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羽生最后的日子:患癌离世前留下两句诗,大笑离世

“江山代有人才出,自我去后自有人”这句打油诗简单易懂,也蕴含了梁羽生人生最后一段时间对生活的感悟。

梁羽生的乐观和豁达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也是这份性情让他在创作35部武侠小说后宣布挂刀封闭,退出“武林”。

1987年梁羽生和夫人移居澳洲,和长子一起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一直到2009年因病去世。

一、与武侠的初次结缘

1954年元月,香港武术界的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冲突,两边约定同月17日下午举行武术擂台比赛,一决雌雄、解决矛盾。

消息传出来后,香港各界顿时沸腾起来,太极拳和白鹤拳到底哪个拳种厉害众说纷纭。

然而这场万众瞩目的比武展现出来的样子让外界很失望,两边选手打斗场面一点都不精彩,和当时武侠电影里的场面比差远了。

比赛开始后几分钟,太极拳掌门人53岁的吴公仪飞起来就是一拳,重重打在白鹤派掌门35岁的陈克夫脸上,刹那间陈克夫血流满脸无法继续比赛,宣布认输,场面既不轰轰烈烈,也不惊心动魄。

然而就算是这样平淡的比赛,也让《新晚报》出的号外大卖特卖,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新晚报》总编罗孚看此情景,脑海里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既然读者如此喜欢比武赛事,那为何不利用报纸给他们送去精彩的武林豪杰龙争虎斗的故事呢?这样报纸一定会有很好的销量。”

说干就干,罗孚找到身边的得力干将,希望他出面写一篇武侠小说。

这个得力干将就是刚刚30岁的梁羽生。

梁羽生听完罗孚的想法,心里感觉很荒唐,第一他从来没写过任何小说,第二虽然他非常喜欢武侠小说,但兴趣是在做学问方面,对舞刀弄剑、练功习武一无所知,怕写出来成为大家的笑话,便连连婉拒。

“你以前没有写过小说没事,凡事都有第一次,相信以你的才情,绝对能写出受欢迎的武侠小说。”

罗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让梁羽生颇有些心动,他让罗孚给自己两天时间考虑下。

可时间不等人,如果等到这场武术比赛的引发的武术热退却,黄花菜早就凉了,必须讲速度和效应,不容梁羽生有犹豫的时候,罗孚让梁羽生马上想一个题目出来,他先去报纸上登广告。

1954年元月19日,擂台比武的第三天,《新晚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一所从未有过的广告,“为增加读者兴趣,明天起将连载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书中写太极和各派无数争雄的故事……”

广告一出果然引来许多人的关注,梁羽生也没有了退路,只好赶鸭子上架沿袭旧武侠小说的写法来了个开场白式的楔子,紧紧联系刚结束的擂台比赛写下平生第一篇武侠小说,署名梁羽生。

这部中篇小说是武侠小说由旧出新的过渡阶段的标志,从楔子、回目、笔法,甚至部分故事情节都直接套用白羽的《十二金钱镖》,但如果从整体来看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梁羽生在前人基础上根据自身和时代特点进行创新。

小说连载后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读者要求继续连载的呼声越来越高,看到自己的作品如此受人欢迎,梁羽生激情四起一篇又一篇地写下去,各种奇怪的人物和情节从他笔下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二、封笔后的闭关生活

1983年8月,梁羽生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完自己第三十五部武侠小说《武林一剑》,自此宣布挂刀封笔退出“武林”。

当时有很多朋友劝他继续写下来,他们觉得梁羽生写了这么多年已经有一大批读者,要是真的不写那些读者该有多失望。

“江山代有人才出,自我去后自有人,写了这么多年我自己都感觉腻了,再写下去也没什么新意还不如早点封笔。”

梁羽生表现得颇为豁达,写了近三十年武侠小说,他觉得不管是精力还是写作手法都已大不如前,更别提那些层出不穷的年轻作者,他们的书中的新套路是自己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来的。

