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奇才子梁漱溟:国性不存,我生何用?

梁先生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他接受的学校教育止步于中学,却被蔡元培请到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他在北京城出生成长,却一度决意过农村生活,并长期从事乡村建设;他一生致力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却也不排斥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他一生不断追求的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他为我们留下很多掷地有声又发人深省的话:“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我要连喊百声‘取消特务’,我们要看特务能不能把要求民主的人都杀完。”“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左边为梁漱溟

1916年,梁漱溟写了一篇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一篇文章《究元决疑论》。该文在上海的《东方杂志》五、六、七三期连载。批评了古今中外诸子百家,独推崇佛法,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这篇文章勾画了梁漱溟此后的人生轮廓,即用自己的方法分析问题,寻找自己的答案。刚接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看到文章后,觉得立意虽偏颇,却有独到见解,遂邀请梁漱溟到北大任教。

北大文科哲学门第二届毕业生留影。前排右二为梁漱溟

在北大期间, 他先是开设了印度哲学课程,借此弘扬佛法。

梁漱溟在北京长大,受家人宠爱。到6岁时还不会穿裤子。 他上了4所小学,学的都是初浅的知识。但他一旦开智启蒙,就开始了自我求知之路。14岁时,梁漱溟开始思考人生苦乐问题。他觉得自己的家境尚好,受父母疼爱,却常常苦闷不乐;而家中的女工,天天做饭、洗衣、干杂活,辛苦得很,却并不觉苦,脸上常有笑容。这种思考与佛学合拍,因此梁漱溟拼命看佛书,渐渐通晓佛理。

他的发现佛教和当年的悉达多太子如出一辙。一次,他在街上看见一个拉人力车的白发老人艰难前行。坐车的催他快跑,老人一急,跌倒在地上,下巴渗出的血染红了胡子。梁漱溟后来写道:“而我的眼里也掉出泪来了。”据说从此后他一生不坐人力车。 佛法似乎解决了一个少年对生命意义的第一次质问, 也为他指出了一条不同凡俗的人生道路。1987 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时,梁漱溟阐述自己的轮回观:“我是一个佛教徒,从来没有向人说过,怕人家家笑失话。一个人有今生、前生、来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他信佛,但他没有礼佛行动,从来没有去寺庙烧香拜佛,他是在自我修养上下工夫。

在北大教了一年印度哲学后,梁漱溟经历了由“佛”到“儒”的思想转变。他选择了孔子,一个在当时看来似乎已经过气的先贤。后来,梁漱溟就不讲印度哲学了,开始讲孔子。他后来回忆,读《论语》时,发现开篇便是“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直看下去,全书不见一个“苦”字,这引起他的思考。《论语》中与“乐”相对的是“忧”,然而又说“仁者不忧”。孔子自言“乐而忘忧”,其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梁漱溟对儒家的看法。梁漱溟在北大讲授的“孔家思想史”颇受学生欢迎,据说:“必须用第二院大讲堂才行,通常听讲人数在200人左右。”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流行“唯科学主义”。就是以科学实证原则代替一切信仰,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梁漱溟批判“唯科学主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921年,梁漱溟发表文章《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极大的勇气批判新文化运动的过分西化倾向。他认为,照搬德先生和赛先生,并不能改善中国的国情,儒家文化才是复兴中国文化的基石。

在东西文化观上,梁漱溟把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印度和中国三种类型,这三种文化各有所长。他反对“打倒孔家店”,或把中国经典悬搁起来,而是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就是说,他没有盲目排斥人类文化的经典,而是把它们都作为自己思考的基础。

梁漱溟

在别人那里,东方和西方、社会和个人、内心和外界都是纠结的:在梁漱溟那里,它们却是统一的。

当陈独秀、胡适把梁漱溟视为文化保守主义者,划入新文化运动对立面的时候,梁漱溟在《答胡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公开说:“照这样说来,然则我是他们的障碍物了!我是障碍他们思想革新运动的了!这我如何当得起?这岂是我愿意的?这令我很难过。我总觉得你们所做的都对,都是好极的,你们在前努力,我来吆喝助声鼓励你们!”

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是梁漱溟,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更足以与鲁迅构成表面对立、其实互补的两极。他们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发扬者,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批判者。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他做到了。

文章来源于《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院几位旧派人物——之三·梁漱溟
如何为孔子为释迦出一口气?——梁漱溟在北大执教期间
梁漱溟:考大学落榜的当代大儒
他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梁漱溟先生
中轴线上的《名人》故事(48)
蔡元培发现梁漱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