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皇帝喜欢长期住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原因难以启齿

我们都知道,紫禁城是由明代皇帝朱棣始建的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紫禁城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

明代的皇帝爱住在这里,但是清代的皇帝却偏偏更爱长期住在圆明园,在圆明园批阅奏折,接见来使,甚至科考殿试也在圆明园举行。圆明园才是大清帝国的政治心脏,而紫禁城常常是一座空城。明朝皇帝在紫禁城住得好好的,怎么到了清朝,皇帝就更爱呆在圆明园了呢?

歪歪君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原来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是来自东北的满族清朝皇帝不适应紫禁城的气候。在东北老家的时候,夏天凉爽宜人。然而来到水少树少,还有高高围墙的紫禁城就像进了一个大火炉子。

炎热干燥的天气实在是受不了,虽然皇帝和妃子们虽然采取种种方式避暑,比如白天把大竹帘挂在窗外阻挡暑气,或是在宫室里搁上散发凉气的大冰桶,但还是觉得炎炎夏日太难熬,雍正还因此中过暑。

于是,从进驻紫禁城那天开始,满族皇帝就开始四处寻找更凉爽的居所,先在河北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又在明朝武清侯李伟的北京旧园遗址上修建了畅春园。康熙经常在那里居住,“避喧听政”,大臣们也纷纷在附近置地买房,形成了海淀镇。

雍正即位后,扩建圆明园,在那里常住,“政从园出”。为了方便,圆明园南面,扩建了一大片供大臣们处理朝政的办公区域。和紫禁城一样,圆明园也设置清朝政府的所有中央机构,清政府的许多重要档案也存在圆明园,比如“军机册档,一存方略馆,一存圆明园”。

此后,圆明园成了清朝的政治中枢,皇帝在紫禁城住的时间越来越短。每年入冬后,皇帝全家会由圆明园搬回紫禁城,住上两个月。来年元宵节前夕,皇帝便带着宫眷和大臣从紫禁城出发,回到圆明园。象征皇权的25方玉玺会预先送到圆明园,皇帝的龙床和金痰盂也要带上。每年这两次浩浩荡荡的大迁居,当年称做“大搬家”。

从1707年到1860年,153年中,清朝五位皇帝每年的园居时间远远超过紫禁城的宫居时间。其中雍正、道光、咸丰每年园居200天以上,道光皇帝园居时间最短的一次是201天,最长的一次是354天。

清代皇帝更喜欢住在圆明园还有一个原因,是清朝皇室规矩森严,即便是皇帝,也有必须要遵循的祖制。其中最令人尴尬的一条,就是妃嫔们侍寝的制度了。敬事房专管皇帝的房事,任务就是督促皇帝宠幸妃嫔,多多繁衍后嗣,同时不能纵欲过度,伤了自己的身子。

皇帝临幸皇后,不需要事先准备,事后敬事房太监只要记上详细的日子就行了。但皇帝若是要宠幸妃子,那流程就麻烦得多了。每天晚上皇帝用过晚膳之后,敬事房的太监就会拿着写着各宫妃嫔名字的绿头牌请皇帝过目。

皇帝选中谁,就把谁的绿头牌翻过去,太监就会通知这个妃子沐浴更衣,做准备。等到晚上皇帝就寝的时候,驮妃太监会把这个妃子请到侧屋中,在她脱掉全部衣服之后,用披风将她裹上,然后背到皇帝的龙床上。皇帝早早躺在床上等着,妃子必须要从皇帝的脚那头钻入被子。在皇帝宠幸嫔妃的时候,太监还必须要在房外站着,替皇上掐算着时间。估计着时间差不多了,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时间到”,皇帝就必须要停下,任由太监把妃子再给背出屋去。

若皇帝没有停下,太监会继续叫喊,事不过三,喊到第三次皇帝必须停止,这就是祖制。清朝皇帝们日日受到这条祖制的限制,虽然这条规矩的初衷是为了不让皇帝沉溺于女色,保重身体。但确实不太人道,对于皇帝来说十分尴尬。但若是住在圆明园之中,太监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需要约束皇帝约束的那么严苛了。这也是清朝皇帝都爱住在圆明园的最根本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咸丰皇帝:慈禧最敬畏的男人
《甄嬛传》背后的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子?
皇帝不急,太监到底在急什么?真相其实很害羞
皇宫中敬事房是做什么的,为何太监们都想抢着去,妃嫔们却很害怕
临幸妃子,有一些事情很不可思议,皇帝都无可奈何
清朝妃子是如何侍寝的,不能随便宠幸,规矩有点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