封笔后他对自己所有武侠小说重新审视加以修改,有的修改幅度极大,不但文字、结构上修改,甚至连人物和情节都有改动,进一步提高了这些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可以说90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地位的提高,和梁羽生近10年的潜心修改有密切关系,他开创历史与传奇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影响了许多武侠小说作者。

比如《七剑下天山》中的神医国手傅青主历史上真有其人,原名傅山精通医术还有诗书画。

此外还有像纳兰性德和魏忠贤等一批历史人物都出现在他的小说里,写这些人物的时候梁羽生采取历史事实和虚构的事件相结合的手法,使人物既真实可信,又具有一定的传奇性。

除了专注武侠小说,梁羽生封笔后还有一个非常痴迷的爱好,下象棋和围棋。

下棋这个爱好很早就出现在梁羽生的生活里,1957年他和新婚妻子到北京旅游,放下行李后妻子感觉旅途疲惫想休息一晚明天再出门游玩,梁羽生一个人在房间看书。

看书看得他有些无聊,突然他想起北京有很多围棋和象棋的高手,到了北京不得和他们切磋一下,说干就干,梁羽生独自出门到北京棋院寻找棋手对弈。

结果棋逢敌手,下棋着迷的他彻夜未归,完全忘记旅馆还有妻子等他回去,妻子醒来后四处寻找不见踪迹,幸好旅馆门房告知她梁羽生出门前留下口信,说他去棋院找人下棋让妻子不必担心,这才让妻子悬着的心安稳下来。

封笔后梁羽生虽然不再写任何武侠小说,但是在报纸上他开了一个评棋专栏,谈围棋时他既钩沉中国的围棋传统,又点评棋坛各个豪杰。

谈象棋时,他更是行家里手,点评比赛的战术,文笔诙谐老道,大家风范卓然,喜欢棋类的人读来不禁拍案叫绝。

有人劝说梁羽生也像金庸那样办个报纸,在上面发表个人随笔或者评棋,会有很多人订阅观看,但他并没有那个兴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胸无大志”,希望平淡度日的他晚年过得非常安静。

三、远赴澳洲颐养天年

梁羽生和妻子林萃如一共生有三个儿子,老大陈心宇起初在英国留学读书,后来到澳洲攻读经济系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便留在澳洲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一直定居。

老二陈心宁、老三陈心颖的大学生涯和大哥差不多,都是在英国读大学,不同的是陈心宁毕业后选择去美国就读建筑设计专业硕士,后定居美国。

陈心颖则入读澳洲大学学习建筑,毕业后在各个国家之间游荡并未定居。

1986年62岁梁羽生彻底退休,长子见状不忍心年迈的父母远在香港,就邀请他移居澳洲,梁羽生为此犹豫了很久,他舍不得香港,这里有交情深厚的老朋友,有追随他多年的读者,还有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和宽敞舒适的花园别墅,长子这个提议让他左右作难。

可问题是三个儿子都在海外平时难得回香港一趟,对处于创业阶段的他们来说,香港只是故乡,不是孩子们渴望的创业场地,所以让他们回香港显然是不可能的。

权衡之下1987年梁羽生抛却顾虑,婉拒朋友和读者的劝阻,移居澳洲和长子共同生活。

在悉尼的梁羽生很快适应当地生活,精心挑选了远离闹市的住房,这里风景美丽、气候宜人,没有种族歧视和偏见,还有唐人街、中国酒楼和大排档,足以满足他思念家乡的心情。

原本梁羽生身上严重的糖尿病和膀胱癌,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渐渐得到缓解,当医生告诉他癌症已得到控制时,梁羽生感觉自己像是得到新生,恢复活力后他时不时会接受邀请参加各种活动。

1993年4月,第三届世界象棋比赛在北京举行,梁羽生和夫人应邀参加观赛活动,距离他上次踏足北京已经过去9年,这次有机会来一是好好看棋赛,再则就是会会许久没谋面的老朋友。

