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千年古塔——天宁寺古塔

到北京天宁寺游玩的人都会绕着天宁寺佛塔走上几圈,然后再拜上几拜。

北京天宁寺在西二环广安门外北侧

天宁寺文物标识牌

天宁寺,位于北京西便门外,是北京创建年代最早的寺院之一,初建于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时,原名'光林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隋代仁寿年间(公元602年)改名弘业寺。

隋仁寿二年(602年),改名'弘业寺',并建了石塔。唐代叫'天王寺'。元末寺毁於兵火,明重建寺院,宣德时改称'天宁寺'(1435年)。现存殿宇为清代重修。

山门

山门

相传隋文帝未称帝时,一印度高僧送他一袋舍利,他登上帝位后,在仁寿年间将舍利分送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法门寺、天宁寺均为其一。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佛舍利入塔。

天宁寺塔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初建时的塔为木塔,有台阶可上,后塔毁。唐开元年间(公元712年),弘业寺改称天王寺。到了辽代天祚帝天庆九年至十年(公元1119—1120年),于寺内建实心八角十三层舍利砖塔。

鼓楼

钟楼

现存的天宁寺塔是辽代南京城的京塔,今天的北京市西南也正是辽代南京城的城址所在地。天宁寺塔是辽代密檐式塔的杰出代表,是辽塔的典型之作。

元朝末年,天宁寺遭到灭顶之灾,整座寺庙随豪华的金中都毁于兵火,仅余孤塔。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重建寺庙,依辽代原状更换舍利塔基座砖雕。

清代到民国,曾多次对天宁寺进行过修缮。清乾隆年间为休市,将塔顶辽代铁塔刹改为砖砌宝顶。

香炉

乾隆碑

1991大修时,在塔顶拆出当时的建塔碑,此碑印证了此塔为辽代所建。

如今的天宁寺,山门上书“敕建天宁寺”。山门前有高大古槐两株。山门殿内前供弥勒佛,后站持杵韦驮。山门殿后为前院。前院正北为寺的主殿接引大殿,殿门上书“接引殿”。大殿前有碑刻数方,其中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接引殿后为舍利塔院,高大的舍利塔矗立在院中。

法器

法器

天宁寺舍利塔通高57.8米,矗立在一个方形砖砌平台之上。平台以上是上下两层八角须弥形基座,下层须弥座束腰中各面以短柱隔成六座壶门形龛,龛内雕有一尊自内向外伸出的狮头,这些狮头雕刻的十分精细,形神兼备。龛与龛之间雕刻缠枝莲、蒲草茨菇、水生植物的图案,其中莲花和莲叶的图案造型各异、姿态丰富。在须弥座转角处雕刻着金刚力士像,力士像赤裸着上身,全身肌肉紧绷,双手承托着须弥座的上枋。

接引殿

接引殿内的菩萨

上层须弥座之上为砖雕仿木斗拱承托塔台和雕有一周护栏的平座,平座上雕刻的缠枝莲、宝相花等纹饰姿态各异、细腻精美、典雅娟秀。平座之上是三层巨大的仰莲瓣,以承托巨大的塔身。仰莲瓣原为铁质,每月初八寺僧在其中注油,点燃三百六十盏灯以供佛祖。每当此时,灯光将塔身照得通明,与天上星月相映生辉。远近百姓聚众观灯,飞火流萤,共同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塔身为八角形,第一层塔身较高,正面朝南,为全部塔身雕饰的重点。八角为八个突出的半圆形立柱,与塔身连为一体。在立柱上面浮雕有一上一下、龙首相对、张牙舞爪、吞云吐雾盘旋的蛟龙。古龙的威武气势,显示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水平。整座塔身上的浮雕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手法细腻,人物栩栩如生。

天宁寺塔

金佛

塔上的金佛

可惜的是,历经时代风雨的侵蚀,塔身上的浮雕大都残损严重,只有正南和西南两面的佛像保存相对较好。但它仍不失为中国佛塔雕塑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在塔身向上的十三层塔檐,每层八个角,分别都悬有一只小铜铃,有风的时候,可以听到铃声叮当。

祈福

塔身雕刻

塔塔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城里的著名古塔
北京天宁寺塔
它是北京市区唯一留存的千年古刹!|这座塔始建年代为何错传了几百年?|西城街道08广外街道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三)【遼寧】
北京天宁寺新解读(用传统园林技法剖析)
富有音乐韵律的建筑杰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