把那三封情书复印了数十份,分发给亲朋好友,并说这就是他俩以后打离婚官司的证据。

回到家后,郁达夫仍不解气,他看到阳台上挂着一件王映霞的衣服,就在那件衣服上大笔一挥,写道: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

第二天,郁达夫见王映霞一夜未归,怒火攻心的他直奔报馆,在汉口《大公报》上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大概意思是:

王映霞女士,你夹带私逃与人私奔,我都无所谓,但你的母亲和儿女想念你了,你在哪里呢?请把地址告诉我。

在朋友家借宿了一晚的王映霞看报后,勃然大怒,她第一次正式向郁达夫提出了离婚。

郁达夫这波操作,闹得是满城风雨,也让吃瓜群众们过足了瘾。

04 自曝家丑 夫妻缘尽

当王映霞提出离婚时,郁达夫不说话了,他虽然生王映霞的气,但还不至于离婚。最后,郁达夫搬来了救兵。

在郭沫若等好友的调解下,郁达夫按王映霞的要求,在报纸上刊登“道歉启事”,大概内容是说“达夫之前神经失常,胡言乱语,寻人启事所言,皆子虚乌有。”

然后,夫妻二人还分别写了保证书,王映霞保证不再跟许绍棣有任何的联系,郁达夫也保证以后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针对“寻人启事”这件事,郭沫若说:“达夫多情,却又多愁善感,且疑心重,他对王映霞的爱非常的深,但他不知怎的,会有这样不管不顾的举动,弄得王映霞十分难堪。”

然而,让王映霞更难堪的事,还在后头。而这件事,直接给夫妻俩12年的婚姻判了死刑。

1938年10月,郁达夫接受了新加坡《星洲日报》的聘约,王映霞随行。但是,第二年三月份,王映霞竟然独自回国了。

原来,郁达夫又弄了一波神操作——自曝家丑。

1939年3月5日,王映霞收到一本香港寄来的《大风》杂志,里面有郁达夫的诗歌作品《毁家诗纪》,在这组诗里,郁达夫公开了他与王映霞的婚变内幕,直指王映霞红杏出墙。

别人是“家丑不外扬”,可郁达夫却三番四次地自曝家丑,这样的做法,既不给别人留有余地,也堵了自己的后路。

那么,郁达夫为什么会出尔反尔呢?他不是保证以后不提那些事了吗?

原来,又是喝酒惹的祸。几天前,夫妻俩跟几个朋友一起吃饭,郁达夫喝多了,就在朋友面前哭诉那三封情书对他的伤害,王映霞当场翻脸,自己先行回家了。

好一个郁达夫,他见王映霞恼火了,他不但不救火,还添了一把柴,这把柴就是《毁家诗纪》。

郁达夫把带有详细注释的《毁家诗纪》寄给香港《大风》杂志,并且声明不要稿费,但要按他的要求,寄给相关人士。

这一期的《大风》杂志,不仅寄到了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新加坡的家,还寄给了许绍棣、戴笠等,曾与王映霞传出过流言蜚语的男人,同时,还寄了一本给老蒋,因为与王映霞有过暧昧关系的人,大都是老蒋的手下。

这一回,王映霞铁了心要离婚。

曾经有多爱,如今就有多恨。

1940年8月,这对当年被誉为“富春江上的神仙侣”,结束了12年的婚姻,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写在最后

2000年,92岁的王映霞接受采访时,道出了她与郁达夫婚姻破裂的最终原因是:性格不合。她说:“郁达夫的性格更适合做朋友。”

在婚姻里,郁达夫是真挚的、热烈的、简单的,但也是孩子气的。

他不懂得如何经营婚姻,只知道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且肆意放纵自己的情绪,因而有了一而再的“自爆家丑”的举动,最终把自己一生的挚爱越推越远,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推向末路。

而王映霞是属于那种有点任性、有点虚荣,对物质有所追求的女子,所以,婚后面对同样任性,却又不修边幅,不求名利,视钱财如粪土的郁达夫,她感到无比的压抑和痛苦。

遗憾的是,她不是用正面、积极的方式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选择了各种外援。

她不是利用长辈对郁达夫施压,就是与其他男人暧昧以释放压力,也证明自己的魅力,从而满足自己的那点虚荣心,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

郁达夫与王映霞爱得激烈,也败得惨烈,只因双方对待爱情和婚姻,都缺乏了“经营”的概念。

人生不是童话,爱情尤为复杂,婚姻更甚。

愿天下有情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作者:碧蘭

审稿:渔舟唱晚

找图:渔舟唱晚

编辑:花开时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映霞简史:被老公自爆家丑的杭州第一美女,每次嫁人都轰动全城
她是“杭州第一美人”,与大作家和“特工王”纠葛半生
为王映霞抛弃妻子,郁达夫的疯狂爱情最终换来了一顶绿帽子
王映霞与郁达夫:最稳定的婚姻,不能只靠爱情维系
多情作家郁达夫遇杭州美人,抛弃原配换来12年婚姻,为何一地鸡毛
恋爱时最甜蜜,结婚后最苦恼,他一生三任妻子,唯求而不得不伤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