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人养蝈蝈都有什么讲究?

何大齐文并绘

老北京人喜欢养秋虫,像蝈蝈儿、蛐蛐儿、油葫芦、金钟儿、秋蝉等都常见,但以爱养蝈蝈儿的居多。那时一过立秋,胡同里就出现卖蝈蝈儿的了。

​小贩们在城外田间草丛中,寻声捕捉鸣叫的蝈蝈儿,装在大笼子里。回到家,用秫秸杆或麦秸编成各式各样的小笼子,在封口前把蝈蝈儿放进去,一笼儿装一个。再把这些小笼子拴挂在一根长木棍上,走街串巷,几十个蝈蝈儿一齐叫唤,那叫一个热闹,把住在四合院里的老少爷们吸引出来,围着评论、挑选、购买。

人们选择蝈蝈儿时是要有眼力的:首先要全须全尾儿、叫声悦耳的,其次是颜色正、品相好的。蝈蝈儿的颜色有黑、绿、青三种,依个人的喜好选择,还要挑个头大,欢蹦乱跳的。蝈蝈儿越是活泼爱动越有人缘。

买蝈蝈儿一般都是买两个,成双成对,首先双数是吉利数,其次两只蝈蝈儿做伴,可以相互戏逗,叫得更欢了。买回来挂在藤萝架或房檐下,蝈蝈儿的鸣叫成了四合院的天籁之声,给孩子们平添了几分乐趣,可以一直延续到了立冬。

天冷了,蝈蝈儿也怕冷,就得有一个保暖舒适的家,于是就有了专做蝈蝈儿葫芦的作坊。手艺人在葫芦上精雕、细刻、镂空、烫花,图案多为古朴的吉祥图案,如松鹤延年、福禄寿禧、梅兰竹菊等,十分精致喜人,俨然一个工艺品。

蝈蝈葫芦 图源水印

在葫芦的顶部开一小盖儿,打开把蝈蝈儿放进去盖好,揣入棉袍中的特制背心里,外出蹓弯、逛街、探亲访友都揣着,蝈蝈儿在这又暖和又湿润的棉袍里,得意的叫个不停,也是冬日萧条枯燥中的一景儿了。

人们爱蝈蝈儿一是因为它的长相温顺可爱,颜色养目,鸣叫起来或深沉,或嘹亮,拥有无限生机;二是蝈蝈的繁殖力极强,一次能产几百个卵,被视为子孙茂盛的吉祥物。清代的皇室王公,或是后来的民国新贵也多有此雅好。但他们可不用葫芦了,要用楠木、象牙雕刻成葫芦形状,里面养上好的蝈蝈。

花瓶式蝈蝈葫芦 图源:艺术中国

据史料记载:清宫内的宫女都爱养蝈蝈儿,有一天,正在服侍慈禧的宫女怀中揣着的蝈蝈儿突然大声鸣叫,把宫女吓得魂不附体,可是老佛爷非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地笑起来,连夸这个秋虫儿声音好听。

梨园名伶和文人墨客中也有很多人喜欢怀揣葫芦冬日听虫声的。例如京剧花脸金少山、画家齐白石、王雪涛等都喜此物,齐白石还经常以蝈蝈儿为题材作画,将蝈蝈儿与白菜画在一起,饶有一番趣味。

现在随着城市改造,大片的胡同四合院都拆除了,人们都搬进了钢筋水泥的高楼,挂赏蝈蝈儿、怀揣蝈蝈儿的环境也不存在了。养的人少了,卖的自然也很少见了,只能在诗里慢慢体会乾隆皇帝在西山,听到满山蝈蝈儿叫时的喜悦心情了:“雅似长安铜雀噪,一般农候报西风。

致谢和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民俗(15)---卖蝈蝈
贝尔托鲁奇的蝈蝈
冬养秋虫斗蛐蛐儿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卤煮
昆虫记:蝈蝈儿
玩鸣虫——蝈蝈、蛐蛐、油葫芦,其中多少乐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