棋赛后,梁羽生住所迎来第一个老朋友,《文艺报》副主编丹晨,两个人谈起文坛趣事如数家珍十分投缘,后来两个人的话题意外聊到当时大陆盗版梁羽生小说的情况。

有人曾给梁羽生算过一笔账,根据保守估计他的小说在大陆能卖五百万册,按照三十部小说来计算就是一亿五千万本,当时大陆小说定价约3元每本,算起来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收入,可惜梁羽生从来没得到这笔钱。

聊到这里丹晨心里不免为梁羽生感到可惜,于是自告奋勇要帮梁羽生去找各路出版界的“李鬼”找个说法,可奔波许久收获甚微。

有一次丹晨抓到一家偏远地区出版社盗印了70万册的《白发魔女传》,出版社见无路可逃,便写信给梁羽生表示真诚的检讨,说自己庙小人多,入不敷出才出此下策,希望能获得对方的原谅。

丹晨把信交给梁羽生看,看完后他感慨万分,觉得这家出版社应该是真的存在困难,既然如此那稿费的事情就宽松一点,不要求太多。

这就是梁羽生的本色,一个传统书生的性格,从来不会为了钱去要求别人什么,一切为对方着想,哪怕是追求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与金庸、与病魔

金庸和梁羽生同为新派武侠小说代言人,两个人关系自然不错,只可惜梁羽生移居澳洲后他们见面的次数就变得极为稀少,十年不曾见一面。

1994年悉尼作家节召开,作家协会安排了一个“中国武侠小说专题研讨会”特别节目,金庸作为受邀作家出现在悉尼,金、梁再度相见。

二人分别出席会议演讲,这对老朋友互相夸赞对方是新派武侠的杰出人物,梁羽生佩服金庸对中国武侠小说的贡献,金庸则谦虚地表示“不敢当”,称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先行者,自己不过是拾人牙慧,是个后辈。

当在场人员饶有兴致地询问二人是否有复出意愿时,金、梁竟异口同声地表示不再出江湖,梁羽生说自己现在比较喜欢诗词歌赋,如果以后有时间会写一部正经的历史小说。

金庸也表示不会再提笔写武侠小说,以后计划尝试一下其他类型的小说。

会议结束后两位古稀老人展现出棋痴本色凑在一起下棋,一下两个小时直到疲惫、有点头晕才停下来。

在悉尼梁家,梁羽生拿出一副很破旧的棋子,开心地对金庸说。

“你瞧,这是你以前送给我的旧棋,我一直保留着,看来它要陪我一直到老死了。”

2009年初金庸和梁羽生进行了最后一次通话,电话里梁羽生声音响亮、很精神,没有任何即将去世的征兆。

“金庸,是小查吗?过几天你到悉尼我家来吃饭啊,等吃晚饭我们再下两盘棋,我找到一本古棋谱,到时候你可以不能让我,谁赢谁输全凭本事。”

电话里二人约好春节后到澳洲梁羽生家里做客手谈几局,金庸还特地准备了几套棋书送给他,可天不遂人愿。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不幸去世的消息传遍海内外,享年85岁,无数读者书迷为之感到悲伤,一代武侠巨匠就此离人们而去。

和亲朋好友表现出来的悲伤不同,梁羽生在去世时表现得极为洒脱自然,去世时脸上带着微笑,没有因为生离死别感到悲伤,或许这一天在他参加好友古龙葬礼时就已经预料到。

人生免不了悲欢离合,也逃不开生死循环,“江山代有人才出,自我去后自有人”是梁羽生给大家的一句留言,也表达出他对万事万物的洒脱之情。

参考文献:

《金庸传 修订版》傅国涌

《梁羽生人生三部曲》麦群忠

《梁羽生_侠骨文心,云霄一羽》张晴

《梁羽生_桂东山沟里走出的“大侠”》王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金庸的小说依旧风靡,梁羽生的却已无人问津?原因其实有两点
金庸和古龙依旧出名,为何梁羽生已被人忘记,答案很简单
梁羽生与妻子林萃如的情爱江湖
金庸梁羽生合论
梁羽生封笔之作《武当一剑》正式备案,再续武侠传奇
武侠[华人界流行文化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