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29岁任水利部副部长,一生治水,晚年却反思:我犯了个“错误”

特别提示:本文为真实案例,旨在以案普法,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序言

中国有两条生命之源,就是长江和黄河。这两条生命河从古至今养育了无数华夏子民,但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水患,吞噬了华夏人民的家园和生命。

水患一发,灾祸一起,受苦的只是老百姓,所以治理水患就成为了每一任皇帝最为关注的问题。

大家最为熟知要要属大禹治水、李冰修建都江堰、王景筑堤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更是为解决水利问题四处奔波,寻求解决之法。

这时候,出现了一名女子,更是为了水利问题奉献一生,直到了晚年,还在思考水利解决之法。

然而,这个为水利付出一生的这名女子,却在晚年的时候,吐露了一件重要的错事,究竟是什么呢?

以女子之身修复淮河北堤

水利工程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新中国成立后,一名女子为了中国水利发展,更是奉献了一生,她就是中国水利水电专家,更是国家水利部门最年轻的部长。

她的名字叫做钱正英,1923年出生在一户水利工程的家庭,或许是因为自己就是水利工程的负责人,钱正英的父亲从小看惯了水患带来的危害和治水的难处。

因此,钱父亲并不允许钱正英了解任何与水患相关的知识,甚至还告诫钱正英,不能靠近水,水是很危险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血缘和天赋,钱正英就好似天生要吃水利这碗饭般,从小就对水非常感兴趣。

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水利工程师,钱正英高中毕业后,成功考上了大同大学的土木工程系,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全民都在进行抗日行动。

钱正英在1941年正式加入共产党,成为了抗日的一员。1942年,钱正英来到淮北的灵凤中学担任教学工作,这也是钱正英投入水利行业的重要转折。

到了1944年,淮河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水难,常年受到风雨侵袭的淮河北堤已经破败不堪,在淮北生活的钱正英看到百姓们流离失所,心里非常的难过。

偏偏那时候的中国正在和日本军队斗智斗勇,想要完成水患治理是难上加难,为了修复淮河北堤,政府提倡全员加入到修复工程中来。

钱正英是正统土木工程毕业,加上父亲又有水利工程的经验,钱正英就被派往了淮河北堤,进行技术指导工作,这也成为开启钱正英水利事业的重要篇章。

那时候的环境条件太苦了,钱正英想要修复淮河北堤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一切都没有打倒钱正英。

为了治水,钱正英每天都游走在河堤上,细细查看每一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设计最为适合的修复工程。

当地老百姓看到这样辛苦的钱正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就主动拿出家里的食物来给钱正英。但是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钱正英一一婉拒了老乡们的好意。

发现葛洲坝问题及时修正

新中国成立后,钱正英更加专注到了治理淮河的事业中,接着被破格任命为华东水利部副部长,同时还兼任治淮工程部副部长。

年仅27岁的钱正英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女部长,后来还参与编制了《治淮方略》,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治水书籍。

淮河水患得到了很大的治理,淮河北堤也已经修复完成,钱正英被调往了国家水利部,成为了傅作义的左膀右臂,任职国家水利部副部长。

钱正英始终认为,水并不应该被冠上患字,因为水是人生命的根源,没有水人类根本无法正常生存,所以水应该是利人的。

那时候,任职副部长的钱正英并没有多少人信服,因为年纪太小,让一些老工程师对她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可后来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大家对她的刻板看法,就是葛洲坝水库事件。1970年葛洲坝工程被批准开始进行动工搭建,钱正英于次年回国后,接收到命令前往施工地检查。

在巡查工地的时候,钱正英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工程问题,就是当时在设计的时候,为了确保水电站安装成功后能够顺利运行,就将电站安排在长江左岸边,并且将船闸放在了发电站和泄水闸口的中间位置。

钱正英看了之后就觉得很有问题,立刻请教交通部的专业人员,交通部的人员过来检查后,经过初步的推演,这个方案确实存在问题,必须立即进行整改。

因为如果按照原定方案执行的话,就容易造成安装船闸的那一片水域横向流速超过负荷量,船闸运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有可能造成上下游航道的堵塞现象。

钱正英立刻找到领导,请求更改这个设计方案,只是那时候葛洲坝工程已经开始动工,如果贸然更改方案,是非常影响进度的。

钱正英执意要改,部分领导支持钱正英,部分领导不支持钱正英,正当两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众人找来了负责人周总理。

经过一番辩论后,周总理将工期暂停,重新设计了修建方案,彻底解决了这个隐患。

力挺三峡水坝工程

葛洲坝建成后,领导再次提起三峡工程的建设工作,那时候的新中国才刚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电力输入极度匮乏。

三峡作为长江最大的一片水域,在这里建造一个水库,可以解决极大的缺电问题。钱正英此前在1958年就考察过三峡,大家否决了修建三峡水坝的工程,后来才选择先修建葛洲水坝。

如今葛洲坝完成了,三峡水库是否可以提上日程呢?

改革开放以后,钱正英考察完三峡水域后,提出如果要解决水电问题,三峡工程可以缓缓,但是要解决水患问题,三峡水坝势在必行,但水利部门的部分领导仍旧否决了钱正英的提议。

1980年,邓小平等多位领导人考察完三峡后,认为修建三峡水坝的工程,还需要共同商讨一番。

1983年,钱正英针对大家对三峡水坝初步搭建方案的建议做出了修改,将整个大坝的坝顶提到175米,增加蓄水作用,能够缓解特大洪水带来的灾害,降低灾害程度。

这也让三峡工程通过了初步的审查,被提上了商议日程。1986年,钱正英带着三峡工程论证小组,再次为三峡水坝工程做出论证调查。

经过近三年的调查,钱正英这个论证小组一共提出了14个专题报告和可行性报告,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三峡水坝工程建设对中国水利工程发展是必要的,并且可实现的。

更重要的是,建设三峡水坝工程宜早不宜迟,越早建好给人民的福利越大,1992年,三峡水坝工程建造方案正式被通过,钱正英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一生要强的钱正英,其实在早年,也是有过失误的,正是这个失误,才让她在以后的工作无比的坚定。

黄河造成的水患无数,治黄规划是新中国成立毛主席和周总理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当时为了搭建三门峡水库,中央领导特意联系了苏联工程专家来进行设计和建造。

水利部门当时发现苏联专家设计的三门峡水库存在隐患,但是大家都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问题,仍旧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建造。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很快这个隐患就暴露了出来,原来是水库中原有的淤泥对水库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来周总理主持了相关的改建工作,三门峡水库才得以继续正常运行。

所以到了老年,钱正英回忆往事,总说自己犯了个错误,心中懊悔不已。

结语

钱正英于2022年10月22日与世长辞,这位百岁老人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水利事业,在多个水利工程都有她的参与。

可以说钱正英是当之无愧的“水利之母”,她完成了心中的期盼,将水患变成了水利,彻底用水造福了每一位老百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四军女战士、彭雪枫将军墓园的设计者——钱正英
三峡往事:著名水利水电专家,持续为三峡工程"号脉 "
钱正英院士的三峡情缘
部长原本是女兵
《当代名人与黄果树》 - 治水女帅钱正英在黄果树
水利部花400万建展览馆,周总理一句话,让副部长非常羞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