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史上最抠门的“人民艺术家”,一组作品价值9亿元,却用发霉长毛的同一块月饼招待了无数人

提起齐白石,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2017年12月17日晚,在北京保利秋拍中,齐白石的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

齐白石 《山水十二条屏》

其实早在齐白石还在世时,他便已是世人皆知的著名画家,1953年,90岁高龄的他更是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受到人们的追捧,一幅便能卖出很高的价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叱咤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代巨掣,抠门起来,也是无人能敌。

齐白石的高徒李可染,可谓是不遗余力地向周围的朋友宣扬白石老人的各种抠门事迹,最著名的要数白石老人吃螃蟹一事。

1953年,李可染与老师齐白石合照

“齐白石家吃螃蟹前小保姆必须先让他数清楚,不然他就认为保姆偷吃。是的,他确实抠门到了极致。他家待客的月饼都是长白毛的,无数人被招待过。”空口无凭,还是得有人帮忙作证才好。

齐白石 《壶酒盘蟹图》

这不,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在《比我老的老头》里写到的故事,与李可染的说辞遥相呼应。

20世纪50年代初,齐白石与黄永玉

“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会)将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坐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风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

齐白石 《花卉草虫之残席诱虫图》

你以为这位大师只是对客人抠?不,他对自己也同样狠得下心。

汪曾祺在著作《老舍先生》一文中提到,齐白石连家里的米罐和量米的竹升子都要自己保存,每天吃饭都要他亲自量米才可以。齐白石家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每量一筒,齐白石的手就会抖一下。有时候家里的媳妇会说不够,“您再给添一点”,齐白石就会嘀咕“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再给量一筒。

齐白石 《事事清白》

粮食都如此,钱财就更不用说了。齐白石放钱财的地方可不是一个盒子或抽屉这么简单,在他家,有好多“俄罗斯套盒”,每个盒子都要挂一把锁,一把把的钥匙都会被他小心串好,挂在腰间。

后来齐白石通过卖画卖印,攒了不少钱,每积满一竹篮,他便会与太太一起,把钱存到冷僻的小银行里,希望生点利息。后来通货膨胀,他又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兑换成了60根金条,装在一只口袋里,终年放在身边。

齐白石篆刻作品

有一年,中央电影纪录片厂要拍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问齐白石能不能拿出点精品来拍摄,他怎么也不愿意。后来,工作人员找到了徐悲鸿,求他帮忙做做白石老人的工作。白石老人年轻时做过木匠,在画台里做几个暗格或者小抽斗之类的“消息”可谓是驾轻就熟。他不情不愿地从“消息”里掏出几卷画,一幅一幅放在画台上。

徐悲鸿与齐白石

徐悲鸿一打开便惊呆了,这全是老人的毕生精品之作。有一张画在金纸上的白茶花,上有一只蛱蝶翩翩欲下,栩栩如生,精妙绝伦。徐悲鸿忍不住地不停瞥向坐在对面的老头子,心想这人可真是鸡贼呀。只见白石老人坐在大圈椅中,两袖垂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

齐白石 《茶花》

还有一年,周总理给老人换了一处比较大的住所,刚搬过去没几天,老人便说啥都要回去。大家很是不解,大四合院,花木扶疏不好吗。老人的大客户老舍先生说:“别!他这么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其实这里还另有一层原因,齐白石喜欢在家藏东西,东藏一处,西藏一处,藏东西的地方只有他知道。这一搬出来,虽说老屋还是家里后辈住着,他也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齐白石 《发财图》

就是这样抠门的人,却有着自己的一套规矩,尤其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甚至可以说非常慷慨。

20世纪50年代初,黄苗子第一次跟着李可染去见齐白石,临分别时,白石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元人民币,一人一元。黄苗子正要推辞,李可染悄悄地对他说:“这是老师的规矩,如果不要,他会生气的。”要知道,上世纪50年代国内一克黄金的收购价也不过三四元钱。

齐白石赠给黄苗子的作品《菊花寿酒》

还有一次,梅兰芳来看望齐白石,说起了自己一个朋友非常喜欢齐白石的画,据说花了200两银子买了一幅他的《春耕图》。齐白石突然心血来潮,想知道这是自己什么时候画的,托梅兰芳把那副画借来看一下,没想到,一看竟然是山寨品。齐白石当即表示,不能让梅兰芳的那位朋友吃亏,于是自己掏腰包把那幅画买下,并且另画了一幅《春耕图》送给了那个人。

齐白石 《春耕图》

1957年,就在齐白石去世前几个月,他晚年最欣赏的高徒李可染要去民主德国写生。临走前,李可染去向老师告别,身体已大不如前的白石老人似有预感,将一盒价值等金的西洋红印泥送给了李可染:“可染你拿去吧,你拿去吧!这是最好的西洋红印泥。”李可染再三推辞,齐白石说:“一定要拿去,有一天老师不在了,你盖印用印泥时还会想起老师……”李可染一直把这盒稀世印泥当作恩师的奖励,只有画出自己很满意的作品时,才愿意拿出来。

齐白石生前最后一幅画《葫芦》

齐白石的“抠门”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出身贫寒,真的是穷怕了,更何况齐白石一生子孙众多,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简衣缩食。但和同时代的众多著名画家相比,他的画润格并不高。也许会有人说这是一个“锱铢必较”的老头,但对齐白石自己而言,这不过是他最天真质朴的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可染:跟白石老师十年,主要学创作态度与笔墨功夫
李小可 | 父亲·师友·往事
徐悲鸿带李可染拜访齐白石,老人看画很激动,李可染拜齐白石为师
抠门的白石老头儿,对徒弟一点也不扣!!
1947年,40岁的李可染和83岁的齐白石相见恨晚 到了饭点,齐
大雅宝人的“大家长”—齐白石--李小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